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L形环单体铸造工艺优化

L形环单体铸造工艺优化

【摘要】:图3-17 L形活塞环单体铸造简图1—直浇道 2—横浇道 3—内浇道 4—冷铁 5—出气孔2.浇注系统L形活塞环的浇注系统有底注式和顶注式两种形式。图3-17所示为底注式浇注系统。

1.浇注位置

L形活塞环须经全面加工,且任何位置都不能有任何轻微铸造缺陷,所以其平面朝上或朝下都不是很主要。一般而言,是将平面朝下,如图3-17所示。

978-7-111-42606-6-Chapter03-27.jpg

图3-17 L形活塞环单体铸造简图(底注式浇注系统)

1—直浇道 2—横浇道 3—内浇道 4—冷铁 5—出气孔

2.浇注系统

L形活塞环的浇注系统有底注式和顶注式两种形式。图3-17所示为底注式浇注系统。5~6道内浇道均匀地分布于环的内圆周上,可使铁液迅速而平稳地充满铸型。

采用底注式浇注系统的缺点是:环的两壁交接处圆根部位型砂的受热程度增加,对防止该处的局部缩松缺陷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可采用顶注式浇注系统,如图3-18所示。铁液通过数道直径为φ14mm的内浇道充满铸型,如果内浇道不是均匀地分布于环的圆周上,则会影响活塞环结晶组织和性能的均匀性。

L形活塞环顶注式浇注系统的另一种形式如图3-19所示。内浇道均匀地分布在环的内圆周上,使铸型内铁液的温度趋于均匀,有利于改善活塞环性能的均匀程度,获得较好的质量。

3.冷铁的应用

L形活塞环的两壁连接圆根部位易形成“热节”。该处的散热条件较差,最后凝固时,由于得不到充分补缩,经常会产生局部缩松缺陷。因此,必须在圆根处设置外冷铁,加快该处的冷却速度,消除“热节”,这样才能根除局部缩松缺陷,从而获得良好的效果。如果采用暗冷铁形式,则必须适度增大冷铁尺寸,并将冷铁工作面上的砂层厚度控制在10mm以内,才能获得预期效果。

978-7-111-42606-6-Chapter03-28.jpg

图3-18 L形活塞环顶注式浇注系统示意图

978-7-111-42606-6-Chapter03-29.jpg

图3-19 L形活塞环单体铸造工艺简图(顶注式浇注系统)

1—直浇道 2—横浇道 3—内浇道 4—出气孔 5—外冷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