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只有因材施教,因人选法,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初中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2023-08-07
读《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3年第11期(中旬刊)李弗不老师的《分清类别依类辨识》一文,发现三处不妥之处,现谈谈我的看法,拟与李老师和编辑商榷。(为便于陈述,后文把李老师的文章简称“李文”)
李文将中考病句分为六类,其中第四类例(1)是:从雅安地震、俄克拉何马州龙卷风等大量事实中,说明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2013年广西南宁卷第4题B项)。我认为,李文把该句划归为“结构混乱”中的“句式杂糅”是错误的。该句是典型的“主语残缺”类病句,具体分析为:该句中“从”与其后“雅安地震、俄克拉何马州龙卷风等大量事实”构成介宾短语,而我们都知道,介宾短语是不能作句子主要成分的,当然就不能作主语。因此,该句残缺主语。类似的病句还有: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真谛(2013年湖北黄冈卷第13题B项)。同样,该句由于前半句是介宾短语“在……中”,后半句的“我们”又被“使”支配,也不能作主语,因而该句也是“主语残缺”类病句,而同样也绝不能认为是句式杂糅。正如该卷的参考答案“解析”的那样:B.缺主语,应删掉“在”和“的过程中”。而李文则把该句划归“结构混乱”类,虽然分析得不无道理,但如此,便会将病句病因和类型复杂化,其实也是不妥的。
什么是“结构混乱”中的“句式杂糅”呢?先看例句,例①:“感动中国”中的人物感动了无数青少年决心向他们学习。这个句子就叫“句式杂糅”。具体说来,该句应当用两个小单句表达,即“‘感动中国’中的人物感动了无数青少年”和“无数青少年决心向他们学习”。例句将两个不同句式的单句混杂在一起表述,于是便造成了“句式杂糅”的毛病。例②:“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它。”同样,这个句子也属于“句式杂糅”。它实际上应当包含两个单句,即“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和“我们去面对它”。而例句却将两个不同句式的单句混杂在一起表述,于是便造成了“句式杂糅”的毛病。例③:“一个人变好变坏,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作用。”同样,这个句子也犯了“句式杂糅”的毛病。它要么说成:一个人变好变坏关键在于内因。或者说成:一个人变好变坏,内因起决定作用。而例句却将两个不同句式的句子混杂在一起表述,同时用了“关键在于”和“起”,从而造成了“句式杂糅”。
客观地说,句式杂糅是病句中比较复杂的一种,这种病句仔细读一读会觉得有些别扭,但至于是什么类型的病句,一般人是搞不清楚的,特别是初中生。因此,它不常考,但也偶有出现。除了李文“结构混乱”类例(2)外,笔者翻阅了全国三十多个地区的2013年中考卷,在杭州卷中又发现了一个句式杂糅的病句:“《二泉映月》自始至终让人感受到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想情感,同时,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也让人叹为观止。”(该卷第5题C项)该句后半句,要么说成:同时,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或者说成:同时,作品展示的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也让人叹为观止。而例句却将两个不同句式的句子混杂在一起表述,导致了“句式杂糅”的语病。
另外,李文还有一处归类不妥,即第六类“不合逻辑”之例(1):“有学者认为,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将国学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了解传统文化。”(2013年重庆卷第4题B项)该句“病灶”就在于“研究、了解”处,正如李文所言:按照客观规律来讲,一般是先了解后研究,因此,“研究、了解”的顺序应为“了解、研究”。而李文也正是据此把该病句划归为“不合逻辑”。当然,我们不能说李老师分析得不对,但按通常的划分方法,该病句应划归“语序不当”。而“语序不当”也正是李文分析的病句的第一大类,而且和其类举例(2):“福州警方将全面整治并排查道路交通设施安全隐患”(2013年福建福州卷第3题第1小问)中的“整治并排查”的病因病况完全一样。至此,我们至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李老师在同一篇文章中,把两个同样“病因病况”的病句划归明显不同的两个类别是不严谨的。
其实,这类病句不管是语法书上还是考卷的答案,一般是划归“语序不当”类的。比如:2013年江苏盐城卷第3题A项:“今天的盐阜儿女创建美好家园,依然需要发扬和继承铁军精神。”试卷参考答案“解析”为:A.语序问题。应交换“发扬”和“继承”的位置。
有关杏花桃李一处开:盛夕武教育诗文选的文章
我们只有因材施教,因人选法,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初中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2023-08-07
实现课堂高效教学,除了抓住课眼、突出疑难外,还必须坚持“三不教”原则,即学生已经知道的不教,学生不需要知道的不教,学生预习时自己能学会的不教。上课我只做两件事,一是让学生质疑提问,二是组织学生讨论并答疑解惑,严格遵循“三不教”原则。原来我们的老祖宗早就在“偷懒”了。现代文阅读教学亦当如此,抓住课眼,突出疑难,当减则减,当删则删,“懒”在“精”上,“偷”在“点”上,方能事半功倍,实现高效。......
2023-08-07
然而,三十年来,随着政治体制的改革、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主进程的加快,“领导就是服务”不仅早已成为现实,而且越来越成为各级、各部门广大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无数铁的事实告诉我们,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改变的不只是中国人的生活,它更改变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精神和素养,改变着中国在全世界的地位。......
2023-08-07
也正是这一阶段,有不少同学初步养成了一日一记的“习惯”,但这一“习惯”很大程度上是这些同学学习上一贯认真踏实,加之老师的“压迫”所致,是不太稳定和可靠的,还没有变成学生积极的、自觉的行动。于是我针对这些情况,抓住这种机会,利用一节课时间,巧妙激发,积极引导。可以说这节日记辅导课是非常成功的,效果也是十分显著的,至此之后一学期里,学生写日记基本上不需要督促,更不要“压迫”了。......
2023-08-07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读书,让我们的人生更丰厚》。我们知道,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怎样才能让有限的生命充实富有、多姿多彩,怎样才能提高生命的质量,让人生更丰厚呢?一个爱读书的人,会选择更健康、更优雅的方式对待挫折和人生中的不如意,也会更快地调整好自己,开始新的生活。趁着年轻,走进书的世界,多读书,读好书,让自己的人生更丰厚、更高尚、更精彩!......
2023-08-07
简言之,教案就是教师备课成果的书面呈现。一言以蔽之,备课一定要注重实用,讲究实效,切忌面面俱到,更不可把大量宝贵的时间用在写繁琐的教案上。这个环节我只是在写上“偷了懒”,省去了很多繁琐的教学环节和非三“点”的内容,但实际上,备课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这些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刀刃上,并为后面的上课和巩固检测的“偷懒”及高效,做了充分的准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见,备课“偷懒”主要“偷”在“写”上。......
2023-08-07
我割舍了亲情,放下了所有的荣誉、光环、职位,一切从零开始——班主任、教研组长、初三语文教师,一步步走到了今天,但很惭愧,按世俗的观点看,我在光华几乎没有进步,不是吗?请各位领导给我这个机会,同时这也是我给光华的一次机会。最后我要自信地、真诚地大声说一声:光华,你再也不要错过这个机会。......
2023-08-07
当组织同学们通过自译、质疑,分组讨论,集体研究,初步弄清文章大意,并反复诵读课文后,我鼓励学生拓宽思维,大胆创新,畅所欲言。话音刚落,同学们便纷纷举起了手。但一想到教学目标和任务,我便觉得“题”跑得太远了,要赶紧收回。来人说明来意,并再三恳求严光去拜见皇上刘秀,可严光就是不答应。当天便屈驾赶到严光住所。出宫后,刘秀又多次对严光委以高官,但他终老不仕。于是,在同学们朗朗而忘情的诵读声中下课铃响了。......
2023-08-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