首页 理论教育中小学教师反思:积识成智的自觉过程

中小学教师反思:积识成智的自觉过程

【摘要】: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传递的是过去的知识,并不是时新的学问,如果缺乏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调整的能力,一不留神就会陷入“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让他面对明天的未来”这样的尴尬境地。而大部分老师,身在其中,最知晓弊端,也最善于在实践中变通和改良。所欠缺的是与理论的对接,在挫折中吸取教训,在成功中积累经验,在反复的自我锤炼中增进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即“积识”“成智”的自觉过程。

如何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或者说如何重构教师角色和品质,也许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套路,没有整齐划一的演进历程。但应该存在一些共同性的规律。基于教师经验之上的反思,便是规律之一。

在反思中提高。有人说教育是一个受经验左右的行业,从事教育的人较容易为以往的经验羁绊。这种认识并非毫无道理。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传递的是过去的知识,并不是时新的学问,如果缺乏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调整的能力,一不留神就会陷入“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让他面对明天的未来”这样的尴尬境地。反思,特别是经常性、系统性的反思,会使教师认识自我的局限,突破狭隘的经验的限制,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

在研究中成长。很多教师并没有把自己视作研究者,充其量是知识的搬运工,无非是把自己知道的、教材上的内容,按照考试的要求,尽可能地“灌输”给学生;而当发现学生厌学、久学而没有进展的时候,职业的倦怠或者不满的情绪便来了。走出迷茫,从无助感中彻底摆脱出来,只有一条路:将自己置身于研究之中。把每一次课堂中的得意或失意的感受和片段,静下心来,进行捉摸、探寻、改进,在问题的寻找过程中重新认识自己的生命价值,重新认识教学的取向与实施方式。

在锤炼中升华。核心素养的提出,课程改革的推进,会使教师感到心理上的焦虑和行动上的无所适从。魏书生在他的讲座中说,其实没有什么新的变化,历来的八次课程改革,一直谈论的问题,在新的教育背景下仍然在谈论,始终在探索变革之道。而大部分老师,身在其中,最知晓弊端,也最善于在实践中变通和改良。所欠缺的是与理论的对接,在挫折中吸取教训,在成功中积累经验,在反复的自我锤炼中增进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即“积识”“成智”的自觉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