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职业信仰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职业信仰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摘要】:[3]综上所述,得到普遍认可的信仰概念可以简洁地表述为: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的极度相信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5]检察官职业信仰是检察官执行职务活动时内在的最高的道德标准,是检察官个体对于检察官职业的意义、规律、原则的极度信服和尊崇,并将其作为自己行为和活动的指南。

在古代汉语中,《说文解字》从字面意义上将“信仰”解释为“信,诚也”“仰,举也”,但“信仰”并没有作为一个固定词语出现。在英文中,“信仰”也用了一个很庄严的词来表示,即“faith”,也有学者认为,英文中与“信”或“信仰”相对应的动词是“believe”,其含义为“信任、相信、以为、信仰”等,英文中与“信仰”对应的名词是“belief”,其含义为“信念、信仰”等。到了现代以后,“信仰”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出现在工具书中,如《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信仰”的定义为:“动词,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重,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名词,相信并奉为准则或指南的某种主张、主义、宗教等。”[1]哲学大辞典》中对“信仰”解释为:“信仰是对某种理论、思想、学说的心悦诚服,并从内心以此作为自己的行动的指南。有盲目的信仰与科学信仰之分。”[2]社会历史观大辞典》中将“信仰”解释为:“信仰是人们对某种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崇拜,并用来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和行为指南。信仰来源于社会实践,又包含着人的心理过程,是认识和情感的结合物,又渗透着意志力,信仰有科学的信仰和非科学的信仰之分。”[3]

综上所述,得到普遍认可的信仰概念可以简洁地表述为: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的极度相信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其内涵包括以下几层意思:①信仰是一种“极度”相信的心理状态;②信仰的对象可以是特定的人或事物,也可以是宗教或者抽象的思想学说;③信仰的行为特征主要是极度地相信;④信仰过程注重整体性思维与行为实践的结合,信仰是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4]

职业信仰是这样一种情感体验和精神追求,即职业者在职业形成过程中,对于其所从事职业的意义、规律、原则的极度信服和尊崇,并奉之为自己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职业信仰是一个人信仰的集中体现,它使一个人的信仰与自己的职业联系在了一起,从而在职业中自觉地追求利己、利人和利群的高度统一。[5]检察官职业信仰是检察官执行职务活动时内在的最高的道德标准,是检察官个体对于检察官职业的意义、规律、原则的极度信服和尊崇,并将其作为自己行为和活动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