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小型水利设施供给调查与分析

小型水利设施供给调查与分析

【摘要】:自国家推行小型水利设施重点建设县以来,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作为重点建设单位被列入。与此同时,该区域还存在农户合作、私人承包等多种方式的小型水利设施供给。调查发现,不少农户都是小规模经营农户,对小型水利设施的需求旺盛,他们认为没有小型水利设施,则只能靠天吃饭,会严重影响到种粮的意愿和粮食产量,进而影响到农户增收。图4-7小型水利设施运行状况统计由图4-7显示,在调查区

尽管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对小型水利设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与金钱,但小型水利设施的供给仍然难以满足农户需求,每年都有大量的水利缺口。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有多个方面:首先,小型水利设施较为分散,是与农户的生产最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但国家对能够带来效益的大中型水利设施的投资有所偏重,而对小型水利设施的投资不足,导致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农户的需求;其次,集体经济功能弱化导致小型水利设施供给能力下降,加之设施产生的局部外部效益没有内部化,个体农户无力、也不愿投资于这些非营利性工程,导致供给不足;再次,现有小型水利设施投资仍然面临着供给主体主要以政府为主,较少由民间资本和农户合作投资等问题;此外,水利设施的产权界定不清晰;供给产权以国家所属权利为主,而对其他人的放权较少,限制了农户对小型水利设施的投资与管理;供给效率低下,广大的西北地区的用水难以正常运行。

咸阳市地处陕西关中平原腹地(位于东经107°38′至109°10′,北纬34°11′至35°32′之间)。该地区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水资源主要由河川径流和地下水所组成,是农业灌溉用水的主要来源。该地区主要种植作物为小麦玉米、蔬菜、水果,部分经济作物需水量大。农户收入以农业收入为主。自国家推行小型水利设施重点建设县以来,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作为重点建设单位被列入。与此同时,该区域还存在农户合作、私人承包等多种方式的小型水利设施供给。调查区域为小型水利设施重点建设县,小型水利设施需求量大,投入建设项目多,涵盖投资方式较为全面,有较强的代表性。

在现有背景下,笔者带领由西北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0名研究生组成的调查小组,于2011年4月至6月和2012年3月至5月在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新兴镇、渠岸乡、高渠乡、徐木乡、嵯峨乡5个乡镇40个村,1000户农户针对小型水利设施的投资来源、投资规模、水利设施建设的成果和存在的困难、相关的政策制度问题、小型水利设施的利用和使用情况以及小型水利设施的合作行为等方面与村干部和个体农户进行面对面的访谈调查。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4.1.3.1 小型水利设施的认知

根据对现有文献的梳理,本书将小型水利设施的功能主要设定为“抗旱、排涝、增加产量、解决人畜用水问题、增加收入”。调研样本中,有63.39%的农户认为小型水利设施的功能是防旱;8.8%的农户选择了增加产量,保障了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3.05%的农户认为小型水利设施的主要功能是解决人畜用水问题,24.76%的农户认为是排涝。统计表明,现有农村地区小型水利设施最主要的功能是保障农业用水,促进农业生产的顺利开展。可见,小型水利设施仍然是农户灌溉用水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先行资本。对现有小型水利设施认知程度的调查结果(如图4-4所示)发现54.49%的农户认为小型水利设施非常重要,仅有0.34%的农户对小型水利设施的认知程度极低,表明小型水利设施与他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农户对小型水利设施的重视程度很高。调查发现,不少农户都是小规模经营农户,对小型水利设施的需求旺盛,他们认为没有小型水利设施,则只能靠天吃饭,会严重影响到种粮的意愿和粮食产量,进而影响到农户增收。可见,小型水利设施与农户生产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图4-4 小型水利设施认知程度比例

4.1.3.2 小型水利设施的供给主体

图4-5 小型水利设施建设主体分布

结合中国当前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投资现状,依据设施经营主体的不同,将小型水利设施的供给主体分为5种,具体为:政府与村民共同建设、村民合作建设、政府出资私人承包经营、私人投资建设、政府出资村民出劳建设。调查样本中,有37户农户使用的小型水利设施是政府、村民共同建设的,52户使用的是村民合作建设的,202户农户使用的小型水利设施是政府出资、私人承包经营的,273户农户是使用私人投资建设的水利设施,326户农户是使用政府出资、村民出劳建设的水利设施。统计数据表明,现有小型水利设施的供给方式最主要的还是政府出资形式,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绝大部分依靠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而政府出资、农户出劳这种方式的小型水利设施主要是大集体经济的产物,大部分存在着功能失灵、设备老化的情况,且由于产权不清,极大地影响到农户用水效率。在国家鼓励小型水利设施产权改革的过程中,私人承包经营这种方式也日益受到青睐。但农户联合生产的方式仅占5.63%,联合投资的方式并不普遍,通过民间资本建设小型水利设施效率较低。

4.1.3.3 小型水利设施供给规模

在现实调查中,当问及“您家耕地一里范围内是否有灌溉设施”时,23.42%的农户表示在500米范围内没有灌溉设施,76.58%的农户表示在500米范围内有灌溉设施,可见,灌溉设施的分布较为广泛,使用较为便利。从设备布局来说,是与农户需求相适应和匹配的,但仍然难以满足农户用水需求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现有小型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设备老化,有很多都已经废弃。以王家庄村为例,调查发现,王家庄村有24处水利设施,小型水利13处,其中废弃4处,失修老化5处,很难满足农户用水需求,大部分农户只能“靠天吃饭”。

4.1.3.4 小型水利设施供给效率

小型水利设施供给效率是保障农户正常用水的前提和基础,主要从政府投入力度、水利设施运行情况、水利设施满意度三个方面来考察供给效率。

图4-6 小型水利设施投入力度统计

在调查中,问到小型水利设施投入力度的问题时,354户农户认为现有小型水利设施的投入力度是比较大的,政府还特意出台了相关的水利补贴政策,让农户享受到真正的实惠;而2户农户认为,政府对小型水利设施几乎不投入。表明政府投入确实得到了明显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投入力度不足的原因调查中,有42.45%的农户认为是出资方式不合理造成的,而33.22%的农户认为是资金短缺导致的,17.91%的农户觉得是由于政府的组织力度不大,6.42%的农户则选择了“群众热情度不高”作为小型水利设施投入力度不足的原因。可见,资金的合理利用及充足性是影响小型水利设施投入力度的两大关键点。

图4-7 小型水利设施运行状况统计

由图4-7显示,在调查区域内,4.17%的小型水利设施破损非常严重,32.55%的设备损耗比较严重,而仅有2.25%的设备运行良好,表明现有小型水利设施的运行状况并不乐观,年久失修、设备老化等现象较为普遍。这主要是由于部分小型水利设施是在大生产时期村集体建设投资的,原有集体组织没有行使所有权,设施名义上归集体所有,实际上无人管理,成了公有公用的财产,人们关心的只是从设施使用中直接得到的利益,根据个人理性过度使用设施而不顾及给集体带来的延期成本,陷入了“公共地悲剧”。同时,维护过程中的机会主义行为也相当普遍,由于个体农户建设其他成员可以享有资源导致只用不修、有人用无人管就成了常见的现象。

图4-8 农户小型水利设施满意度的分布情况

满意度也是表征供给效率的重要指标。本书采用单项目自主陈述满意度的方法来衡量满意度水平,具体用“总体来看,您对现有小型水利设施管护服务满意吗?”来表征。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做出选择,量表采用李克特五分量表法,将“非常不满意”、“比较不满意”“一般”“比较满意”“非常满意”依次赋值为1分、2分、3分、4分、5分。由图4-8可知,在调查样本中,仅有6%的农户对现有小型水利设施的管护非常满意,39%农户认为现有小型水利设施服务一般,29%的农户对小型水利设施管护比较不满意,认为小型水利设施服务有很大的提高空间,6%的农户非常不满意。总体来看,小型水利设施服务的满意度较低,且满意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当问及不满意原因时,有51%的农户不满意由管理不善导致。部分村庄重视建设,但是建设好了以后的管理存在较大的问题,折射出产权不清、利益协调不合理等问题,小型水利设施的管理维护不能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