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的合同的效力,应当依照《民法典》第一编第六章第三节和本编的有关规定确定,不得仅以超越经营范围确认合同无效。......
2023-07-30
1.合同履行的原则
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
2.合同条款空缺
合同条款空缺是指所签订的合同中约定的条款存在缺陷或者空白点,使得当事人无法按照所签订的合同履约的法律事实。
1)解决合同条款空缺的一般规定
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相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当事人就有关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依据前条规定仍不能确定的,适用下列规定。
①质量要求不明确的,按照强制性国家标准履行;没有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按照推荐性国家标准履行;没有推荐性国家标准的,按照行业标准履行;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履行。
②价款或者报酬不明确的,按照订立合同时履行地的市场价格履行;依法应当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依照规定履行。
③履行地点不明确,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履行;其他标的,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履行。
④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请求履行,但是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
⑤履行方式不明确的,按照有利于实现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
⑥履行费用的负担不明确的,由履行义务一方负担;因债权人原因增加的履行费用,由债权人负担。
2)适用于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商品的规定
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在合同约定的交付期限内政府价格调整时,按照交付时的价格计价。逾期交付标的物的,遇价格上涨时,按照原价格执行;价格下降时,按照新价格执行。逾期提取标的物或者逾期付款的,遇价格上涨时,按照新价格执行;价格下降时,按照原价格执行。
3)适用电子类特殊商品或服务的规定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也要求法律要与时俱进,《民法典》在原《合同法》基础上增加了对电子类特殊商品或服务交付时间的规定,《民法典》第512条规定:“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订立的电子合同的标的为交付商品并采用快递物流方式交付的,收货人的签收时间为交付时间。电子合同的标的为提供服务的,生成的电子凭证或者实物凭证中载明的时间为提供服务时间;前述凭证没有载明时间或者载明时间与实际提供服务时间不一致的,以实际提供服务的时间为准。
电子合同的标的物为采用在线传输方式交付的,合同标的物进入对方当事人指定的特定系统且能够检索识别的时间为交付时间。
电子合同当事人对交付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方式、时间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
3.抗辩权
抗辩权是指在双务合同中,在符合法定条件时,当事人一方可以暂时拒绝对方当事人履行要求的权利,包括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
1)同时履行抗辩权
同时履行是指合同订立后,在合同有效期限内,当事人双方不分先后地履行各自义务的行为。此处的“不分先后”指的是没有约定先后履行顺序,而不是指实际履行的时间在同一时刻。
同时履行抗辩权是指在没有规定履行顺序的双务合同中,当事人一方在当事人另一方未为对待给付以前,有权拒绝先为给付的权利。此处的“对待给付”指的是为了获得对方的给付,自己所为的给付。
《民法典》第525条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请求。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请求。”
2)先履行抗辩权
先履行抗辩权是指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先履行一方履行请求的权利。所以,先履行抗辩权也被称为“后履行一方的抗辩权”。
《民法典》第526条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应当先履行债务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请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请求。”
3)不安抗辩权
不安抗辩权是指具有先给付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当相对人财产明显减少或欠缺信用,不能保证对待给付时,拒绝自己给付的权利。所以,不安抗辩权也被称为“先履行一方的抗辩权”。
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①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②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③丧失商业信誉;
④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中止履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当事人依据前条规定中止履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对方提供适当担保的,应当恢复履行。中止履行后,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且未提供适当担保的,视为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并可以请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4.其他规则
1)债务人对第三人履行债务
当事人约定由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债务,债务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第三人可以直接请求债务人向其履行债务,第三人未在合理期限内明确拒绝,债务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第三人可以请求债务人承担违约责任;债务人对债权人的抗辩,可以向第三人主张。
2)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
当事人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第三人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债务人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3)提前履行债务
债权人可以拒绝债务人提前履行债务,但是提前履行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除外。债务人提前履行债务给债权人增加的费用,由债务人负担。
4)部分履行债务
债权人可以拒绝债务人部分履行债务,但是部分履行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除外。债务人部分履行债务给债权人增加的费用,由债务人负担。
有关建设法规的文章
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的合同的效力,应当依照《民法典》第一编第六章第三节和本编的有关规定确定,不得仅以超越经营范围确认合同无效。......
2023-07-30
提出要约的一方称为要约人,其相对人称为受要约人。承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非实质性变更的,除要约人及时表示反对或者要约表明承诺不得对要约的内容作出任何变更外,该承诺有效,合同的内容以承诺的内容为准。......
2023-07-30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2023-07-30
合同条款应当明确、具体以便合同的履行,这是合同法的基本要求,但在现实中,由于情况复杂、当事人主观局限性等因素,合同条款内容不明的现象不可避免。我国《合同法》规定,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履行;其他标的,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履行。对于费用约定不明的,我国合同法规定由债务人承担,即产生履行费用义务的义务人。......
2023-07-25
合同采取何种方式履行,与当事人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但在特定情况下,提前履行也可能造成对债权人的不利,如可能使债权人的仓储费用增加,对鲜活产品的提前履行,可能增加债权人的风险等。因此,债权人可能拒绝受领债务人的提前履行,但若合同的提前履行对债权人有利,债权人则应当接受提前履行。提前履行可视为对合同履行期限的变更。......
2023-10-14
采用转账方式和托收承付方式办理结算手续时,均由供货方将有关单证交付采购方开户银行办理划款手续。当采购方变更合同内注明的开户银行、账户名称和账号时,应在合同规定的交货期前30天通知供货方。采购方拒付货款,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结算办法的拒付规定办理。......
2023-10-14
全面履行原则,又称适当履行原则或者正确履行原则,是指当事人按照合同的约定不折不扣地履行合同义务,即合同适当的主体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以适当的方式履行适当的标的。我国《合同法》第60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但在不损害债权人利益,且债权人许可的情况下,也可以提前履行。......
2023-07-25
物资设备采购合同依法订立后,当事人应当全面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否则,不仅影响到当事人的经济利益,而且会影响施工合同的全面履行。采购方对合同内约定的订购数量不得少要或不要,否则要承担中途退货的责任。......
2023-10-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