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主题: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反思课例:“一带一路”史地政文综专题课初中八年级教学设计:[3]续表续表续表续表续表应用的观察量表:教师课堂资源利用课堂观察量表课例反思:在本课例的研究过程中,课堂观察团队先后2次深入课堂,授课教师也在跟进过程中,进行了先后2次的课堂教学改进过程。......
2023-08-05
反思主题:教师自主支持行为与学生输出(目标达成)之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由《西游记》中的某一人物作为切入点,抓住人物的成长线,渗透比较阅读的方法,由点及面地研读人物形象。既帮助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更具体细腻,更能引导学生感受《西游记》一书的艺术魅力。
2.将人物的成长历程,借助简单的曲线图方式,方便学生直观认识书中人物形象,激发探索欲望。
3.在小组合作过程中,通过学生间的互动,在各种话题引领下,促进学生主动交流的欲望,形成各自独特的阅读感受。
4.掌握阅读整本书的读书方法,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为下一学段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应用的课堂观察量表:
续表
课例反思:
作为改进教学的主要依据,课堂观察应该是一种“以学论教”的诊断和评价技术。本团队认为整书经典阅读的关键是“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行为及其阅读感受与理解别人永远无法替代,必须学生自主去完成,而教师要做到让位但不缺位,做好对学生自主阅读的支持和指导。所以,本次课堂观察选择了“教师自主支持行为”的观察。
1.教学设计的简要流程
可以看出,本节课,教学流程分为5个环节:课前任务——初步感知人物形象——比较阅读,研读人物形象——总结提升,掌握鉴赏人物的方法——归纳提炼。主要的教学策略是“问题+任务”的混合型教学策略。
2.课堂观察的主要要素
本节课应用的观察量表是教师的自主支持行为与学生输出(目标达成)之间关系的量表。主要思路是通过观察诊断学生学习状况,反观教师自主支持行为的合理性。其中,学生的学习状况,主要从A.体验感受(多元、完整、具体、个性);B.移情关联(与自身经验关联、与意义关联);C.深度理解(能够用转换、解释、推断等形式把握知识材料的意义);D.恰当评价(有理有据、个性化);E.方法迁移(阅读方法和鉴赏方法能迁移应用),五方面根据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观察诊断。教师的自主支持行为,主要从教师的自主支持行为和教师的自主抑制行为两方面进行判断和记录(见上文量表)。自主支持行为表现为A1-A6;自主抑制行为表现为B1-B3。
3.观察的数据情况及分析
(1)任务2阶段
观察要素:学生行为投入、情感投入和学生输出
观察到的现象:学生非常投入,自主阅读很认真,小组讨论时很热烈。学生在谈论孙悟空心情的时候,体现了多元、具体的理解。A:比如无奈、报恩、不舍、伤心、凄凉、纠结;B:能做到与文本关联;C:能够解释、推断孙悟空的感受。
观察要素:教师的自主支持行为和教师的自主抑制行为
观察到的现象:教师自主支持行为:A1体现突出,即教师给予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的时间和机会;能够引领学生讲感受与文本关联A3;能够适时给予学生评价,鼓励学生不要紧张A5;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探讨孙悟空的心情。这种引导实质上是教师从思考角度给予的支持A6。
教师自主抑制行为:没有出现A3:教师提出研究三打白骨精,没有给出研究的理由,从支持角度来说,给出研究的理由,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出现B2的情况:教师直接将“三次打”不一样的结论呈现出来,对师父、八戒基本上做了结论性评价,然后引导学生探讨孙悟空的心情。导致不能在一个立体的场景中分析孙悟空的困境,因此可能会影响后续的学生探讨的方向。
数据分析:学生投入很好。学生的输出也比较有深度,达到多元感受、联系文本、深度理解。但是,学生的理解没有呈现出多样性,是局部的深度理解,可以说是“一边倒”的理解。都站在孙悟空的一边,没有能够更深刻理解其他人物的立场。过于简单化地理解了文本。
教学建议:教师需要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机会,需要给学生自由探讨的机会,不要让自己的主导思想控制了学生。
(2)任务3和问题5阶段
观察要素:学生行为投入、情感投入和学生输出
观察到的现象:学生非常投入,小组讨论时很热烈,发言很积极。能够进行互动。在探讨去留的时候,出现三派观点:去的7人,留的4人,纠结的2人。在表达过程中,学生体验多元、深刻。如去的一派认为:唐僧没主见,耳根子软,八戒嫉妒。悟空不自由,没有团队意识。留的一派中提到捍卫名号、经历磨难、报恩等思想。纠结的一派有提到暗地里保护,达到理想,等等。学生能够关联文本提出见解,用解释、推断的方式来阐释自己的见解。谈到孙悟空的成长的时候能够联系其他文本,得出个性化结论。比如说孙悟空后来变得谨慎、会思考了,对八戒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注意团队合作了,等等。
观察要素:教师的自主支持行为和教师的自主抑制行为
观察到的现象:教师的自主支持行为:A1体现突出,即教师给予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的时间和机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说出观点,并支持生生互动A2;能够引导学生联系文本说观点A3;能够从资源支持、角度启发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思考A6。
教师自主抑制行为:没有出现A3中与学生自身经验建立联系。出现B2的情况:直接给出观点。如教师在讨论孙悟空的变化的时候,直接提问:被请回来后的孙悟空和那个莽撞又不太爱动脑筋的孙悟空有什么不一样吗?
数据分析:学生投入很好。整个课程好玩,有趣,有很多个性化的东西碰触出来。但学生的输出只做到联系文本,没有更多地联系自身经验来阐述。
教学建议: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来教书育人;要摒弃只从客观角度剖析孙悟空。要从学生自身的经历来感同身受孙悟空的矛盾和抉择,并在过程中引导学生上升到人际、人生的高度来思考。
教师要注意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思维的时间和机会,不要导向性太强,这样会束缚学生的思考。
(3)任务4和问题6阶段
观察要素:学生行为投入、情感投入和学生输出
观察到的现象:学生投入积极。学生们的输出比较个性化,达到BC(生生互动),但没能把之前讨论的结果应用在曲线图的解释中。
学生在谈到收获时,能够引经据典,能够将方法迁移到其他的经典阅读构想中,而且能够提出比较有意思的问题。达到E。比如,我想读三国,了解他们的为人处世;我想读红楼梦,了解王熙凤性格到底豪放到什么程度?
观察要素:教师的自主支持行为和教师的自主抑制行为
观察到的现象:教师的自主支持行为:A1体现突出,即教师给予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的时间和机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说出观点,并支持生生互动A2;能够引导学生与文本建立联系A3;教师的及时评价很到位。比如能够理解学生曲线图意图,做出更规范的解释,比如你是按照尊严来思考的,你是从受到约束的程度来思考A5;提供学生思考的工具,曲线图工具。引导学生思考吴承恩的写作手法(方法角度)A6。
教师自主抑制行为:出现B2,即导向性太强。导致学生的答案只能是教师思维框架内的,封闭式的。如孙悟空前半生的成长会那么平淡吗?
数据分析:没有出现将前面讨论结果运用于曲线图的设计和解释上,说明学生没能够将所学迁移,这和前面的过强的引导有关系,如果对孙悟空的理解是学生自己生成的,应该能够内化反映到最后的作品呈现上。
教学建议:教师基本功,以及对学生的支持做得比较到位,尤其是现场的评价互动,对文本的深度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开放型任务的设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个性化表达。但是,由于教师没有敢于完全放开,问题提出导向性较强,导致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视野比较狭窄,因而影响了后续的输出。教师要信任学生,要更为大胆地尝试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表达。
整体来看,本节课的亮点:整本书阅读情节故事为串联,重点情节精读,整合了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任务设计有趣,前期铺垫比较到位,体现了任务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小组合作展示,激发学生主体参与;对于阅读方法渗透较为到位,对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养成起到促进作用。
本节课引发的思考:关于教师的自主支持和抑制行为,结合课例聚焦探讨了几个问题:(1)教师的自主支持和抑制行为具体到课堂教学中是如何呈现的?(2)教师的自主支持和抑制行为与学生的学习结果有什么关联?(3)如何调动生生评价、学生自评,使学生主体更加凸显?(4)教师的阅读支持行为具体有哪些?(5)如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呈现更加多元、立体的思考?
【注释】
[1]本课例为北京市三里屯小学何馨颜老师提供,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蒋秀云老师指导,朝阳分院科研与课程建设中心开展课堂观察,为2018年朝阳分院与幸福村学区课例研讨会上现场展示课。
[2]本文发表在2018年12月《现代教育》。
[3]本课例为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附属学校李彤、王贺、王蕊提供,朝阳分院徐慢老师指导,朝阳分院科研与课程建设中心进行课堂观察。
[4]本教学设计由北京教育学院附属学校黄自东老师提供,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邱继勇老师予以指导,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科研与课程建设中心予以课堂观察。
[5]本教学设计由北京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张海燕老师提供,学校英语教研组予以指导,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科研与课程建设中心予以课堂观察。
有关踏上反思之路:课堂教学反思事件研究的文章
反思主题: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反思课例:“一带一路”史地政文综专题课初中八年级教学设计:[3]续表续表续表续表续表应用的观察量表:教师课堂资源利用课堂观察量表课例反思:在本课例的研究过程中,课堂观察团队先后2次深入课堂,授课教师也在跟进过程中,进行了先后2次的课堂教学改进过程。......
2023-08-05
第二类理解,关注教师发展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认为教师是主动成长的。研究者在批评传统教师专业发展方式无效后,认为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式具有与传统迥然不同的特征,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应该与其工作情景紧密联系起来,学校不仅是其工作的场所,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地方。教师专业发展不应与教学实践分离,“从做中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主要方式。教师自主发展范式的转向,无疑又一次从理论研究上对反思予以了无声的支撑。......
2023-08-05
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经验是教师成长的奠基石,没有经验的教师很难立足于教育。由于教学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理论不能作为通用方案解决事件中的具体问题,所以要发展教师的反思能力,通过教师在行动中的反思和行动后的反思来提高教师对教学情境的理解,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也是自我理解取向的教师发展的实质,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而获致个人成长。反思是教师发展的有效策略,教学反思是关键环节。......
2023-08-05
4.本表得到观察数据后的推论思路:(三)学生学习信息获取和利用的课堂观察量表1.研究问题学习信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状态与方式。......
2023-08-05
教师有为教育成果而写的义务。很多教师将写这样的八股文视为一种负担,从而也大大降低了对“写”的作用和价值的审视,导致对这样一种培养教师成长途径的忽视和弱化。归结而言,写作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价值如下:第一,写作提升教师阅读的品质。......
2023-08-05
“结伴而行,终身学习”正是我想对教师同仁们所说的。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洪流中,在学生核心素养指引下,在各种教育理念主导下的各种学习变革的场域中,教师保持镇定和初心的绝招,便是结伴而行,终身学习。[1]马永红老师,现为北京市朝阳区八十中管庄分校副校长。[2]本案例来源于笔者继续教育课上,华中一师附中马永红老师的课后反思。......
2023-08-05
如果说最开始的反思,是针对整堂课的,后面的反思,则是聚焦了主题。文献综述下的理论切分吗?熊川武教授也对反思的合理性标准做了论述,然而理论的艰深和难以区分成了一线教师的拦路虎,吸收消化需要时日,转化应用也需要时日。笔者在最近的课堂反思历程中,尝试了应用一些比较成熟的理论工具作为课堂观察的诊断工具。......
2023-08-05
课堂观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3]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它由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在课堂观察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是教师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
2023-08-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