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交际素养:非言语交际类型多样丰富

交际素养:非言语交际类型多样丰富

【摘要】:同言语交际一样,非言语交际类型是千姿百态、丰富多采的。这里,我们仅从非言语交际方式的角度,进行尝试性的划分。但身体动作能传递一定的交际信息,则大概是肯定的。相对于面部表情而言,手势是一种更重要的交际方式。外言语交际是口头语言交际的补充形式之一,对于突出语义和明晰信息有其特殊作用。

同言语交际一样,非言语交际类型是千姿百态、丰富多采的。它是对言语交际的自然连拉和重要补充,它可以用于强调、替代、重复或者补充言语包含的信息,使言语表达更加连续和通畅,暗含的信息意义更加明确完整。当然,非言语表达也可能与言语表达不相一致,甚至相互冲突,呈现出复杂的情况。对此,我们不能草率从事,随意划分类型。这里,我们仅从非言语交际方式的角度,进行尝试性的划分。

1.动觉交际

所谓动觉交际,是指引起交际对象注目的表情和动作。这种表达方式主要诉之于对象的视觉,从看的方面来把握情感、捕捉信息。所谓察颜观色,从别人的表情、动作、眼神中领会情感意图、获得信息,就是这种动觉交际方式。

关于动觉交际的研究,很早就引起心理学家们的重视和注意。心理学家们认为,人的面部表情、目光暗示、全身势态,都与他的内部感情、性格特征直接联系着。所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面部的“阴晴雨雪”的变化,都深刻地反映了这点。这是因为人体各部分的动觉,反映了一个人的总体情绪,一旦符号的动觉系统纳入交际情境中,就会给交际带来细微差别。动觉交际就是通过面部表情、目光接触、身体动作实现的,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动觉交际中的面部。面部表情,是指对于信息的发出和接收,交际双方发生交互作用和感情交流的方式,不是通过语言或人体其他部位的动作变化来反映,而是通过面部神色的变化显示出来。人的面部表情是丰富而复杂的,它直接联系着人的心理活动。人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人的固有性格特征,都可以通过面部的细微变化反映出来。人的面部是人的内心的晴雨表,得意时则满面春风、喜形于色;失意时则愁眉不展、情绪无常;谈得投机则面带温情、和颜悦色;话不投机则恼羞成怒,面红耳赤。喜怒哀乐,无一不显之于面部表情。即使是性格内向的人,也不可能情不外露,只不过是比较含蓄而已。当然,内心与面部表情也有不相一致的时候。比如说,反常心理,极端悲痛时却哈哈大笑,滥用表情,言不由衷,等等。而这些也是人的某种心理的曲折反映,有的是一种新的表达方式。我们如果联系此人的真实情境,是可以发现其表里不一的性格差异的。它与反常的心理状态毕竟不同。但不能由此而断定人的表情的无确定性,更不能据此而否定面部表情与其内部性格特征的必然联系。

(2)动觉交际中的目光接触。目光接触是示意动作交际的方式之一。目光既能穿透他人的心灵,又能展示自己的心灵,它是无声的语言。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睁得大小,眼神光彩程度,可以准确地传递信息。瞪眼瞠目,表示愤怒和反抗的情绪;目光柔和,流波顾盼,饱含着内心的柔情蜜意。眼睛神采的变化,甚至可以反映一个心灵的发展变化。《史记》上有一则“鸿门宴”的故事。项羽要杀掉刘邦,范增与项羽商议行动暗号,饮酒间,“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范增以目示间,又举起所佩玉示意再三,可见他杀刘邦的决心。只是由于项羽未作反应,所以没有杀之。鲁迅祥林嫂的命运变化,也抓住了祥林嫂眼神的变化。第一次祥林嫂到鲁四爷家,顺着眼,也很精神,可第二次来时也是“顺着眼”,“只是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的。”然而死之前的祥林嫂,“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表现出了祥林嫂的心灵变化,透视了她那一生不幸的悲惨命运。我们接触别人,首先要观看对方的眼神变化,因为眼睛是面部表情中最灵活、最富于传神的器官,目光是最有吸引力的。西方心理学家的实验证明:任意两个平行列的圆圈或环状物,尤其是大圈内套有小圈或大环内套有小环,近似人的瞳孔,特别能吸引人的视线。可见,目光接触所产生的交际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尽管由于文化背景、价值观、道德观和性别的不同,会导致千差万别,但对于这一点的认识已成为代代相传的定式,它的作用显然是不可能否定的。

(3)动觉交际中的身体动作。身体动作在交际环境中出现,无疑都具有示意作用。点头表示肯定,摇头表示否定,频频点头或摇头,则表示极力的赞同或反对,这几乎无一例外。当然,点头、摇头的动作所表示的意义,只是就同一国家或民族而言的,绝不能一概而论。希腊人以摇头表示赞同,点头表示不同意;日本人不同意时既不点头,也不摇头,只是客气地笑笑。但身体动作能传递一定的交际信息,则大概是肯定的。我们平常说的点头哈腰,蹬足曲膝,以致接吻拥抱,都含有它的特殊意义。

身体动作都是交际方式,手势的作用则更能实现示意动作的实际含义。相对于面部表情而言,手势是一种更重要的交际方式。用手势作暗语,表达某种意思,交流某种感情,加强某种语气,会使表情更加有声有色,神情毕现。当然,手势的示意反映着民族的文化心理,中国人称赞别人的发明创造了不起就翘起大拇指,对庸碌无为者便以小指表示。日本人则不同,他们伸出大拇指是表示“老爷子”,用小指表示“情人”。欧洲人站在路旁伸直手臂翘起大拇指则表示要“搭车”,这些与中国完全不同。手势所指,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其传递的信息内容很不一样。

除此以外,交际时双方的姿势也是一种示意性动作方式。如果两人相向而坐,距离很近,这表示相互接纳,谈话一定很投机;如果两人相背,则一定是不和,或谈不拢,表示相互抗拒;如果肩并肩,更能表示关系密切、友好。当然,以姿势示意,并不是只有上述三种方式,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不同,姿势的示意内容也有差别。动作姿势是人的思想感情和文化修养的外在表现,不能乱加运用。

2.外言语交际

除了动觉交际外,外言语交际也是常见的方式。外言语交际是口头语言交际的补充形式之一,对于突出语义和明晰信息有其特殊作用。

外言语交际包括副语言交际和额外语言交际两种方式。副语言系统是元音化系统,指的是声音的声幅、音质和音调性。如说话的快慢,声音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变化,发音的准确程度等等。有的声音悦耳,有的声音刺耳,其音质存在着差别。此外,还有些特殊声音,如“喔”、“噢”、“哎唷”、“嗬”等,对于具有言语意义的信息传递和信息的明晰都有补充作用。额外语言系统是指言语的停顿和其他附加动作,如边说边笑,哼哈、咳嗽之类,不仅补充,而且还可以修饰语言,与副语言系统起着同样的作用。

3.触觉交际

触觉交际是指交际双方之间的触摸行为,是人们利用空间建立亲密关系的延续。如握手、摸服袋、拥抱、接吻等等。触摸交际是在一种特殊的情况中产生的,具有某种特殊的意义。触摸行为所包含的意义和效果则是由双方所处的特定环境、触摸的部位以及触摸的方式所决定的。如长辈抚摸晚辈,领导同下级握手,都是亲切、爱护、看得起的表示。对悲痛欲绝的人,我们用手按按他的肩膀,或紧紧握住他的手,是一种理解、宽慰的表示,比言语更能显示春特殊的意义。一般来讲,触摸可以促进彼此了解、相互谅解和感情交流地交际友谊的建立和关系的深化,有着积极的作用。

4.空间接近交际

E·尔把空间接近称作“空间心理学”,他是空间接近论的创造者。他在空间组织的基础上,提出的评价交际隐秘性的方法,具有实践意义。例如我们辩论某一问题,辩论的胜负并不完全取决于空间布局,其他的交际因素也会发生作用。然而在其他交际因素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优化交际空间组织布局,则有可能出奇制胜。从个体间交际讲,空间是指个人的空间范围,它与个人是形影相随的。每个人总是同其他人保持一定的身体距离的,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个人空间的存在是无疑义的,当然距离大小因人而异。因为个人空间受着三个因素的影响,即人们之间关系的深浅和增减变化,外部空间环境,文化背景。例如女性较男性更适应于狭小空间。距离的远近同交际的效果往往成正比。

5.物体语言交际

所谓物体语言,是指象征着交际意图的服装或其他装饰品,其中包括服装、发型、化妆品珠宝手饰以及其他装饰身体的东西。这些装饰品都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对于交际者来讲,既会引起某种好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也会招人讨厌,产生无形的排斥力。它是无声的语言,穿什么衣服象征什么人,有什么服饰,表明什么地位。相容或相拒,吸引还是排斥,都存在于那些装饰品本体。它不是以语言表达,而又代替了语言,能起到交际语言所不能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