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幼儿早期语言的发展与分析

幼儿早期语言的发展与分析

【摘要】:这个实例说明,婴幼儿语言的发展如错过了时机是难以弥补的。

周 颖

摘 要: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结果,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能力的高下,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也会影响其一生的成就与命运。所有的教育理论都证明,人类每种知识的获得,或多或少都和语言能力有关,因此语言能力几乎成为儿童全部智能发展的基础。只有语言能力发展好了,即在他的关键期得到了科学、系统的训练,整个智力结构才能优化发展,潜能得到最佳的开发。

关键词:幼儿早期;语言;发展

一、幼儿早期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语言是最广泛、最公平地在人类中得到分享的一种能力。在他的多元智力理论中,将语言智力列为第一种智力。可见,语言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发展智力和社交能力的核心因素。

1.幼儿早期是人类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儿童心理的研究成果和长期的教育实践已经证明,婴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婴幼儿的听觉和言语器官的发育逐渐完善,正确发出全部语音的条件已经具备,三四岁时发音机制已开始定型,以后再发别的音,就容易有口音。一个人在婴幼儿期没有掌握正确的发音,以后进行补偿教育就困难多了。婴幼儿在掌握词汇方面,由3岁的800~1 000个词,发展到6岁的3 000~4 000个词。在掌握语法方面,由掌握简单陈述句的语法形式,发展到掌握多种句式(并列句及主从复合句等)的语法形式。在正确教育下,幼儿入学前就能自如地运用口语表达自己的见闻、愿望、情感等。如果婴幼儿在发展语言的关键期,没有条件学习口语,以后就不能真正学会说话。众所周知,7岁狼孩回到人类社会后,开始学习说话,经几年的训练,只记住四五个单词。这个实例说明,婴幼儿语言的发展如错过了时机是难以弥补的。因此,学前期的语言教育在家庭和幼儿园中,应该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其成果对人的一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2.幼儿早期语言教育可以促进婴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

语言在人的认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婴幼儿在掌握语言之前,要认识一个物体的特征,必须对该物体的各部分和各个特征逐一进行详细的感知,他们用手摸,抓起来玩弄着看,放进嘴里咬,甚至把东西拆了……,而当他们掌握了语言以后,情况就不同了。成人在带领婴幼儿观察周围世界、传授知识技能、解释行为规则时,都将伴随语言。语言的参与,将使婴幼儿的认识过程发生质的变化,语言可以在以下几方面起作用:用词命名:即把所认识事物的名称、形态、习性等用词叫出来;借助于词,区别类似的对象;借助于词,认识事物的共同特征;借助于词,分出事物的主要和次要特点。除此之外,语言作为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不仅可以使孩子直接地认识事物,而且还能使其间接地、概括地认识事物。如孩子已知山楂是酸的,下次再认识柠檬时,只要告诉他们:“柠檬很酸。”可以不尝味道就能体味了;不仅可以把感性知识用词记载下来,储存在脑中,构成知识,而且还是思维过程的工具。没有语言就不可能进行抽象的思维,在由直接地感知、表象进入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概括等抽象思维的过程中,语言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反过来,由于幼儿认识范围的扩大,认识内容的加深,也就丰富了幼儿的语言。语言发展的过程,往往也是认识丰富和深化的过程。这就说明语言与认识的密切联系与互相制约的关系,只有很好地掌握了语言,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学前期语言教育可以为学习书面语打好基础

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成果证明,学生写作能力低的原因之一是独白能力低,不怎么会说话,写起文章自然杂乱无章。而独白能力强,比较会说的学生,说起话来有条有理,生动自然,写出文章一般都不错,这是因为书面语是以口语为基础。在孩子入学以前,如果能学会普通话的准确语音,掌握大量的词汇,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入学后学习认字、读书和作文时,主要是把看到的字形和相应的语音联系起来,理解文字内容和用文字表达意思就比较容易了。学前阶段成人如能有意识地训练孩子口头组词、组句和口语表达能力,让孩子现想现说,有条有理地说,就可以促进孩子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逻辑性的发展。以上这些因素,均可为孩子入学后学习书面语,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班级幼儿语言情况分析

知识型家庭的幼儿10人,占19%。一般市民家庭的幼儿32人,占61%。农村家庭的幼儿10人,占19%。

幼儿入园时的总体语言特点是:

①不能准确表达一个完整的信息。他们掌握较多的实词,很少使用虚词,理解能力低,连贯语言能力差。因此,时常出现结结巴巴地不能准确流利地表达自己意思的情况,他们说不清事物间的关系,而且常常出现病句

②儿化语频繁。

③遣词造句杂乱无章。

④没有形成阅读习惯和能力。

⑤知识型家庭对孩子书面语言的开发有一定的投入,有时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意愿,相应表现出一定的教养水准。但没有形成系统的表达能力。

⑥一般市民家庭及农民的幼儿的语言特点是市井俚语较多,普通话发言不准,语言习惯基本上是本地方言

三、幼儿园的语言教学应当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通过对本班幼儿语言特点的分析,结合儿童语言的发展规律,笔者认为,幼儿园的语言教学应当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1.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情境

教育实践证明,为幼儿创设一个适宜的语言交往情境,是实现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的有效途径。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实践中,我根据不同的儿童文学体裁,设置了不同的情境:游戏式情境、悬念式情境、美学式情境等。

2.扩展幼儿的词汇量

扩展幼儿词汇量的方式有多种,如讲故事、学习文学作品等。近几年,笔者利用动画片来扩展幼儿的词汇量,为幼儿提供形象化语言。动画片为幼儿词汇的扩展提供了一个语音和图像相结合的教学条件,特别是一些新词,动画片经常能用特定的情景来表达,有利于幼儿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其效果好于语言解释语言的教育方式。幼儿在观看动画片时会获得一种愉悦感,并且在了解这些语言的基础上,逐渐了解运用这些形象化语言所产生的效果,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周围的一切。另外,动画片能向幼儿展示不同的语言风格,幼儿通过观看动画片,不仅可以学到本民族语言的特殊风格,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特殊韵味,这对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是极其有利的。

3.培养幼儿善于倾听的技能

幼儿学习语言,首先要学会倾听,因为倾听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是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

首先,要创设倾听的环境与条件。如在幼儿入园、离园的时候以及饭前饭后的空余时间,给幼儿播放一些优美动听的儿歌、故事、轻音乐的录音,也可以由教师或幼儿讲故事等;在幼儿散步或外出参观时,注意让幼儿倾听自然界的各种声音(风声、雨声、雷声等),倾听各种动物的声音(猫、狗的叫声、蝉鸣、虎啸等),倾听各种交通工具的声音(汽笛叫、喇叭响、自行车清脆的铃声等)……幼儿听后,引导幼儿模仿、讲述,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其次,利用语言教育活动,提高幼儿的倾听习惯。幼儿园中的语言活动主要有谈话、讲述、听说游戏、早期阅读、欣赏文学作品五种活动,每一种活动对幼儿倾听技能的培养有不同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应充分利用其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

再次,家园配合,养成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对幼儿各方面的培养离不开父母的配合,家园共育,有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在幼儿良好倾听习惯养成过程中,家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教师要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一方面,可以将每天教给幼儿的故事、儿歌的录音带提供给家长,让家长在家中播放给幼儿听;也可以将有关的故事、儿歌的书面材料复制给家长,让家长在家中读给幼儿听,或请幼儿在家中复述时,家长有所参照,巩固幼儿园中学到的内容。另一方面,请家长利用双休日、假期,带幼儿外出参观或旅游,拓宽幼儿获取知识的渠道,如在春天,聆听春雨滴答滴答的声音;在夏天,聆听蝉鸣、蛙叫的声音;在秋天,聆听秋虫的吟唱;在冬天,聆听雪花沙沙的声音等在大自然中锻炼幼儿的倾听能力。也可以带幼儿到人多的集市或商店,感受“人声鼎沸”;带幼儿到图书馆,体会“鸦雀无声”的感受等。在大社会中锻炼幼儿的倾听能力。通过一系列活动,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提高其对声音的分辨能力,为模仿打下坚实的基础。

4.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我在语言区中投放一些幼儿图书,将幼儿学过的内容图片张贴起来,让孩子有事无事地走过去看一看、讲一讲。我发现很多孩子喜欢一边看一边念念有词,便请几个小朋友一起来说,结果好多孩子说出了非常生动的一段话,经常更新这些材料,幼儿就有了源源不断的语言练习机会。

由于幼儿特别喜欢角色扮演,我还在语言区放入一些小动物头饰,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的舞台——“小小表演区”,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开始幼儿只是戴着头饰随便玩玩,我就积极引导、鼓励幼儿根据故事内容,大胆模仿人物之间的对话,孩子们特别喜欢,然后我更进一步鼓励他们进行简单的创造性的故事表演。有一次,我有意在语言区放了一个大灰狼的头饰,因为大家都很讨厌大灰狼,幼儿会喜欢扮演大灰狼吗?但聪明调皮的辰辰却很快带上了大灰狼头饰,说:“谁和我一起玩?”沙沙说:“我可不敢和你玩,大灰狼是要吃人的。”辰辰马上回答:“我是好的大灰狼呀,我真的不吃人的。”沙沙就同意了,这时静雯带着小兔子头饰过来:“大灰狼,我也和你做好朋友吧。”结果大灰狼辰辰一把抓住了小兔子静雯:“哈哈,我要吃掉你,啊呜啊呜啊呜啊呜……”“你说你是好的大灰狼,为什么吃我呀?”“是呀,我不吃人,可我喜欢吃小兔子!”……就这样,孩子越说越爱说,想到什么说什么,对于幼儿无意中创造出来的内容情节,我都表示欣赏和尊重,我马上表扬了他们,他们玩得更起劲了!

5.帮助幼儿打好阅读的基础

阅读对人的成长进步有重要的作用,它是我们增长知识、开拓延伸、陶冶精神的有效途径。严格地说,阅读是以书面语言为对象的,不识字的幼儿尚未具备阅读文字材料的能力。早期的文学作品教育往往被人们称为早期阅读,这种阅读对幼儿进入书面语言阶段的阅读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幼儿在幼儿园语言文学教育活动中,还逐渐了解到阅读的基本程序过程,掌握阅读的一般方式方法。教师照着一本图书给幼儿讲故事时,幼儿会看着老师翻书,边听边看图画的内容,认识每页书上的字所载负的信息。在指导幼儿阅读的活动中,幼儿自己学习按顺序翻书,学习仔细观察图画细节、理解故事人物、情节。在大班阶段,幼儿逐步能将听到的语句、词与书的印刷符号对号。幼儿在早期的语言活动中,养成了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并锻炼了初步的独立阅读的技能。

6.重视个别交流

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他的个性。要重视个别教育,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因人施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特别指出:“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流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为此,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采取集体、小组和个别交流等形式,有效地开展语言教育活动。尤其应重视利用个别交流活动,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语言发展指导。同时,教师还要特别关注那些有语言障碍的儿童,与家长和有关方面密切配合,积极地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

总之,幼儿期是一个人语言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加强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是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我深切感到,在幼儿的语言活动实践中以建构性学习理论指导,可以唤起幼儿的真挚情感,激发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营造动态情境,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积极性;渲染欣赏氛围培养幼儿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构建想象空间,提高幼儿语言运用的创造性,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并能全面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