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企业的留存收益是由其税后净利润形成的,属于权益资本。利用留存收益筹资,不需要发生筹资费用,资金成本较普通股筹资低。利用留存收益筹资,不用对外发行新股或吸收新投资者,由此增加的权益资本不会改变出版企业的股权结构,不会稀释原有股东的控制权。但留存收益筹资的数额有限。留存收益筹资的最大数额是出版企业当期的净利润和以前年度未分配利润之和,不像外部筹资那样一次可以筹集大量资金。......
2023-08-04
个人信息收益权,又被称为“享益权”[10]、“资料报酬请求权”[11]等,是指在信息控制人以营利为目的对个人信息进行收集、处理或者利用时,信息当事人可以要求其支付相应报酬的权利。
在现代商业社会中,商业化浪潮席卷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即便是传统理论中没有财产内容,不直接表现为一定财产利益的人格权也不能逃脱商业化的冲击——“因社会经济活动的扩大,科技的发展,特定人格权既已进入市场而商业化,具有一定经济利益内涵”。[12]个人信息权作为一种绝对权,权利主体可以对个人信息进行绝对的支配,如同物权人对物的支配一样。所以,当信息控制人收集、处理和利用个人信息来谋取经济利益时,个人信息主体可以要求信息控制人支付因自己准许其使用个人信息而应付的相应对价,包括金钱、具有经济价值的物品、服务等。
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收益权需要受到一定的限制:
第一,社会公共部门基于公共服务目的收集个人信息。信息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它不仅能够应用于商业领域,还有很多广泛的社会应用。许多社会公共部门收集和处理个人信息,目的在于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当个人信息的利用与社会公共利益产生密切联系时,个人利益如果与其进行利益衡量,势必会处于靠后的价值序位。而且,这种个人利益的牺牲并未到达极其严重的程度。相反,这种微小的代价换来的是整个社会运行效率的提高,各个社会个体也会利益均沾,落实在每个人身上也是一种获利的体现。
第二,有些信息控制人,虽然具有明显的商业目的,但是如果其对个人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和利用仅仅是其履行合同义务的一部分,或者说是履行特定合同义务的必要手段和辅助条件,那么信息主体也不能以行使个人信息收益权来加以限制。原因在于,此时信息控制人收集、处理和利用个人信息具有正当性基础——商业合同,而且他们进行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利用的行为本身就可以视为是支付合同对价的行为。
有关天商法律评论(2014年卷)的文章
出版企业的留存收益是由其税后净利润形成的,属于权益资本。利用留存收益筹资,不需要发生筹资费用,资金成本较普通股筹资低。利用留存收益筹资,不用对外发行新股或吸收新投资者,由此增加的权益资本不会改变出版企业的股权结构,不会稀释原有股东的控制权。但留存收益筹资的数额有限。留存收益筹资的最大数额是出版企业当期的净利润和以前年度未分配利润之和,不像外部筹资那样一次可以筹集大量资金。......
2023-08-04
本文赞同将个人信息看作一种人格权,并且是一种与隐私权等传统人格权所区分的、具体的新型人格权,以下做具体分析。其二,个人信息是否构成一种新的人格权的主要障碍在于《民法总则》并未采用“个人信息权”这样的表述,缺少一个“权”字造成了理解上的分歧。按照体系解释的规则,既然姓名权等被理解成一种具体人格权,那么无疑个人信息也应当看作是一种具体人格权。......
2023-08-14
2009年的《侵权责任法》首次将隐私权保护作为独立条款予以确认。2017年10月生效的《民法总则》不仅明确规定了对隐私权的保护,还明确提出“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时至今日,隐私权保护已经成为国际共识。在大数据时代,隐私权被扩大解释为一种公民所拥有的数字权利,但隐私权保护和个人信息数据保护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区别。GDPR还设计了对未成年个人信息的特殊保护以及对敏感个人信息的限制处理。......
2023-10-20
从本质上说,专用权是注册商标专有权的基础,禁止权、许可权等项权利内容都是从专用权派生出来的。根据《商标法》第56条规定,注册商标专用权,以核准注册的商标和核定使用的商品为限。但是注册商标比较特殊,其与大多数民事权利不同,禁止权和专用权的适用范围有所差异。......
2023-08-07
[43]这些国家在国际私法领域中成功适用判例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笔者认为,应在国际私法领域内进行改革,设置判例制度,以适应复杂多变的涉外民事法律关系、发挥最密切联系作为指导性原则及法律选择方法的作用。......
2023-08-17
下级服从上级是公务员的义务,当上级指令明显违法时,下级就面临着服从与抗命的两难选择。专家们一致认为,王某的行为严格依照上级有关领导的指示和文件进行,是认真履行职务的行为,不符合刑法有关玩忽职守罪的概念。2009年7月28日,金都房地产公司履行生效判决,已缴清了该宗土地拖欠的60%土地出让金。......
2023-11-30
区域法院裁判官可撤回任何由此提出或移交的上诉或任何类别的上诉。414.即使有上文所述的任何内容,在任何根据第260条行事的裁判官判处不超过一个月的监禁或不超过二万缅币的罚金的情况下,被定罪人不得提出上诉。但根据第419条提出的上诉不得驳回,除非上诉人或其辩护人有合理机会获得支持。而在根据第417条提出上诉的情况下,上诉法庭须安排向该被控人发出同样的通知。......
2023-07-17
美国法律文化中与最密切联系原则直接相关的就是法官自由裁量权和法官专业素养,该原则的灵活性要求法官能够透彻地掌握法律、拥有丰富的司法审判经验,以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行使自由裁量权,如此才能达到正确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的效果。其次,没有设定相关的客观因素帮助法官正确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进一步扩大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2023-08-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