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古典文献学中的倒文现象及乙正修复方法

中国古典文献学中的倒文现象及乙正修复方法

【摘要】:倒指原稿文字具存,并无讹误、缺脱或衍羡,但在流传过程中,文字的先后次序却被弄颠倒了的现象。先后次序被弄颠倒了的文字称倒文,纠正之则称为乙正或乙转。字数较多的倒文习惯上称“错简”。这其中又有字倒、句倒、篇章倒等不同情况,甚至目录、表格也有错乱现象。[11]句倒之例,如《老子》第十四章有“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两句。

倒指原稿文字具存,并无讹误、缺脱或衍羡,但在流传过程中,文字的先后次序却被弄颠倒了的现象。先后次序被弄颠倒了的文字称倒文,纠正之则称为乙正或乙转。字数较多的倒文习惯上称“错简”。这其中又有字倒、句倒、篇章倒等不同情况,甚至目录、表格也有错乱现象。今分别述之如下:

字倒之例,如《淮南子·人间》篇云:“家富良马。”王念孙指出:“良马本作马良,与家富相对为文。《汉书》、《后汉书注》、《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引此并作家富马良。”[10]再如《庄子·秋水》篇云:“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俞樾认为“海”字当在“曰夫”之下。原文当为“……告之曰:夫海,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王叔岷按:“俞说是也,《艺文类聚》八、《御览》六十、九三二、《事类赋》六《地部》一、《天中记》九,引‘海’字皆在‘曰夫’二字之下,今本误错在‘曰夫’二字上,不词。”[11]

句倒之例,如《老子》第十四章有“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两句。周祖谟指出:“汉代帛书《老子》乙本作:‘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唐广明元年焦山《道德经幢》作‘随之不见其后,迎之不见其首’,与帛书合。今本误倒。”[12]

错简之例,如今本《管子·七法·为兵之数》云:“举之如飞鸟,动之如雷电,发之如风雨,莫当其前,莫害其后,独出独入,莫敢禁圉。”同篇《选阵》复云:“有风雨之行,故能不远道里矣;有飞鸟之举,故能不险山河矣;有雷电之战,故能独行而无敌矣。”而在1972年于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汉墓出土的《管子》残简中,上面的这两段话却是连在一起的,作:“动如雷神(电),起如蜚(飞)鸟,往如风雨,莫当其前,莫害其后,独出独入,莫能禁止。有风雨之疾,则不(难)远道;有蜚(飞)鸟之起,则□□山河;有雷神(电)之威,则能独制而无適(敌)。”周祖谟认为:“这些文句的层次很顺,今本因简册错乱而传录有误。”[13]

篇章颠倒之例,如1973年12月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老子》帛书甲、乙两本都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张政烺说:“关于帛书《老子》中《德经》在前的问题,我以为古本本来如此,传世的材料也可以说明这一点,不过久不为人注意而已。《韩非子》中《解老》、《喻老》两篇,都是先‘德’后‘道’。今天所见最早的《老子》注解,是西汉严遵的《道德真经指归》,开卷就是《德经》的‘上德不德’篇。”[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