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亚文化概述:边缘性、小众化的次文化特征

亚文化概述:边缘性、小众化的次文化特征

【摘要】:所以,早期人们使用亚文化这一概念的时候,总是代表着少数对抗多数。由此可见,亚文化是一种以边缘性、小众化和个性化为主要特征的次文化。每一种亚文化都有各自的价值观和规范,这些价值观与规范为参与者所共有,并赋予他们一种共同的团体身份。为此,本文将亚文化时尚定义为流行于青年亚文化群体之中的、有助于亚文化个体和群体形象建构和身份认同、并对主流时尚文化产生一定影响的时尚风格及其流行趋势。

文化这一术语最早由20世纪40年代中期美国芝加哥学派使用,指一个与主流文化相比规模较小的文化,尤其是在特定时期和特定社会环境里出现的两极化和分裂的美国社会差异。不过,当时美国很多城市社会学家很少有人用亚文化命名自己的研究,尽管他们的研究涉及亚文化团体的生活。所以,早期人们使用亚文化这一概念的时候,总是代表着少数对抗多数。“亚文化”理论的出现与英国的伯明翰学派有关,这个学派由一群来自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1964年成立)的学者组成,关注边缘和少数族群,并将之作为亚文化社区和群体进行阐释,从而给这类学术研究赋予了合法性。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亚文化的理解日渐宽泛,在百度百科中,亚文化被定义为与主文化相对应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又称集体文化或副文化;也指主文化或综合文化的背景下,属于某一区域或某个集体所特有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一种亚文化不仅包含着与主文化相通的价值与观念,也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价值与观念。由此可见,亚文化是一种以边缘性、小众化和个性化为主要特征的次文化。《时尚学:时尚研究概论》一书的作者川村由仁夜认为,亚文化可以围绕任何信仰、态度、兴趣或者行为进行建构。每一种亚文化都有各自的价值观和规范,这些价值观与规范为参与者所共有,并赋予他们一种共同的团体身份。[21]事实上,亚文化群体身份的建构不仅有赖于群体独特的信仰、态度、兴趣或行为,时尚也是亚文化群体、尤其是青年亚文化群体身份和形象建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此,本文将亚文化时尚定义为流行于青年亚文化群体之中的、有助于亚文化个体和群体形象建构和身份认同、并对主流时尚文化产生一定影响的时尚风格及其流行趋势。作为青年亚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亚文化时尚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亚文化时尚的样态分布、风格特征、意义表征、运作模式、商业价值、与主流时尚之间的关系等方面。从历史上来看,青年亚文化时尚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一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于英美等西方国家、以嬉皮风和朋克风为主的青年亚文化时尚;二是当代亚文化时尚,主要指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在欧美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青年亚文化时尚。本文将就这两个阶段的青年亚文化时尚在样态分布、风格特征、意义表征、运作模式等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并由此揭示造成各种变化的深层社会、经济和文化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