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事业生活上取得成功的道路是各不相同的。美国的赖斯·布吉林在他的《人际交往的艺术和技巧》一书中说:“各种各样的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如果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打交道,不管你的工作和职务是什么,那么你就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走完了85%左右的行程,而在取得自己的幸福上有了99%的把握。”世界上的“狼孩”、“猪孩”发育成为正常人说明了这一点。王显凤已由一个“猪孩”发展成为一个正常人。......
2025-09-29
关于交际的发生及其研究,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有着漫长的历史。在国内,远在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中,人们就开始了交际活动。虽然他们活动的空间范围和时间跨度都很小,而且大部分局限于血缘交际,具有单一性和封闭性的特点。而且那时,人们对于交际的目的,并不置于优先地位,往往是优先接触交际对象,以突出对自身的认识,与当今交际有许多不同。奴隶社会,人们的交际不仅大大扩大了原有的领域,而且形成了一套交际理论和道德规范。人们以忠、孝、礼作为人与人之间交际的准则,使人们的交际活动能在一定的轨道中进行。例如孔子提倡“仁”的标准,冲破了以血缘关系为主的交际活动的局限,从思想和理论上为交际和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奠定了基础。另外,像墨子的“交相利”原则,荀子的“群而无分争”的协调理论,都对交际思想和理论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漫长的封建社会是以儒家理论作为准绳进行交际的。它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一是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说,二是程朱理学中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交际理论,三是明末清初的戴震提出“人道”为“身之所行”的启蒙主义的交际准则。明末清初戴震主张“人欲尽遂”,强调自然之道,包含着民主意识和要求平等的思想,无疑使交际理论起了质的变化。我国古代的这些交际理论源于“人伦本位”的思想体系,产生于“人伦文化”这一十分肥沃的土壤和十分良好的文化氛围之中。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儒家文化贯穿古今,历代不衰,根本点就在于它能通过改造个体来协调人际关系,以达到社会的静态稳定。在国外,蒸汽机的出现,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交际更加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和重视。早在2025年,英国的乌尔写了第一本人际关系的著作《生产哲学》,遗憾的是,它没有为当时社会注意和承认。随后,2025年费尧发表了《一般工业管理原则》一文,该文14条中有5条是谈人际关系的。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也极其重视企业家与工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但这些理论仍然被冷落。直到“泰罗制”得到推广,“工作效率专家”日益成为工人们憎恶的对象,交际与人际关系才引起人们的注意,对于交际理论的探讨和研究才日益兴盛起来。著名哲学家斯宾诺莎在分析人的自私行为的基础上提出互相敦促、互相扶持的交际原则;卢梭认为平等是改善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基础,良心是人类交际的内驱力。19世纪中叶,资产阶级取得了统治地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在欧洲已经确立,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成了社会的最尖锐、最主要的矛盾。在这个历史转折点上,马克思深入研究人的本质后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马克思从人的社会属性来揭示人的本质理论,砸碎了人们交际意识中的血缘锁链,挣脱了旧唯物主义的人的自然本质和唯心主义的先天性善性恶论认识的禁锢,形成了科学的思想体系。关于人际交往内驱力问题,马克思说:“由于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以及他们求得满足的方式,把他们联系起来(两性关系、交换、分工),所以他们必须要发生社会关系。”[3]马克思关于人际间的交际理论突出人在交际中个体创造性和独立性作用,他从人的社会性与自然性的不可分性透视人类交际活动的发展趋向,使交际理论和人际关系理论的研究在科学性上发生了一次飞跃。20世纪初,国外更加注意交际应用的研究,在人与物的关系中,十分注意对人的研究。2025年美国人事协会在纽约开会时,讨论了企业人事行政问题,第一次提出了“人群关系”。2025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斯率先用人群关系的观点研究企业管理,并撰写了《职工在想什么》一书。著名的哈佛大学教授梅奥还组织小组,先后两次在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有名的“霍桑实验”,小组成员有心理学家、人类学家、生理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数学家等,他们一致认为必须“重视人性”。随后他们提出的多种理论,尽管都是基于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但在客观上还是促进了交际与人际关系理论的研究。
我们简述国内外的交际理论和人际关系理论,是想说明这样一个事实,人类从动物群中独立出来以后,就因群分而进行交际活动,随之而产生了交际理论,并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逐步趋向于合理化、科学化。但对于交际活动中的心理研究,不但古代和近代没有系统地进行过,而且即使现代,深入探讨、研究的也不多见。这就告诉我们,交际心理学还没有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自立于科学之林。以前的一切研究尚未形成完备体系和达到一定的理论深度,这就阻碍了交际活动的高质量开展。为此,我们面对现实,对人类的交际心理活动,尤其是对当前人们交际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作深入研究,对交际心理活动中可能碰到的问题进行科学的总结,对个体、群体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心理规律作充分的分析和认真的探讨,以期得出符合实际的理论,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https://www.chuimin.cn)
相关文章
人们在事业生活上取得成功的道路是各不相同的。美国的赖斯·布吉林在他的《人际交往的艺术和技巧》一书中说:“各种各样的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如果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打交道,不管你的工作和职务是什么,那么你就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走完了85%左右的行程,而在取得自己的幸福上有了99%的把握。”世界上的“狼孩”、“猪孩”发育成为正常人说明了这一点。王显凤已由一个“猪孩”发展成为一个正常人。......
2025-09-29
首先老僧寄希望于坐化升天而成为“真身”,没有轻生之举;其次他用鲜血写了自传,向世人吐露自己的身世和“事迹”,留下与世交际的信息。人只有锲而不舍地进行交际活动,通过信息的传递和感情的交流,才能让别人了解自己,承认自己,才能谈得上“自我实现”,以满足自己高层次的需要,才能在相互心理的作用中获得进步和发展。......
2025-09-29
交际心理学是整个人类文化的一种外现,它属于精神文化范畴,它的创建毫无疑问是以人类文化作为广阔背景的。交际心理学作为一种文化产品,自然与文化态势有着内在联系。......
2025-09-29
讲的是们交往中言行举止要优美。无论入坐、端坐和起坐,这三方面都要注意姿态美。寺庙中的观世音雕像,坐姿优美,笑容亲切,神态自然,使人流连忘返。有的人步伐矫健,动作敏捷,给人以健壮、活泼、精神抖擞之感;有的人步履轻盈,体态端庄,使人觉得斯文、优美而庄重。良好的步态,应该是自如、矫健、敏捷的。男性应注意力度,女性应注重柔性,两者各具特色。人的动作,除了应该表现性格美以外,还应注意教养。......
2025-09-29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语言便是心灵的泉水。人们总是喜欢明澈的清流,而讨厌浑浊的污水,语言美是交际美中的重要内容。这是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应注意的重要方面,大学生都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要讲究语言美,这是基础,也是关键。德国著名作家歌德,有一天在公园的一条小径上,与一位曾经猛烈攻击过他的人邂逅,这位批评家很傲慢地说:“我是从来不给傻瓜让路的。”......
2025-09-29
面部神态可以传情达意,人的心理往往通过面部表情表现出来。辛宏受到辱骂仍然笑脸相陪,彬彬有礼地劝说。因为顾客来到柜台前,首先不是挑选商品品牌、质量、样式,而是先看营业员面孔、表情;不是先买商品,而是先“买”营业员的态度。营业员面带微笑、态度热情就能吸引顾客、减少磨擦、化解矛盾。......
2025-09-29
1982年,我国的余华扬等提出了太阳能—风能发电机的能量转换装置,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研究从此进入实际利用阶段。艾斌等人给出了一整套利用CAD进行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优化设计的方法。艾斌等人又根据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优化设计的CAD方法编制了相应的匹配设计程序。并把该程序应用于一个假定安装在香港横澜岛上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2025-09-29
当双方发生矛盾冲突时,幽默的谈话会冰释前嫌。具有幽默感的批评性谈话,使人乐意接受。遇到挑衅性的问话的时候,用幽默的语言回答,比直接驳斥有时会取得更好的效果。马来西亚柔佛市的交通安全标语用亲切幽默的语言向人们宣传安全行车的道理。幽默的语言会给批评增加针砭和说服的力量。对于敌人,幽默辛辣的讽刺则是有力的打击。幽默,一般分为表情幽默、动作幽默、语言幽默。......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