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上的移动兵工厂一战结束后,国际条约限制了各国战舰的规模和数量,但条约很快就解禁了,世界各海军强国开始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积聚力量,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在北大西洋上,机动灵活的德国U型潜艇使得最强大的战列舰也深感不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航空母舰成为世界各国海军的主力舰种,终极的重型装甲水上战舰。这个动力装置供应城市照明、淡水,并维持船上空调系统的运行。......
2024-10-07
海底居住的蓝图
NR-1和“艾德贝尔”号证明了同一大气压海底基地的存在的可能性,唤起了众多探险家建立海底城市的梦想。
同一大气压生活舱是最可行的人类末来水下居住模式,也是气压适应、空气流通和废弃物管理等问题的最好解决方法。这些问题的解决,是建造未来宏伟海底基地计划的第一步,是重中之重。
想象一下,在几百米深的海底,伫立着巨大的居住配套设施,居住在这些同一大气压设施内的工人开着小型潜水艇在家与工作单位之间往来穿梭。这就是工程师菲尔·纽腾正在勾画的同一大气压居住点的设计蓝图。
菲尔·纽腾研究同一大气压系统已经有二三十年的时间,他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深海潜水上面,但大部分都是周围大气压潜水。他一直在思考,周围大气压生活舱问题太多,绝对不是人类未来水下生活的最好模式,将来的潜水不应该是这个发展方向。相反,同一大气压社区可以锚定在海底最深处,也不会给人们带来任何危险。
人类的生理结构注定了我们不可能毫无保护地走到海洋底部,我们必须带着我们的大气压,带上所有的东西,比如“蝾螈”服、“艾克斯”服、深海工作服,以及所有诸如此类的东西。我们现在最新的一项设计就是“温特贝斯·阿尔法”,它是一个水下居住区,固定在海洋底部。
周围大气压生活舱要求人们浸泡在水中,承受着与海洋周围相同的巨大压力。他们不能直接返回海洋表面,除非进行减压,否则就会出现各种生理问题。“温特贝斯·阿尔法”的基本设置与其他生活舱一样,不同的是它是同一大气压生活舱,即使下降到914米的海底,还是可以在里面自如行动,就像在陆地上一样。
同一大气压生活舱给人们带来了大量灵感。美国康涅狄格州大学海洋技术基金会设计出了一个海洋基地,一个大块头的同一大气压巨无霸,它的支架从海平面向海床延伸达170米。人们将搭乘电梯进入基地,在水下停留几周甚至更长的时间,但他们的身体仍将处在正常的大气压之下。垂直运输舱是海床上的科研舱、补给船只和航行器的连接纽带。这些自我推进的舱体也可以从主体分离出来,载着科学家到其他地方展开工作。菲尔·纽腾认为,水下居住区也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尤其是那些靠近海床散热口的地方。
人们可以将居住区建在靠近热能出口的地方。从出口流出的海水温度高达371℃,而出口周围的海水是4℃,两者之间的温差意味着巨大的动力能源潜能。人们可以在这儿建一个非常简单的热量循环发电机,为任何东西提供电力,还可以种植农作物,在这儿吸收二氧化碳,再释放氧气,诸如此类。(www.chuimin.cn)
散热口处的黑烟是由在高温中溶解了的矿物质形成的,如果让水冷却下来,这些矿物质就会自动分离出来。所以,一方面,人们可以利用热能建造发电机,同时还可以分离这些金属,把它们通过冷凝系统存放到一艘运料船上,等装满了纯金属时就运回海面,这就是产品,可以创造很好的利润,然后再放另外一艘空船下来。
收获海洋深处的富饶物产将会是几代人的任务,而建立一个安全可靠的永久性海洋基地则是海洋科学家目前最大的挑战。
格雷厄姆·霍克斯认为,能否迎接这一挑战对人类生存至关重要。人们不会舍弃近在眼前的海洋,而去遥远的月球修建别墅,因为海洋中所埋藏的丰富资源可能有月球上的6倍之多。他发明的革命性水下飞行器能帮助人类更接近深不可测的海洋。
我们要去海底生活,就必须利用这些生活舱,必须学会如何长时间地生活在一个外部环境颇有敌意,而我们又无法将自己暴露在外的地方。
将来,人类在水下生活和工作的时间会越来越长,深度也会越来越深,就如同人类离开地球,去往月球和火星修建居住点一样,都是对另一个世界的征服。
那种探索的渴望是人类的本能。300万年以前,第一个人类,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出现在这个星球上,也就是从地上站起来的时候,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上看,说:“我想到那儿去。”
如果仔细研究人类的生理结构,就会知道,我们人类天生就是要向前进的,而不是后退。我们天生是要向顶峰攀登的,而不是向下滑落。我们本能的这些特性驱使我们去了解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一个我们根本不了解的世界。这个世界蕴含着各种丰富资源,生活着闻所未闻的物种,可以帮助人类治疗疾病,发展经济,帮助人类向前发展。一切都有待探索。
从内部空间到外部太空,梦想的力量是无限的,挑战是艰巨的,但回报也是无穷大的。在神奇的海洋科技设备里工作生活,这一未来居住的新模式将带领人类进入一个新纪元。
有关科学传奇·海上的隐秘行动的文章
大洋上的移动兵工厂一战结束后,国际条约限制了各国战舰的规模和数量,但条约很快就解禁了,世界各海军强国开始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积聚力量,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在北大西洋上,机动灵活的德国U型潜艇使得最强大的战列舰也深感不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航空母舰成为世界各国海军的主力舰种,终极的重型装甲水上战舰。这个动力装置供应城市照明、淡水,并维持船上空调系统的运行。......
2024-10-07
水水下摄影的“神来之笔”巴哈马向来以拥有世界一流的潜水点和电影摄制点而闻名,但是到20世纪80年代,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却将生态系统推向了崩溃的边缘。甲板和水下早已预先布置了摄影机,沉船周围还有小型船队在忙碌。在巴哈马群岛,斯图亚特·克夫已经克服了许多水下摄影难题,但是在诡谲强大的大海面前,他依然显得如此渺小。在进行水上和水下拍摄时,控制工作都是困难重重。......
2024-10-07
“幽灵”般的未来海战50年以前,海战是强大的海军之间的较量,在辽阔的大海上,战舰以有限的视野相互攻击。这些“幽灵”般的海上鬼影,在汹涌的浪涛中神出鬼没,在它的控制室里,只需要两个工作人员,就能够使对手惶恐不安。◆在瑞典和挪威创建世界上最先进的隐形舰队后,它们一直被用来在沿海巡逻,并可以随时投入战斗。1816年,阿根廷宣布独立,宣称继承西班牙对马岛的主权。另外还有36名海员受伤,其中5人伤势严重。......
2024-10-07
危险的海洋人们往往低估了险恶的海洋,海面上常常变幻莫测,也许刚刚还是风平浪静,眨眼之间,海面就会掀起滔天巨浪。大部分民用船舶缺乏健全的海难救护体制,又没有各种海难事故紧急处置预案,船员,尤其是乘员缺乏应对海难事故的心理素质与脱险技能。海洋的确是非常危险的,来自加拿大哈利法克斯的保罗·波特深得海域救生秘诀。在“失望角”海域行驶的船只需要格外小心。......
2024-10-07
海底基地的神奇功用在佛罗里达蔚蓝的海湾之内,坐落着一个迄今为止最成功的海下栖息舱。1905年3月17日,凡尔纳出现偏瘫,25日凌晨去世。◆海底基地不仅能提供医疗研究上的便利,还可以加强军事计划的隐秘性。以往对外严格保密的军事基地已无秘密可言。海底军事基地有的建在海底,工作人员呼吸常压或高压空气;也有的在海底凿洞,建在海底下。基地内的工作人员换防也可......
2024-10-07
风车的巨大能量潮汐为人类的能源危机以及环境污染带来了一片曙光,然而有得必有失,潮汐和波浪带来的风险也一再让人类却步。据估计,到达地球的太阳能中虽然只有大约2%转化为风能。全球的风能约为2.74亿兆瓦,其中可利用的风能为2 000万兆瓦,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每根支架所承担的重量大约为1300吨。即便是风平浪静,人们也能够利用蕴藏量巨大的海洋能源。......
2024-10-07
浮在空中的船从亚历山大·贝尔的第一艘水翼艇到乔治亚沼泽中非凡的隧道和V型底赛艇——在水上飞行的古老梦想变为了现实,这多亏有革命性的船体设计、坚固轻型的材料和热爱极限速度的人们。它们在俄语中被称作飞翼船,在英语中被称作“地面效应飞翼艇”。在赫鲁晓夫的全力支持下,前苏联飞翼船最终演变成550吨的庞然大物。这种气垫船无需鼓风机增加气压,然而,这只大鸟停在空中需要巨大的能量。......
2024-10-07
水上的飞翔者人类征服了整个陆地,但却没有征服海洋。在佛罗里达的水上马拉松,她和丈夫布赖恩曾驾驶他们的1000马力赛艇,向每小时200千米的纪录发起冲击。那么,怎样摆脱这样的情况,在水面上自由飞翔呢?美国加利福尼亚的迈克·墨菲就是这样幸运的飞翔者。他跃入空中7米,随后进行一连串疯狂的跳跃、筋斗和旋转,创造了水上运动的最高纪录。他对空中和水上飞行速度的痴迷一点不亚于通信。......
2024-10-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