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中的故障电流是利用单频振荡回路提供的,主要是将大型电容器组充电后使之对电感放电以产生工频电流。实验开始前,S1打开,通过整流器对电容器组Ci充电,当达到实验所需的电压后,断开充电电路,即可开始实验。图2-14 实验电路图图2-15是预期电流10kA时对断路器进行实测的短路试验波形,图中通道CH1、通道CH2和通道CH3分别为短路电流、电弧电压和主轴转角。根据实验条件,以下仅分析单相短路情况,并认为短路电流作用在中相触头系统。......
2025-09-29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用实验方法绘制R、L、C串联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
(2)加深理解电路发生谐振的条件、特点,掌握电路品质因数Q的物理意义及其测定方法。
二、原理说明
(1)在图1RLC串联电路中,当正弦交流信号源的频率f改变时,电路中的感抗、容抗随之而变,电路中的电流也随f而变。取电阻R上的电压UO作为响应,当输入电压Ui的幅值维持不变时,在不同频率的信号激励下,测出UO之值,然后以f为横坐标,以UO/Ui为纵坐标(因Ui不变,故也可直接以UO为纵坐标),绘出光滑的曲线,此即为幅频特性曲线,亦称谐振曲线,如图2所示。
图1 RLC电路图
图1 RLC电路图
图2 串联谐振曲线图
图2 串联谐振曲线图
三、实验设备
(1)函数信号发生器。
(2)交流毫伏表(0~600V)。
(3)谐振实验电路板R=510Ω,C=0.01μF,L=30mH。
四、实验内容
(1)按图3组成测量电路。先选用C1、R1。用交流毫伏表测电压,用示波器监视信号源输出。令信号源输出电压Ui=3V,保持不变。
三、实验设备
(1)函数信号发生器。
(2)交流毫伏表(0~600V)。
(3)谐振实验电路板R=510Ω,C=0.01μF,L=30mH。
四、实验内容
(1)按图3组成测量电路。先选用C1、R1。用交流毫伏表测电压,用示波器监视信号源输出。令信号源输出电压Ui=3V,保持不变。
图3 测量电路图
(2)找出电路的谐振频率f0,其方法是,将毫伏表接在R (200Ω)两端,令信号源的频率由小逐渐变大(注意要维持信号源的输出幅度不变),当UO的读数为最大时,读得频率计上的频率值即为电路的谐振频率f0,并测量UC与UL之值 (注意及时更换毫伏表的量限)。
表2
图3 测量电路图
(2)找出电路的谐振频率f0,其方法是,将毫伏表接在R (200Ω)两端,令信号源的频率由小逐渐变大(注意要维持信号源的输出幅度不变),当UO的读数为最大时,读得频率计上的频率值即为电路的谐振频率f0,并测量UC与UL之值 (注意及时更换毫伏表的量限)。
表2
(3)在谐振点两侧,按频率递增或递减500Hz或1kHz,依次各取8个测量点,逐点测出UO、UL、UC之值,记录在表1中。
表1
(3)在谐振点两侧,按频率递增或递减500Hz或1kHz,依次各取8个测量点,逐点测出UO、UL、UC之值,记录在表1中。
表1
(4)选C1=0.01μF,R2=1kΩ,重复步骤(2)、(3)的测量过程,将结果记录在表2中。(https://www.chuimin.cn)
五、实验注意事项
(1)测试频率点的选择应在靠近谐振频率附近多取几点。在变换频率测试前,应调整信号输出幅度(用示波器监视输出幅度),使其维持在3VPP。
(2)测量UC和UL数值前,应将毫伏表的量限改大,而且在测量UL与UC时毫伏表的 “+”端接C与L的公共点,其接地端分别触及L和C的近地端N2和N1。
(3)实验中,信号源的外壳应与毫伏表的外壳绝缘 (不共地)。如能用浮地式交流毫伏表测量,则效果更佳。
六、预习思考题
(1)根据实验线路板给出的元件参数值,估算电路的谐振频率。
(2)改变电路的哪些参数可以使电路发生谐振,电路中R的数值是否影响谐振频率值?
(3)如何判别电路是否发生谐振?测试谐振点的方案有哪些?
(4)电路发生串联谐振时,为什么输入电压不能太大,如果信号源给出3V的电压,电路谐振时,用交流毫伏表测UL和UC,应该选择用多大的量限?
(5)要提高RLC串联电路的品质因数,电路参数应如何改变?
(6)本实验在谐振时,对应的UL与UC是否相等?如有差异,原因何在?
七、实验报告
(1)根据测量数据,绘出不同Q值时三条幅频特性曲线,即
(4)选C1=0.01μF,R2=1kΩ,重复步骤(2)、(3)的测量过程,将结果记录在表2中。
五、实验注意事项
(1)测试频率点的选择应在靠近谐振频率附近多取几点。在变换频率测试前,应调整信号输出幅度(用示波器监视输出幅度),使其维持在3VPP。
(2)测量UC和UL数值前,应将毫伏表的量限改大,而且在测量UL与UC时毫伏表的 “+”端接C与L的公共点,其接地端分别触及L和C的近地端N2和N1。
(3)实验中,信号源的外壳应与毫伏表的外壳绝缘 (不共地)。如能用浮地式交流毫伏表测量,则效果更佳。
六、预习思考题
(1)根据实验线路板给出的元件参数值,估算电路的谐振频率。
(2)改变电路的哪些参数可以使电路发生谐振,电路中R的数值是否影响谐振频率值?
(3)如何判别电路是否发生谐振?测试谐振点的方案有哪些?
(4)电路发生串联谐振时,为什么输入电压不能太大,如果信号源给出3V的电压,电路谐振时,用交流毫伏表测UL和UC,应该选择用多大的量限?
(5)要提高RLC串联电路的品质因数,电路参数应如何改变?
(6)本实验在谐振时,对应的UL与UC是否相等?如有差异,原因何在?
七、实验报告
(1)根据测量数据,绘出不同Q值时三条幅频特性曲线,即
(2)计算出通频带与Q值,说明不同R值时对电路通频带与品质因数的影响。
(3)对两种不同的测Q值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误差原因。
(2)计算出通频带与Q值,说明不同R值时对电路通频带与品质因数的影响。
(3)对两种不同的测Q值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误差原因。
相关文章
实验中的故障电流是利用单频振荡回路提供的,主要是将大型电容器组充电后使之对电感放电以产生工频电流。实验开始前,S1打开,通过整流器对电容器组Ci充电,当达到实验所需的电压后,断开充电电路,即可开始实验。图2-14 实验电路图图2-15是预期电流10kA时对断路器进行实测的短路试验波形,图中通道CH1、通道CH2和通道CH3分别为短路电流、电弧电压和主轴转角。根据实验条件,以下仅分析单相短路情况,并认为短路电流作用在中相触头系统。......
2025-09-29
(一)服装材料透气性影响因素1.织物结构当织物的紧度保持不变,织物的透气率随着经纬纱排列密度的增加或纱线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例如,毛织物随回潮率的增加,透气性显著下降,这是由于纤维径向膨胀的结果。材料若不具有透气性将会对服装舒适性产生怎样的后果?列举其中三项,说明其对织物透气性造成的影响。......
2025-09-29
图4.47 液相分层跨在两个组元液相限初晶区上的三元系的投影1)在功能区“模型”选项卡的“元件”组中单击“创建”按钮,打开“创建元件”对话框。图4.48 液相分层跨在两个组元液相限初晶区上的三元系的立体构造图4-157 创建运动骨架模型在图4.47中ACFD等温四相平衡的灰色平面上面有两个立体的三相区。......
2025-09-29
一旦电动斥力的数值超过触头预压力,动触头即斥开并在触头间产生电弧。此后,Holm力即消失,然而与此同时,由于电弧与电极、器壁等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在动触头上作用另外一个力,称之为气动斥力FB,其方向和动触头的运动方向相同。FB=Δp×Ac Shea[6-1]和Zhou[6-2]结合实验,从理论上给出了气动斥力的分析和计算方法。以下主要介绍气动斥力的实验研究结果。......
2025-09-29
试验表明,高压水射法是一种在粗糙度较小情况下,便能获得较高粘结强度的良好的粘结面处理方法。由试验得知,对高压水射法和人工凿毛法试件,最佳粗糙度H分别为2.8mm和4.7mm左右。新老混凝土粘结劈拉强度与粘结轴拉强度之间有一换算系数k,对于本试验的人工凿毛法试件,k=0.87~0.93。k与影响粘结性能的诸多因素有关,尚需继续试验研究k与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
2025-09-29
将醚溶液的溶剂蒸干后得到无色油状液体,即为2-烯丙基-2-苯基环氧乙烷。因此在蒸馏前需要检查反应装置气密性,避免烯丙基溴逸出。......
2025-09-29
在风力的模型值处,实验得到的残余振幅并没有被抑制为零。从整个负载长度的变化范围来说,与无控制作用时相比,在复合控制器的作用下,平均高达35.4%的瞬态振幅及65.2%的残余振幅分别被有效消除掉了。图3.28负载长度对振幅的影响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给出的风扰动下带分布质量负载的桥式起重机动力学模型是正确的,并且提出的扰动下柔性机械系统的混合控制方案是有效的。......
2025-09-29
2.预期短路电流Ie=1.5kA图8-18a、图8-18b、图8-18c分别为实验回路额定电压U=230V,预期短路电流有效值Ie=1.5kA、合闸相角ψ=0°时的SMCB两端电压、流过主回路和辅助回路的电流、回路总电流的计算结果,在主回路电流励磁作用下气隙1和作用在MR-35磁脱扣器动铁心上的电磁力计算结果,开断过程中系统电压、短路电流和SMCB两端电压的实验结果。......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