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消除电梯事故,做到安全管理,电梯维修和司乘人员都要持证上岗防止未经培训人员的误操作而出现电梯事故,《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明确规定:实施电梯操作的人员必须经过相应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并须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管理工作。(二)严格遵守司机操作规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还规定:电梯使用单位必须制订电梯安全管理制度,其中司机操作规程是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29
8.5.1 安全管理制度
使用单位应当根据气瓶安全管理实际工作需要,建立健全并有效实施以下安全管理制度:
(1)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岗位职责以及培训制度;
(2)气瓶建档、使用登记、标志涂覆、定期检验和维护保养制度;
(3)气瓶安全技术档案(含电子文档)保管制度;
(4)气瓶以及气瓶阀门采购、储存、收发、标志、检查和报废、更换等管理制度;
(5)气瓶隐患排查治理以及报废气瓶去功能化处理制度;
(6)气瓶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7)应急演练和应急救援制度;
(8)接受安全监督的管理制度。
8.5.2 安全技术档案
气瓶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安全技术档案(含电子档案),档案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气瓶使用登记证和使用登记汇总表;
(2)气瓶产品质量合格证、监检证书、维护保养说明等出厂技术资料和文件(或者电子文档);
(3)气瓶定期检验报告;
(4)气瓶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5)气瓶附件和安全保护装置校验、检修、更换记录和有关报告;
(6)事故情况或者异常情况所采取的应急措施和处理情况记录等资料;
(7)气瓶充装前(后)检查记录和充装记录(或者电子信息文档);
(8)充装用仪器仪表检定、校验证书以及修理和更换记录;
(9)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的设备档案;
(10)各类人员培训考核资料以及向气体使用者宣传教育的资料;
(11)需要存档的其他资料。
8.5.3 操作规程
使用单位应当根据气瓶使用特点和充装安全要求,制定操作规程。气瓶使用的操作规程一般包括气瓶的使用参数、使用程序和方法、维护保养要求,安全注意事项、日常检查和异常情况处置、相应记录等内容的规定。
气瓶充装相关的操作规程,应当包括充装工作程序、充装控制参数、安全事项要求、异常情况处理以及记录等。充装单位至少制定并有效实施以下操作规程:
(1)瓶内残液(残气)处理;
(2)气瓶充装前(后)检查;
(3)气瓶充装;(https://www.chuimin.cn)
(4)气体分析;
(5)设备仪器。
8.5.4 检查、维护保养
使用单位应当按照气瓶出厂资料、维护保养说明,对气瓶进行经常性检查、维护保养。检查、维护保养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检查规定的气瓶标志、外观涂层完好情况、定期检验有效期是否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关标准的规定;
(2)检查气瓶附件是否齐全、有无损坏,是否超出设计使用年限或者检验有效期;
(3)检查气瓶是否出现变形、异常响声、明显外观损伤等情况;
(4)检查气体压力显示是否出现异常情况;
(5)使用单位认为需要进行检查的项目。
使用单位根据检查情况,采取表面涂敷、送检气瓶、更换瓶阀等方式进行气瓶的维护保养,并将维护保养情况记录到档案中。
8.5.5 定期检验
使用单位应当在气瓶检验有效期届满前一个月,向气瓶定期检验机构提出定期检验申请,并且送检气瓶。
气瓶充装单位(车用气瓶充装单位除外)申请自行检验已办理使用登记的自有产权气瓶的,可在充装许可申请时一并提出申请,经评审机构按照特种设备有关检验机构核准的规定进行评审,符合要求的,在充装许可证书上备注“(含定期检验)”。
8.5.6 不合格气瓶的处理
使用单位不得使用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经检验不合格或者应当予以报废的气瓶。对需要报废的气瓶,应当依法履行报废义务,自行或者将其送交气瓶检验机构进行消除使用功能的报废处理。
8.5.7 事故应急预案与异常情况、隐患和事故处理
8.5.7.1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充装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事故应急演练并记录。
8.5.7.2 异常情况、隐患处理
使用单位应当有效实施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发现以下异常情况、隐患时,操作人员应当及时采取应急措施进行处理和消除隐患:
(1)气瓶以及受压元(部)件等出现泄漏、裂纹、变形、异常响声等缺陷;
(2)气体充装设备、系统的压力超过规定值,采取适当措施仍不能有效控制,以及压力测定、显示、记录装置不能正常工作;
(3)充装区域(场地)的易燃、易爆、毒性气体浓度超过规定值,采取适当措施仍不能有效控制;
(4)其他异常情况和隐患。
8.5.7.3 事故处理
(1)发生事故时,使用单位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2)发生事故后,使用单位应当提供真实、可追溯的气瓶检查记录、充装记录等气瓶技术资料和文件;
(3)发生事故后,使用单位应当按照《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导则》的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并且协助事故调查和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相关文章
(一)要消除电梯事故,做到安全管理,电梯维修和司乘人员都要持证上岗防止未经培训人员的误操作而出现电梯事故,《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明确规定:实施电梯操作的人员必须经过相应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并须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管理工作。(二)严格遵守司机操作规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还规定:电梯使用单位必须制订电梯安全管理制度,其中司机操作规程是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29
由于热喷涂涂层与基体的结合主要以物理及机械镶嵌结合为主,涂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质量与基体表面的清洁程度和粗糙程度密切相关,因此表面预处理就成了整个热喷涂作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严格遵守表面预处理中所制订的工艺规程是确保热喷涂涂层获得成功应用的前提。在生产实际中,应根据实际零件的表面状态来选用合适的表面预处理工艺,在保证涂层质量的前提条件下,尽可能采用简化的表面预处理工艺,以降低涂层的制造成本。......
2025-09-29
图1-5感应电压触电(三)剩余电荷触电检修人员在检修或用绝缘电阻表摇测停电后的并联电容器、电力电缆线路、电力变压器及大容量电动机等设备时,由于检修、摇测前或摇测后没有对其充分放电,这些设备的导体上留有一定数量的剩余电荷。另外,并联电容器退出运行后未进行人工放电,它的极板上也将带有大量的剩余电荷。此时如触及这些带有电荷的设备,大量电荷将通过人体放电,造成触电事故,这种触电称为剩余电荷触电。......
2025-09-29
如果这种分解在密闭容器内进行,则由于温度的升高,压力急剧增大为10~13倍而产生爆炸。乙炔与空气或氧气混合时,极易引起爆炸。常压下15.65℃时气体密度为1.776×10-3g/cm3,闪点为-66.7℃,自燃点为91.89℃,可溶于乙醇和乙醚,微溶于水。......
2025-09-29
(1)制造钢质气瓶的材料,应当是电炉或者氧气转炉冶炼的无时效镇静钢;(2)钢质无缝气瓶的材料,应当选用含碳量不大于 0.38%的优质碳锰钢、铬钼钢,其硫、磷含量应当分别不大于 0.010%和 0.015%,硫、磷总含量不大于0.020%;(3)钢质焊接气瓶用钢板,应当具有良好的压延加工和焊接性能,其含碳量不大于 0.20%,并且碳当量不大于 0.50%;硫、磷含量应当分别不大于 0.020%和0.......
2025-09-29
为防止触电事故,应当了解触电事故的规律。根据对触电事故的分析,从触电事故的发生率统计上看,可找到以下规律。应当指出,在专业电工中,情况是相反的,即高压触电事故比低压触电事故多。应当注意,很多触电事故都不是由单一原因引起的,而是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原因造成的。在一定的条件下,触电事故的规律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分析和总结触电事故的规律,为做好电气安全工作积累经验。......
2025-09-29
以下针对几种有代表性的颜色以及纤维简要分析水质对低浴比筒子纱染色工艺质量的影响。③在碱性条件下,水质差的低浴比工艺易吸附不匀而造成染色质量问题。④水质差的低浴比工艺容易在交换过程中内层沉淀物比外层多,内层化学处理的程度不同于外层,在碱性条件下尤为明显。实践证明,超过60℃水质就会直接表现在筒子纱表面以及内层;浴比低更加明显。......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