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河道生态系统遭破坏: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河道生态系统遭破坏: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摘要】:为了满足河道防洪排涝的功能需求,人们不断对河道进行改造,使河道底部及驳岸硬质化,这一做法虽然提高了河道防洪排涝的能力,但是河道的生态系统却遭到了严重破坏,河道水体与土壤、植物之间的联系被切断,生物之间物质与能量的转换与传递也被分割。人们主观地改造和利用河道已使得河道生态系统破坏,自然生态景观丧失,周边的环境质量变差,原本宜居的环境被损坏,反过来降低了土地价值,使得滨水环境更加恶化,形成了恶性循环。

为了满足河道防洪排涝的功能需求,人们不断对河道进行改造,使河道底部及驳岸硬质化,这一做法虽然提高了河道防洪排涝的能力,但是河道的生态系统却遭到了严重破坏,河道水体与土壤、植物之间的联系被切断,生物之间物质与能量的转换与传递也被分割。河道环境与河道及其周围生存的动植物、微生物之间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整体,河道驳岸硬质化忽视了驳岸对这一生态系统的影响,阻碍了地下水与河水的相互补给,使河道水循环被割断,也阻碍了动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物质、能量传递与转化,阻断了整体食物链与生物链,使河道生态系统失去平衡,严重破坏了河道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人类行为活动也使河道流域的生态特征逐渐减弱,人工化的景观代替了原生的自然景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城市生产及工业的发展,人们生产生活用水量不断增加,废水、污水排放量也大量增加导致河道水量大幅度减少;为了满足人类自身需求,采用人工材料修筑堤防,用混凝土建造河道人工渠道,使河道护岸、堤防硬质化,两岸生态环境及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原有的动植物尤其是水生动植物的栖息地遭到毁坏,大量的动植物消失;为了满足游览观光需求,游览大道、观景平台等一系列硬质景观大量在河道两岸建造,占据了两岸土地,使自然植被的生存空间被占据,自然植被大面积减少,等等。人类不合理的行为活动以及过度改造利用河道,使河道水体与生物、土壤之间的联系被割断,原有的城市河道整体被切割得支离破碎,一些自然景观甚至遭到填埋、掩盖、占用,使自然河道失去了生命力,同时也割裂了城市的生态链,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河道形态单一化、河床河岸的衬砌以及河畔植被的减少损害了健康的水气循环,破坏了生境,使动植物失去了生存、栖息场所,降低了生物多样性,造成生态失衡。人们主观地改造和利用河道已使得河道生态系统破坏,自然生态景观丧失,周边的环境质量变差,原本宜居的环境被损坏,反过来降低了土地价值,使得滨水环境更加恶化,形成了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