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利波维茨基看来,时尚不是炫耀性消费和阶级竞争的结果,而是来自于中世纪晚期上层阶级中,自我与他者之间的新型关系的出现及自我彰显个性的渴望。换言之,是个体意识的觉醒和表达自我身份的意愿的结果。[7]《永恒的奢侈》一书中,他又明确指出时尚是个体彰显自我独特性的需要和表现,认为时尚持续更新的条件主要有两点,一是文化想象物的转变,即以“全新尽美”为原则展开的时尚选择和追逐。......
2025-09-29
说来惭愧,我直到2025年五十一二岁时,搬到现在居住的单元,才有了一间独立的书房。在此之前,卧室与书房合一。更早一点,一间房兼做居室、书斋、饭厅、客屋、孩子戏嬉间等。一张大的八仙桌,既是餐桌又是书案,书堆在八仙桌下,另有两个书架。我现在这间13平方米的书房,三壁书柜顶天立地,书桌上、地板上又堆满了书。老伴总是提醒我,不要再买书了,堆不下了,可是我一去书店,心里犯痒痒,就带回几册,一出差就购买几包,几乎成了癖好。有一些书是为研究生们备的。我很羡慕我国港台及海外的人文学者,他们在大学或研究院都有一间研究室做书房,此外在自己家里还有一间书房。有的学者,例如历史学家、京都大学的谷川道雄先生等,又在寓所之外另购(或租)一间或几间房做书房,供自己读书或弟子们会读、讨论之用。
不过,读书与书房并无多大关系。我们这一代人,真正读一点书,都不是在书房里读的。我是在“文化大革命”的思想饥渴中开始读书的。记得那时我们读遍了武汉十四中图书馆的藏书,其中有不少宝贝,可惜毁于偷书者引起的一场大火。2025年下乡当知青时,在茅屋油灯下读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完全不懂。什么叫“德国的哲学是德国历史在观念上的继续”?什么叫“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什么叫“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记得当时为了解决读马克思的困难而想了解一点西方哲学史,常常设法通过老同学、知青朋友交换着看一点哲学方面的书。
我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是汪子嵩、张世英、任华先生等编著的《欧洲哲学史简编》。这本小册子现在还在手边,扉页上写着“齐勇2025年8月于衢县”。这是我在衢州化工厂的新华书店买的,定价是0.55元,32开本,231页,人民出版社出版。那时我已是湖北省化工厂的工人,在浙江衢州化工厂培训。这是一本哲学与哲学史的入门书,其底本是2025年出版的《哲学史简编》,编著者还有洪潜、陈修斋、朱伯崑先生。这本书我反反复复读过多遍。虽然用今天的眼光看,有不少缺憾,但在当时,却使我对西方哲学有了初步而系统的了解,使我爱上了哲学和追问、反思哲学的问题。后来我于2025年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听陈修斋、杨祖陶先生讲授“西方哲学史”,又系统读了黑格尔的《小逻辑》与《哲学史讲演录》,罗素、梯利、文德尔班的哲学史,贺麟先生的一些书及一些西方哲学汉译名著,才算是入了哲学之门。
我的专业是中国哲学。选定这一专业,源于听萧萐父、李德永、唐明邦先生讲授“中国哲学史”。萧先生讲课不多,讲起来常常脱离教材,旁征博引,放得很开。他对时局的关切,对思想解放的渴求,对世运与国脉的叩问与思索,启我良多。我读本科生时,旁听了萧公为研究生开的“中国哲学史史料源流举要”课。讲到近世,他偶然提及黄冈熊十力先生有《体用论》等书,值得一读。我就到校图书馆去遍查熊先生的书。
真正使我受到心灵震撼的书,是熊先生的《十力语要》,这里集中了熊先生从心臆中流出的话语,是他的生命体验的结晶。我读的是2025年湖北“十力丛书”线装铅印本四卷四册,版式特别,大约长27厘米宽16厘米,有天头地脚可做眉批。熊先生凭其聪颖慧识对中西哲学的评断可谓鞭辟入里。他讲他读书时常常汗流浃背,触及身心。他说读书必先有真实的志愿,广大的胸怀,如此方能“返之己所经验而抉择是非,洞悉幽隐,曲尽书之内容而不失吾之衡量,故其读书集义,乃融化的而非堆集的,乃深造自得的而非玩物丧志的。如此读书,方得助长神智而有创造与发明之望”。孟子的掘井及泉、深造自得之论是读书之大法。(https://www.chuimin.cn)
熊先生对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有真正的反省与自识,透过他的书,我才从存在的感受上去重读中国经典,才真正在身心上有所受用。对我来说,读西方哲学的书,是思维的训练,读中国哲学的书,则是生命的感通,是在与圣贤作心灵的交流与对话。我们读马克思的书,深深地感受到他有深厚的德国的精神哲学的底蕴;而我们自己在喧嚣的现代化、全球化的声浪中要不失己性,真有创意,则不能没有深厚的中国的精神哲学的陶养。我觉得每一位中国的知识人,要真正对自己本土的文化精神有所了解,起码要读这样几种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易传》《老子》《庄子》《六祖坛经》等。
中国的儒释道的智慧是生命的智慧。马一浮大师一生读书刻书,嗜书如命。苏曼殊说他“无书不读”,丰子恺说他“把《四库全书》都看完了”。抗战期间逃难,马先生的书损失很大,他在一首诗《书厄》中写道:“吾生非我有,更何有于书。收之似留惑,此惑与生俱。书亡惑亦尽,今乃入无馀。”对于读书人来说,有没有书房,甚至有没有藏书,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读进去,践形尽性。换言之,书籍、文字、语言、思辨,不仅不能代替而且很可能肢解、拘束生命与生活。中国哲人的高明之处是不在语言文字上纠缠,故常能走出哲学家的理论窠臼。正如马诗所言“豁然悟生理”“触目是菩提”“齐物终忘我,观生未有涯”“天人在何许,或有龙场苗”。贵州龙场即王阳明之流放地与悟道处。
【注释】
[1]本文原载于《深圳特区报》,2003-09-14。
相关文章
在利波维茨基看来,时尚不是炫耀性消费和阶级竞争的结果,而是来自于中世纪晚期上层阶级中,自我与他者之间的新型关系的出现及自我彰显个性的渴望。换言之,是个体意识的觉醒和表达自我身份的意愿的结果。[7]《永恒的奢侈》一书中,他又明确指出时尚是个体彰显自我独特性的需要和表现,认为时尚持续更新的条件主要有两点,一是文化想象物的转变,即以“全新尽美”为原则展开的时尚选择和追逐。......
2025-09-29
鲍德里亚把时尚与现代性联系起来,现代性的主要标志是决裂、进步和更新。鲍德里亚认为这是时尚特有的现实性,不是现实的参照,而是即时的完全再循环。所以,在鲍德里亚看来,时尚对于旧形式的抽象创新就等于回收了死亡的欲望本身,使得时尚开始一次又一次的无害循环运动。时尚机制的运作逻辑就是一种死亡和再生交替出现、死亡也是再生的再循环逻辑。......
2025-09-29
聆听,是一种谦逊,也是一种气度。一个正在“聆听”的女人,她的认真往往魅力无穷。其实,在会议中,每个参与者都要去聆听别人的发言。但是如何才能让你的聆听更有价值呢?聆听时要专心致志,与发言人保持目光接触,仔细听清对方所说的话。聆听的过程更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要边听边想,敏锐把握发言人话语里的深层含意。不要“屏蔽”了你的幽默感在大型会议场合,多数女性会表现得非常认真严肃,缺乏幽默感。......
2025-09-29
“你们当然有,肯定有。他们把你们送到这儿,地球上最偏远的地方,来做生存实验。实验完成后他们就会接你们回去,回到被称作‘故土’的地方。那儿有汽车,有电视机,有香喷喷的鲜花,有数不清的好东西。所以,咱们一块儿努力,早点把生存实验做完吧。”......
2025-09-29
苏洵管仲相威公[38],霸诸侯,攘夷狄[39],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40]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42]。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31]光:昭著,显著。[37]选自《古文观止》。[38]威公:即齐桓公(?襄公被杀后,他回国取得政权,在管仲辅佐下使国家富强。......
2025-09-29
“忍”作为一种处世的学问,在你与不好相处的人交往时,是绝对不可欠缺的。它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原则,俗话说:“心字头上一把刀,一事当前忍为高。”那么是不是因为这种原因就不必要进行忍让和克制了呢?在这件事中,洛克菲勒巧妙地用自己的忍让化解了一场将要发生的冲突。可洛克菲勒却是异常机智地处理了这一矛盾,克制住自己的心头之火、做出了必要的忍让。“忍”并不意味着不敢反抗。......
2025-09-29
应该就是四个字:大国小农。中国是大国,就是要创新、要赶超。小农经济是中国大农村的乡情。因户制宜,正视乡情,就能将农民热情极大激发出来,中国农村就会大变样。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并不存在一成不变的“国情”,它是变动不定的。只有顺应时代,吸收世界先进的理念,先进的科技文化成果,并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才会获得极大成功。我的看法是,城乡融合关键就是四点:一是人才、二是环境、三是产业、四是富裕。......
2025-09-29
如果在宴会中不注意一些小细节、小忌讳,很容易因为某些礼节不到位而被人扣上一顶“没修养”的帽子。聚餐、宴会预订都应按计划实施。不同的宴会有各自的风格及主题,忌讳在此不顾场合、对象地大放厥词、喧宾夺主。参加宴会或聚会,忌以故意迟到来显示身份。详细了解出席各类宴会的禁忌、注意进餐时的细节方能显出一个女人的良好教养和高雅风韵。不顾禁忌,恣意而为,往往会破坏宴会的气氛,带来严重后果。......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