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研究中国古典文献的学术成果

研究中国古典文献的学术成果

【摘要】:我国古典目录学具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特点,具有重要的学术性,这就决定了它同科学研究有不解之缘。学术研究同各种领域的科学研究一样,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文献古籍的整理,也必须借助目录。古代目录保存了许多宝贵的古典文献方面的原始资料。[35]这六项方法,对于文学古籍的考辨、整理也是适合的。

我国古典目录学具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特点,具有重要的学术性,这就决定了它同科学研究有不解之缘。

学术研究同各种领域的科学研究一样,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研究者在开始自己的研究之前,必须了解这一课题的研究历史、现状和趋势,了解有哪些可参考的书籍、资料,掌握已有的主要论点、方法和研究动态等,这就必须借助目录学的知识,查阅有关的目录、索引、文摘等,否则就会走很多弯路。假若你想研究《楚辞》,除了你对《楚辞》本身要有深入正确的理解之外,还须查看姜亮夫《楚辞书目五种》、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楚辞要籍解题》以及《楚辞资料海外编》等有关目录书,从而正确选定自己的题目或研究角度。

不仅如此,古代目录学保存的许多资料,如各书叙录对作者事迹、学术渊源、内容价值的介绍,有些书目收录的原书序、跋或历代评论等,都对学术研究有直接的参考或引证作用。

文献古籍的整理,也必须借助目录。古代目录保存了许多宝贵的古典文献方面的原始资料。许多亡佚的文献古籍,正是凭借有关书目的记载今天才能窥其一斑。因此,我们要整理某一部古籍,要考订某一位作家的创作或事迹,就要充分利用著述目录、版本目录、专题研究目录等,以使文献整理工作顺利完成。

余嘉锡先生《目录学发微》论“目录学之意义及其功用”,曾举出古代利用目录学考辨古籍的六项方法说:

一曰,以著录之有无,断书之真伪;

二曰,用目录书考古书篇目之分合;

三曰,以目录书著录之部次,定古书之性质;

四曰,因目录访求阙佚;

五曰,以目录考亡佚之书;

六曰,以目录书所载姓名卷数,考古书之真伪。[35]

这六项方法,对于文学古籍的考辨、整理也是适合的。比如,要考查汉代“三家诗”的流传亡佚情况,我们就可据有关目录书考知:《汉书·艺文志》著录“诗经二十八卷,鲁、齐、韩三家”,并说“三家皆列于学官”。这说明三家诗在东汉都是存在的。而今天这三家中只有《韩诗外传》传下来,其间原因,再查《隋书·经籍志》等书目就清楚了。《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韩诗》及《韩诗外传》,而未著录齐、鲁二家;原来《隋书·经籍志》在其经部《诗》类小序中已说明:“《齐诗》魏代已亡,《鲁诗》亡于西晋。《韩诗》虽存,无传之者。”未亡的《韩诗》及其《外传》,《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仍有著录,至《宋史·艺文志》则只著录《韩诗外传》而未著录《韩诗》。这就告诉大家,《韩诗》在宋代也亡佚了,只有《韩诗外传》传存下来了。由此可见,目录书对整理古代文学遗产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