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见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在法治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然而,长期以来,法律院校并不重视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师资条件相对较好的法律院校,法律职业伦理教育也严重不足,大部分院校没有专职该领域教学科研的教师。法律院校应当在法律职业伦理课程中强化案例教学,采用研讨式学习,摆脱单声道式的灌输式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予以改进。总之,从多方面、多渠道,理论教学加法律实践课程,多管齐下,提升学生的法律职业伦理水准。......
2023-08-04
目前在法学和伦理学中,法律伦理学或法律职业伦理学均属于边缘性学科,很少受到重视,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法律重要性的显现,法律职业伦理必然将受到重视。因为在法律的实施过程中,法律职业者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起着保障法律实施的作用。
1.法律职业伦理研究有利于拓宽法学和伦理学的研究视野,深化道德与法律问题认识。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并不是孤立的,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研究也是如此,单纯对一个学科的研究是片面的、狭隘的,当代学科的发展趋势是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法律职业伦理学就是法学和伦理学交叉的产物。
(1)法学对于伦理学的借鉴使得法律能够正确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更好地发挥其效果。“礼法合一”“情法合一”的思路实质上体现了民主精神和良法的本质。
(2)伦理学对于法学的借鉴也深化了伦理学对具体问题的研究。比如对道德的认识上,法学的视角使得伦理学对于道德的认识摆脱了抽象空洞的分析。从法律实践中、法律和道德的关系中对道德的内涵有深入的认识。总之,法律职业伦理学促进了法学和伦理学的繁荣。
2.法律职业伦理研究有利于法律职业人才素质的提高及法律理想的重建。法律职业伦理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即为法律职业伦理的内化和教育。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很多现象和问题都和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缺失有关,例如法官和律师在执业过程中与其身份不相符的行为和言论问题。一位法律职业者的伦理缺失损害的不仅仅是其个人的利益和形象,更是对这一法律职业群体形象的抹黑,甚至是对司法公信力的抹杀。法律职业者应该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目前法学注重“才”的培养,忽视“德”的教育,法律职业伦理课程的开设,可以使法学学子和法律职业者接受良好的职业规则教育和训练,从根本上提高法律职业人员的素质。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可以使法律职业人员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肩负的法律使命,培养其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有利于法律理想的重建和法律共同体的形成。
3.法律职业伦理研究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进程。法律职业伦理解决了依法治国进程中的两大问题: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以及法治与人治的关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不是对立的关系,法律和道德的关系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法治与人治也并非水火不容,从根本上讲,法律还是需要人来实施,法治的过程中不可能完全没有人治,我们需要的是对法律有信仰的人来实施法律治理。法律职业伦理的研究和运用对于法治所需要的法律人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法律职业主体的法律伦理意识和法律理想促使他们依法办事,公正处理各类案件,解决纠纷,保障法律的贯彻实施。
有关法律职业伦理(第2版)的文章
[1]可见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在法治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然而,长期以来,法律院校并不重视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师资条件相对较好的法律院校,法律职业伦理教育也严重不足,大部分院校没有专职该领域教学科研的教师。法律院校应当在法律职业伦理课程中强化案例教学,采用研讨式学习,摆脱单声道式的灌输式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予以改进。总之,从多方面、多渠道,理论教学加法律实践课程,多管齐下,提升学生的法律职业伦理水准。......
2023-08-04
法律职业伦理是法律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伦理道德规范。具体来说,法律职业伦理是指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职业人员在其职务活动中与社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法律职业伦理学是将伦理学原理应用于法律职业领域中的一门学科。法律职业责任是法律职业人员违反法律和道德规范所应承担的责任。......
2023-08-04
明确了职业伦理的性质与特征后,我们还必须对职业伦理的建构有所了解,它有助于我们认清职业伦理所具备的功能价值。通过每个人道德的树立,建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提升伦理的根本。[15]参见张志铭、徐媛媛:“对我国检察官职业伦理的初步认识”,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30]参见罗国杰、魏英敏主编:《中国伦理学百科全书——职业伦理学卷》,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页。......
2023-08-04
一种观点认为,法律职业伦理与法律职业道德并不存在本质上的区别。我国著名法学家孙晓楼认为,法律职业伦理与法律职业道德存在实质与主观的区分。关于法律职业伦理的确切内涵,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还有学者认为,法律职业伦理是以法律职业道德为研究对象的,有关法律职业共同体从业的法律活动准则、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职业信仰的科学。......
2023-08-04
职业伦理培训假设,加强行为决策中的道德因素,就会激励行为者选择符合伦理规范的决策。在行为伦理学看来,人们的实际行为经常和自己最好的道德意图相背离,许多伦理上的失当是由情境压力和人类思维方式叠加造成的。......
2023-08-04
在理论上,有观点认为,律师与律师事务所之间的关系基本上符合劳动关系的法律特征。律师与律师事务所签订聘用合同,律师作为自然人,具有劳动者的法定条件,律师事务所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应该认定为“用人单位”,因此,签订聘用合同的双方主体是特定的。......
2023-08-04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自觉性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私人自觉性是一种反省和审视个人内在自我和感受的倾向。在这个过程中,这种自觉性促使律师主动调整个人的行为方式,以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职业群体的期待,符合社会行为规范的要求。从“集体良知”的“实现”来看,只有主动的无偿法律服务才体现职业自觉性,才是符合公益法律服务特征的。......
2023-08-04
[22]公正的词义来源于人们对现存社会生活的观念反映,实质上是一种学理性的阐释。总体而言,就基本价值理念和基本行为准则的“公正”,在我国学界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理解:第一种观点认为,公正是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是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利益准则,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的权利享有和义务分配的合理性。......
2023-08-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