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大型焊接齿轮的渗碳淬火技术优化方案

大型焊接齿轮的渗碳淬火技术优化方案

【摘要】:渗碳焊接齿轮在加热或淬火冷却时开裂倾向很大,因此应尽可能将内外圈和辐板处焊缝的拉应力减小到最低限度。实例1 大型焊接齿轮,齿圈选用低碳优质合金钢20CrNi2MoA;轮辐和筋板采用Q235AF钢;轮毂采用ZG35铸钢。齿轮渗碳淬火畸变情况检验见表5-66。齿轮渗碳淬火后略呈椭圆和喇叭状,其圆度为1.51mm,锥度平均为1.8mm。图5-9 大型焊接齿轮渗碳工艺曲线图5-10 大型焊接齿轮高温回火工艺曲线图5-11 大型焊接齿轮淬火工艺曲线图5-12 随炉试样有效硬化层硬度梯度曲线

大型焊接齿轮的结构形式一般可分为单辐板、双辐板和多辐板结构。渗碳焊接齿轮在加热或淬火冷却时开裂倾向很大,因此应尽可能将内外圈和辐板处焊缝的拉应力减小到最低限度。设计结构合理,保证焊缝质量,优化热处理工艺是避免开裂的关键

实例1 大型焊接齿轮,齿圈选用低碳优质合金钢20CrNi2MoA;轮辐和筋板采用Q235AF钢;轮毂采用ZG35铸钢。

(1)焊接齿轮设计参数 此次试验的两件齿轮(直)径宽(度)比均在3~5之间,当直径D>1000mm时采用双辐板,D<1000mm时采用单辐板。两件试验焊接齿轮的主要设计参数见表5-64。

表5-64 焊接齿轮设计参数表

978-7-111-50759-8-Chapter05-86.jpg

(2)焊接齿轮加工流程 冶炼→锻造→正火,回火→齿圈粗加工,正火,回火→齿圈二次粗加工,无损检测,堆焊过渡层,去应力退火→堆焊层粗加工,无损检测→焊接(轮辐与齿圈焊接成一体)→去应力退火,焊缝无损检测→粗滚齿→渗碳,球化退火→车内孔与端面渗碳层焊缝无损检测→淬火,回火,焊缝无损检测→精车,精滚齿(或磨齿)→装配试车

(3)焊接齿轮的预备热处理 焊接齿轮应进行退火(包括低温退火)、正火及高温回火来消除内应力、改善焊接接头组织,充分考虑其在淬火过程中焊缝及热影响区组织的细化。

(4)焊接齿轮的渗碳与淬火

1)齿轮粗滚齿后将焊缝清洗干净,涂覆防渗涂料,将齿轮密封包装(减重孔填充耐火泥在齿轮上下大端面设置盖板后,放在专用吊装挂具上),干燥后入炉渗碳。渗碳工艺如图5-8所示。渗碳设备为爱协林200kW大型井式气体渗碳炉,采用氧探头系统进行碳势控制,三段控温,两个对称滴注器。

978-7-111-50759-8-Chapter05-87.jpg

图5-8 大型焊接齿轮Ⅱ渗碳工艺曲线 (W1~W4为外试样顺序)

2)以双辐板结构齿轮Ⅱ为例渗碳工艺采用“滴注式变温变碳势法”,渗剂采用甲醇和煤油。升温采用阶梯式以减小齿轮加热时的内外温差。炉子升温到900℃后排气3h,装入外试样W1~W4,强渗18h后扩散当最后一个外试样W4渗碳层深度达4.2~4.4mm时,炉冷到650℃,保温4h后升温球化退火球化退火后检查齿轮畸变情况,内试样检验渗碳层表面碳质量分数、碳化物形态和渗碳层深度。

3)防止齿轮开裂的措施

①严格控制焊接质量,尤其是内外4条环焊缝,不允许存在任何宏观缺陷,夹杂、气孔大小和数量按GB/T 3323—2005规定的Ⅱ级控制。

②淬火时对齿轮密封式装夹,即齿轮上下加盖密封,中间用耐火泥填实,可保证除齿部具有一定冷却速度外,其余部分冷却较为均匀、缓和,减小了焊缝处的拉应力。

③控制终冷温度,当齿面冷到160~180℃出油空冷,借密封填充物的蓄热使齿轮处于“等温马氏体转变”而减小齿轮畸变。

(5)检验结果 齿轮渗碳淬火试样质量检验见表5-65。齿轮渗碳淬火畸变情况检验见表5-66。齿轮渗碳淬火后略呈椭圆和喇叭状,其圆度为1.51mm,锥度平均为1.8mm。热处理后对焊缝试样焊缝处进行金相分析,其熔合区、过渡区和热影响区均未发现热裂、冷裂等缺陷。进行力学性能检验,焊缝没有降低性能。冲击试样断口无气孔、夹渣等缺陷,断口呈暗灰色。

表5-65 齿轮Ⅱ(双辐板)渗碳淬火试样质量检验

978-7-111-50759-8-Chapter05-88.jpg

表5-66 齿轮Ⅱ(双辐板)渗碳淬火畸变情况检验

978-7-111-50759-8-Chapter05-89.jpg

实例2 大型焊接齿轮,由三部分构成——齿圈、辐板及轮毂,齿圈采用20CrNi2MoA钢辐板采用Q235AF钢,轮毂采用35钢,要求渗碳淬火,金相组织检验按JB/T 6141.1~6141.4—1992进行。

(1)热处理工艺 在技术上采取对焊缝位置进行保护、在辐板上开排气口、控制升温速度等一系列措施控制畸变与开裂。

图5-9所示为大型焊接齿轮渗碳工艺曲线,强渗与扩散时间比为3∶1,强渗与扩散期的碳势w(C)分别为1.2%和1.0%;图5-10所示为大型焊接齿轮高温回火工艺曲线;图5-11所示为大型焊接齿轮淬火工艺曲线。

(2)检验结果 图5-12所示为随炉试样有效硬化层硬度梯度曲线,由图5-12可以看出,渗碳齿轮有效硬化层硬度梯度比较平缓;渗碳淬火有效硬化层深为3.2mm(550HV);齿表面硬度54~56HRC,心部硬度为37HRC;碳化物为弥散分布的颗粒状(3级),渗层为针状马氏体及少量残留奥氏体(3级);热处理畸变中,公法线畸变≤0.4mm,齿顶圆畸变≤0.5mm,端面翘曲量≤2.0mm;齿轮无裂纹情况。

978-7-111-50759-8-Chapter05-90.jpg

图5-9 大型焊接齿轮渗碳工艺曲线

978-7-111-50759-8-Chapter05-91.jpg

图5-10 大型焊接齿轮高温回火工艺曲线

978-7-111-50759-8-Chapter05-92.jpg

图5-11 大型焊接齿轮淬火工艺曲线

978-7-111-50759-8-Chapter05-93.jpg

图5-12 随炉试样有效硬化层硬度梯度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