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模拟爆炸反应装甲中,炸药层通过泡沫代替,实验结果并不能真实反映活性聚能侵彻体对反应装甲引爆能力。本节针对真实反应装甲,研究活性聚能战斗部的引爆能力。以上过程表明,反应装甲被成功引爆。图4.52活性聚能战斗部动态引爆反应装甲实验原理实验时,火箭发动机点火前,引信解除第一道保险,并进行充电。......
2023-06-18
1.实验方法
活性药型罩聚能装药对油箱毁伤效应实验原理如图3.29所示。活性药型罩口径为90 mm,活性聚能装药通过炸高筒以1.0 CD炸高置于45钢钢靶上,钢靶厚度分别为50 mm和100 mm。钢靶下方为LY-12硬铝制密闭箱体,厚度为6 mm。箱体内设3层厚间隔铝靶,铝靶厚度为2 mm,各层铝靶间距为30 cm。油箱为非满油油箱,置于箱体最下层,内装二分之一0#柴油。
图3.29 活性药型罩聚能装药对油箱毁伤效应实验原理
2.实验结果
在不同钢靶厚度条件下,活性药型罩聚能装药对内置油箱毁伤效应实验过程高速摄影如图3.30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活性药型罩聚能装药起爆后,形成的活性聚能侵彻体首先高速侵彻上层钢靶,穿透钢靶后,进入密闭箱体内部;随后,活性材料在箱体内部发生剧烈爆燃反应,释放大量化学能,形成高温高压场,引燃燃油,导致箱体结构严重破坏,如图3.31所示。
图3.30 活性聚能装药对内置油箱毁伤效应实验过程高速摄影
图3.30 活性聚能装药对内置油箱毁伤效应实验过程高速摄影(续)
图3.31 内置油箱箱体靶标毁伤效应
3.引燃增强机理
活性聚能侵彻体撞击非满油油箱作用行为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为活性聚能侵彻体穿透油箱壁后进入油气层,第二种为活性聚能侵彻体直接进入燃油层。在两种情况下,对油箱结构毁伤及燃油引燃机理截然不同。
击中油气层时,活性聚能侵彻体以一定速度在油气混合物内运动,运动过程中,活性聚能侵彻体发生爆燃反应,释放大量化学能,产生高温高压场,可直接引燃油箱内的油气混合物,最终引燃燃油,导致油箱结构破裂。
击中燃油层时,一方面,活性聚能侵彻体对油箱的撞击将在燃油内形成冲击波,部分动能转化为燃油动能,造成油箱壁变形;另一方面,活性聚能侵彻体在燃油内运动时,导致周围燃油温度升高,在这种情况下,液体燃油内及活性聚能侵彻体侵彻通道内氧含量极低,被加热的燃油往往需要与油箱内的油气混合物接触,或从油箱内喷射出遇到环境氧后才能剧烈燃烧。
1988年,Johnson等人通过研究炽热材质表面航空燃油的点火行为,给出了燃油点火判据,可表述为
式中,ti为点火延迟时间;A为预指数因子;E为活化能;p为压力;R为普适气体常量;T*为温度;n为反应级别。
式(3.52)表明,对于特定燃油,引燃行为取决于燃油温度及其持续时间,燃油温度越高,点火延迟时间越短。对于常用航空煤油,A=1.68×10-8 ms/atm2,E=37.78 kcal/mol,n=2,可得到点火条件,如图3.32所示。
图3.32 航空煤油点火条件
活性聚能侵彻体作用于油气混合物能否将其引燃,首先取决于油气混合物的浓度。考虑到油箱随飞机、导弹等运动,油箱内部存在一定液体油滴,因此,油箱内油气混合物的浓度除与燃油自身性质及环境温度相关外,活性聚能侵彻体以一定速度在油气混合物内运动时,侵彻通道内温度的升高将使燃油液滴汽化,从而进一步提高油气混合物的浓度,增加对燃油引燃概率。
假设油气混合物内液体油滴均匀分布,间距为S,油滴直径为d,则半径为r的活性聚能侵彻体在运动距离x后,遭遇液体油滴数可表述为
若活性聚能侵彻体汽化了其遇到的所有液体油滴,侵彻通道内的燃油蒸汽质量可由质量守恒方程获得,表述为
式中,ρl、pv和分别为油滴密度、燃油蒸汽压和燃油分子质量。
定义油气混合物的初始空隙率为
则活性聚能侵彻体的侵彻通道内燃油蒸汽质量可表述为
侵彻通道内油气混合物的浓度可表述为
式中,pa为大气压,记pdrops=ρl(1-ε)RT/M^v,表征液滴汽化造成的蒸汽压。若油箱是静止的,油气混合物中没有油滴,则pdrops=0,温度为30℃时,航空煤油的pv=607.9 Pa,则
式中,χlean=0.6%,为航空煤油可燃浓度范围下限,上限χrich=4.7%。由此可见,温度为30℃时,静止的油箱内航空煤油浓度处于可引燃范围内。
活性聚能侵彻体在油气混合物内运动时,与金属射流一样,依靠动能撞击也可提升混合物的温度,但温度升高能力有限。上述模型计算表明,活性聚能侵彻体爆燃反应后形成的高温,以对流换热的形式能迅速提升油气混合物的温度,造成混合物瞬间被点燃。活性聚能侵彻体这种对油气混合物以化学能为主的引燃机制,显著降低了对聚能侵彻体穿靶后动能的需求,即只要活性聚能侵彻体穿透油箱壳体并被激活,就可利用自身化学反应引燃油气混合物。
活性聚能侵彻体作用下油气层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3.33所示。
图3.33 油气层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有关活性毁伤增强聚能战斗部技术的文章
但在模拟爆炸反应装甲中,炸药层通过泡沫代替,实验结果并不能真实反映活性聚能侵彻体对反应装甲引爆能力。本节针对真实反应装甲,研究活性聚能战斗部的引爆能力。以上过程表明,反应装甲被成功引爆。图4.52活性聚能战斗部动态引爆反应装甲实验原理实验时,火箭发动机点火前,引信解除第一道保险,并进行充电。......
2023-06-18
炸高为0.5 CD、1.0 CD与1.5 CD时,在动能与化学能联合作用下,爆裂毁伤效应导致钢靶裂为多个碎块。实验结果列于表4.2,在不同炸高条件下钢靶毁伤效应如图4.17所示,钢靶侵孔剖面如图4.18所示。从图4.17可以看出,在不同炸高条件下,活性聚能战斗部对钢靶毁伤增强效应显著不同。......
2023-06-18
E0、α、β 与应变率无关,表征材料的非线性弹性响应;E1表示材料在低应变率下的Maxwell 黏弹性响应;θ1表示材料在高应变率下的Maxwell 黏弹性响应。李英雷等[7]在TATB 炸药冲击压缩研究中认为,TATB 炸药为含预损伤的非线性黏弹性体,可以用损伤型ZWT 模型进行描述。......
2023-06-27
传统有限元方法以连续函数作为形函数,导致在分析裂纹扩展等问题上无法使用,XFEM 在传统有限元位移模式中加入特殊的函数作为形函数,以反映不连续面的存在,这些特殊的函数被称作增强形函数。在XFEM 中,将对节点集Sh和Sc分别采用不同的增强形函数。这类形函数称为裂尖增强形函数。使用这两种增强形函数,含裂纹二维平板的位移场可以表示为式中:N为常规有限元的形函数,aJ和bK为节点附加自由度。......
2023-06-27
以上实验结果均表明,活性聚能侵彻体可对装甲防护下的电子元器件产生高效毁伤效应。图3.34活性药型罩聚能装药毁伤技术装备实验原理图3.35活性聚能侵彻体对钢板毁伤效应图3.36活性聚能侵彻体对密闭箱体毁伤效应图3.37活性聚能侵彻体对间隔铝靶毁伤效应图3.38活性聚能侵彻体对电路板毁伤效应3.毁伤增强机理活性聚能侵彻体穿透靶板后在密闭箱体内发生剧烈化学反应,释放大量能量,产生高温气体,在密闭空间内形成高幅值超压。......
2023-06-18
目标效应是指个体为达到一定目标而产生出意志力量。目标效应是一个积极的效应,一旦我们确立了明确的目标,就会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地前进,直至达到这个目标。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缺乏主动性,讨厌生活,其实就是缺失了目标效应。要想获得成功,我们就必须拥有一个清晰而明确的目标,目标是催人奋进的动力。在生活中,一旦我们确立了清晰的目标,也就产生了前进的动力,所以,目标不仅仅是奋斗的方向,更是一种对自己的鞭策。......
2023-12-01
基于边缘的分割方法边缘检测是在灰度图像分割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它基于在区域边缘处梯度变化剧烈的假设,试图通过检测区域间的边缘来达到图像分割的目的。则分割时,选取的阈值应位于直方图波谷处。......
2023-06-28
塑料的原位复合为在树脂中共混刚性棒状液晶聚合物。原位复合增强配方的具体设计如下。在原位复合材料中,LCP的加入量存在一个临界值,此时LCP可容易形成微纤。几种TLCP原位复合材料的性能见表4-26所示。表4-26 几种TLCP原位复合材料的性能PPY(聚吡咯)/PPTA分子复合薄膜的拉伸强度由纯PPY的23MPa提高到60.1MPa,断裂伸长率由3%提高到72%。PA11/PPBT原位复合材料配方PA11:75%; PPBT:25%。其他原位复合增强的实例有:PA6/PPTA、PVC/PPTA及ABS/PTTA等。......
2023-06-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