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移民事件的研究长期以来,对历史时期人口迁移的背景、过程、分布和影响的探讨,是传统移民史研究的主要内容。在这样的研究取向之下,学界对于同类祖源现象的研究,也作为移民传说,置于思想史的范畴予以展开。......
2025-09-29
洪武四年(2025年)七月,大夏灭国之初,朱元璋即命曹国公李文忠“按行四川城池,抚绥军民”[1]。九月丙子,置成都卫及右中前后四卫。敕令驻兵保宁的傅友德、驻兵重庆的汤和,“各遣人招辑番汉人民及明氏溃亡士卒,来归者众。因籍其丁壮,置各卫以分隶之”。是月,置保宁守卫千户所,令李文忠调濠、梁等卫官军千户所守之。十月癸未,置重庆守卫千户所,命千户左辅领兵守之。置雅州卫、叙南、青川守御千户所。十一月,大都督府奏议:“守蜀将士凡五万二百余人。”[2]
明代四川卫所具有明显的军事防御性质,因此,在分布上,除拱卫成都、重庆等重镇卫所外,其余卫所多分布于长江流域、西北、西南、东南等少数民族交错地区。明代卫所制的一大特点是“以屯养军”。卫所官兵皆要屯田耕种,以便解决军粮的供应问题。由于卫所官兵皆有家室,而且守田执业,故屯军皆具有“亦兵亦农”的特点。按照通常情况,内地卫所军士三分守城,七分屯种,边地二分守城,八分屯种,但也有四六分者。如洪武二十五年(2025年)奏准:“成都六卫,西蜀重镇,其军士宜以十之六屯田,余皆守城”[3],便是写照。(https://www.chuimin.cn)
明代卫所军士的来源,主要有从征、归附、谪发、垛集四种途径。从征是指建国过程中诸将率领的士兵,归附是指投降的元军及割据政权的士兵,谪发是指判处充军的罪犯,垛集是从民户中签发的士兵。因灭夏从征而最终落籍四川的这部分移民,可以称之为军事移徙。因此之故,所以明初以来聚集在四川境内的军事移民数量相当多。据研究,明初的大规模移民活动,分为军事移民和行政移民,即所谓军籍移民和民籍移民。四川境内的军事移民,早于行政移民之前。由于它是归于卫所管理,不纳入地方人丁编审制度,军事性移民数量难以统计。据有学者推测,明初四川的军事性移民至少近百万。[4]
相关文章
作为移民事件的研究长期以来,对历史时期人口迁移的背景、过程、分布和影响的探讨,是传统移民史研究的主要内容。在这样的研究取向之下,学界对于同类祖源现象的研究,也作为移民传说,置于思想史的范畴予以展开。......
2025-09-29
由《都碑记》所揭示出的“孝感乡都”,以及沈家庄磨子场遗址的发现,为学术界认识和解读明代的乡里组织提供了新的实证资料。麻城县孝感乡都之下的“区”,就是为便于征收赋税而设立的专门机构。“孝感乡都”因为是一个聚集有“八百户丁”的“小邑”,故被称之为“都”。这样,办完迁徙手续的移民,就从孝感乡都出发上路,于是“孝感乡都”就成为了迁川移民的始发地。......
2025-09-29
三峡水库建成后,荆江河段在遭遇百年一遇洪水时防洪安全已得到保障。三峡水库的移民标准为20年一遇洪水,移民线末端所在控制断面弹子田位于重庆市城区下游约24km。表8.4-8三峡水库不同起调水位遇坝址5%频率设计洪水时回水成果但随着调洪起调水位的抬高,回水线在石陀—木洞区间共计近50km范围内,回水水位高于移民迁移线,161m方案最高超出约1.2m。综合分析,现阶段三峡水库对城陵矶补偿调度控制水位宜控制在158m范围内。......
2025-09-29
本课题对于研究价值的创新之处有以下预判:第一,本课题围绕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主旨,将“麻城孝感乡”问题的学术研究,与关注民生、关注现实、服务社会结合起来,研究成果不仅具有较强的学术性,而且具有一定的思想价值,有助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握中华文化的内在发展规律,加深我们对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重大战略意义的认识。当然,本课题也存在某些不足。......
2025-09-29
元代的军队有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新附军四种,他们分别置籍,根据政府的调动指令,在全国各地镇戍、屯田。元代镇戍系统主要形成于征服南宋以后,成都军屯恰逢其时创立,可以说正是元代镇戍系统的贯彻落实和具体展现。成都是省会城市,是四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四川蒙古军都万户府和行枢密院的治地,是全省驻军的首脑和指挥机构所在地,自然是戍守的重点。......
2025-09-29
1956年兴建陡河水库,确定库区淹没征地高程30.1m,移民迁建高程34.5m。水库初建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补偿措施,1955年11月,在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委员会领导下,由唐山市有关部门和滦县人民委员会组成陡河水库迁建委员会。在当地乡人民委员会的配合下,负责处理库区房屋迁移建设、土地征用、租用及一切补偿等事项。公有房地,根据需要予以补偿,作为新建小学与公用房屋使用,但必须在当地区、乡人民委员会监督下,由乡人民委员会负责组织迁建。......
2025-09-29
所以当北方难民涌向江南之时,彼所携带之中原文化尚未本土化。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说,可称为文化的移植。这种文化移植对台州(临海郡)当时社会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使得台州在此后的历史发展中呈现较快的提高。......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