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如何正确敷设低压电力电缆?

如何正确敷设低压电力电缆?

【摘要】:8.3.4敷设电缆时,应防止电缆扭伤和过分弯曲。

8.1 农村低压电力电缆选用要求

8.1.1 一般采用聚氯乙烯绝缘电缆或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

8.1.2 在有可能遭受损伤的场所,应采用有外护层的铠装电缆;在有可能发生位移的土壤中(沼泽地、流沙、回填土等)敷设电缆时,应采用钢丝铠装电缆。

8.1.3 电缆截面的选择,一般按电缆长期允许载流量和允许电压损耗确定,并考虑环境温度变化、土壤热阻率等影响,以满足最大工作电流作用下的缆芯温度不超过按电缆使用寿命确定的允许值。聚氯乙烯电缆允许载流量及持续工作的缆芯工作温度见表17。

表17 聚氯乙烯绝缘电缆允许持续载流量(建议性基础值)

8.1.4 农村三相四线制低压供电系统的电力电缆应选用四芯电缆。

8.2 电缆路径敷设电缆应选择不易遭受各种损坏的路径。

a)应使电缆不易受到机械、振动、化学、水锈蚀、热影响、白蚁、鼠害等各种损伤。

b)便于维护。

c)避开规划中的施工用地或建设用地。

d)电缆路径较短。

8.3 电缆敷设

8.3.1 敷设电缆前,应检查电缆表面有无机械损伤;并用1kV兆欧表摇测绝缘,绝缘电阻一般不低于10MΩ。

8.3.2 敷设电缆时应符合的要求:

a)直埋电缆的深度不应小于0.7m,穿越农田时不应小于1m。直埋电缆的沟底应无硬质杂物,沟底铺100mm厚的细土或黄砂,电缆敷设时应留全长0.5%~1%的裕度,敷设后再加盖100mm的细土或黄砂,然后用水泥盖板保护,其覆盖宽度应超过电缆两侧各50mm,也可用砖块替代水泥盖板。

b)电缆穿越道路及建筑物或引出地面高度在2m以下的部分,均应穿钢管保护。保护管长度在30m以下者,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超过30m以上者不应小于2.5倍,两端管口应做成喇叭形,管内壁应光滑无毛刺,钢管外面应涂防腐漆。电缆引入及引出电缆沟、建筑物及穿入保护管时,出入口和管口应封闭。

c)交流四芯电缆穿入钢管或硬质塑料管时,每根电缆穿一根管子。单芯电缆不允许单独穿在钢管内(采取措施者除外),固定电缆的夹具不应有铁件构成的闭合磁路。

8.3.3 电缆的埋设深度,电缆与各种设施接近与交叉的距离,电缆之间的距离和电缆明装时的支持间距离应符合表18的规定。

8.3.4 敷设电缆时,应防止电缆扭伤和过分弯曲。电缆弯曲半径与电缆外径比值,不应小于下列规定:

聚氯乙烯护套多芯电力电缆为10倍;

交联聚乙烯护套多芯电力电缆为15倍。

8.3.5 低压塑料绝缘电力电缆室内终端头可采用自粘性绝缘带包扎或采用预制式绝缘首套;室外终端头宜采用热缩终端头加绝缘带包扎或预制式绝缘首套加绝缘带包扎的方式。

8.3.6 直埋电缆拐弯、接头、交叉、进入建筑物等地段,应设明显的方位标桩。直线段应适当增设标桩,标桩露出地面以150mm为宜。

表18 电缆装置中的最小距离 m

8.3.7 电缆经过含有酸碱、矿渣、石灰等场所,不应直接埋设。若必须经过该地段时,应采用缸瓦管、水泥管等防腐保护措施。在有腐蚀性气体的场所电缆明敷时,应采用防腐型电缆。

8.3.8 直埋电缆不应平行敷设在各种管道上面或下面。

8.3.9 电缆沿坡敷设时,中间接头应保持水平,多条电缆同沟敷设时,中间接头的位置应前、后错开,其净距不应小于0.5m。

8.3.10 在钢索上悬吊电缆固定点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无特殊规定的不应超过下列数值:

水平敷设:电力电缆为750mm;

垂直敷设:电力电缆为1500mm。

8.3.11 电缆钢支架及安装应符合的要求:

所用钢材应平直,无显著扭曲,切口处应无卷边、毛刺;

支架应安装牢固、横平竖直;

支架必须先涂防腐底漆、油漆应均匀完整;

安装在湿热、盐雾以及有化学腐蚀地区的电缆支架,应作特殊的防腐处理或热镀锌,也可采用其他耐腐蚀性能较好的材料制作支架。

8.3.12 电缆在支架上敷设时,支架间距离不应大于下列数值:

水平敷设:电力电缆为0.8m;

垂直敷设:电力电缆为1.5m。

8.3.13 易燃、易爆及腐蚀性气体场所内电缆明敷时,应穿管保护,管口应封闭。

8.3.14 同一电缆芯线的两端,相色应一致,且与连接的母线相色相同。

8.3.15 三相四线制系统中,不应采用三芯电缆另加单芯电缆作零线,严禁利用电缆外皮作零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