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创造生机涌动

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创造生机涌动

【摘要】:05创建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经济特区”一词人们并不陌生。为了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宁夏结合实际,提出了设立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基本构想,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设立试验区的基本构想在宁夏创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目标定位是立足宁夏、服务全国,使之成为促进中阿经贸合作的战略平台、面向阿拉伯国家展示我国综合国力的形象窗口。

05 创建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经济特区”一词人们并不陌生。提起特区,大家都会想起改革开放之初的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四个特区。

时光荏苒,30多年过去之后,“特区”这个旨在对外开放并深深打上历史烙印的伟大创举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只不过名称变成了“经济开发区、新区、试验区”等等。但其内涵和外延已然发生了重大变化,发展力、生命力也得到了新的升华。

天津的滨海新区,重庆的两江新区,再到新疆的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似乎一夜之间,特殊经济区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国家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亮点。

这种光芒,也刺亮了宁夏人的眼睛。宁夏人意识到,争取国家特殊支持,创建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也许是继创办中阿经贸论坛之后,宁夏扩大向西开放的又一重大机遇。

设立试验区是国家所需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8〕29号)提出,宁夏要“全面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构筑内陆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1号)提出,“鼓励和支持西部地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开发,建立有利于西部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的体制机制”。为了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宁夏结合实际,提出了设立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基本构想,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中国宁夏国际经贸洽谈会——洽谈项目

可以更好地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总体战略。在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中,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特别是向西开放相对薄弱。目前世界穆斯林人口已超过17亿,占全世界人口的近四分之一,是一个广阔的市场。宁夏是我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与阿拉伯国家及穆斯林地区传统友谊深厚。在宁夏设立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既有利于实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突破,形成我国沿海、沿边和内陆均有对外开放试验区的战略新格局,也有利于拓展我国对外开放的空间和领域,还可为内陆地区扩大开放提供重要的借鉴。

可以更好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预计到202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70%左右。中东、北非等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是世界石油富集区,也是我国石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地。处理好双边政治关系,巩固中阿传统友谊,对于最大限度地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意义重大。宁夏既是西部能源化工“金三角”核心地带,又是通往内地陆路油气战略通道的中枢节点。设立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有利于通过欧亚大陆桥油气管线和铁路陆路通道引入中东、中亚油气资源,进行加工转化,建设特大型能源加工转换和战略储备基地,可有效增强国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可以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回族具有优良的爱国主义传统,坚决抵御“三股势力”的渗透,自觉维护国家民族的统一。多年来,在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指引下,宁夏各民族群众和谐相处,亲如一家,已成为民族团结的典范。在宁夏推进向西开放,不仅能够直接向世界宣传我国民族宗教政策的成功实践,体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巨大优越性,而且有利于增强中阿双方政治互信、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对于维护国家利益、争取国际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更好更快地推动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宁夏是我国唯一不沿边、不靠沿海的少数民族自治区。虽然近年有了很大变化,但经济基础依然薄弱,自我发展能力不强,迫切需要中央给予特殊政策助推发展。设立试验区,有利于发展同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的经贸合作,以开放促开发、促转型,加快沿黄经济区的发展,从而带动解决中南部地区贫困问题,这也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大好局面、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www.chuimin.cn)

设立试验区的基本构想

在宁夏创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目标定位是立足宁夏、服务全国,使之成为促进中阿经贸合作的战略平台、面向阿拉伯国家展示我国综合国力的形象窗口。

建成向西开放的窗口。继续办好中阿经贸论坛,在此基础上创办中阿博览会,将试验区建成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及信息流进出的大通道和经贸文化交流合作的大平台,使穆斯林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与宁夏,也使中国与宁夏更多地了解穆斯林世界,从而推动双方的政治互信与文明对话。

建设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基地。利用中阿经贸论坛合作平台,发挥宁夏地处西部能源化工“金三角”核心地带以及国家能源纵深通道中枢节点的优势,通过欧亚大陆桥油气管线和陆路通道,将中东、中亚油气资源引入能源化工“金三角”进行加工转化,建设国家特大型能源加工转换和战略储备基地,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建设面向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利用宁夏的地域特色和回族人文优势,依托中华回乡文化园、世界穆斯林文化城和由沙特希诺控股公司拟建的国际健康城,大力发展特色旅游,深化旅游领域合作,在宁夏举办阿拉伯国家主题年展等重大活动,构建面向穆斯林世界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中国回族穆斯林文化展示地和中阿文化交流示范区,吸引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的游客。

建设国家级清真产业园区。重点建设三个中心。一是国家级清真食品认证中心。依托宁夏清真食品认证中心,在宁夏创立国家级清真认证机构,编制清真食品认证标准,全面推进国内认证,广泛开展国际互认,推进清真产业国际化步伐。二是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加工设计中心。目前宁夏已经建成了银川、吴忠两个清真产业园区。今后将针对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市场需求,积极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企业投资建厂,继续加强相关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创建国家级清真产业园区。三是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国际商贸博览中心。建筑面积百万平方米的穆斯林国际商贸城已经建成启用。今后将制定优惠政策,逐步将世界57个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的特色商品汇集于此,集中展示,最终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穆斯林商品交易中心。

建设国际贸易和相关产业承转基地。大力发展一般贸易和易货贸易,实现相关贸易在宁夏的集中交易和集中结算,打通服务全国的“宁夏渠道”。同时创办综合保税区,并结合建设生态纺织园、慈善产业园、东西部共建产业园等,积极承接东部地区和阿拉伯国家与穆斯林地区的投资和产业转移,同时利用这一平台,为国内企业“走出去”开展经贸合作提供便利。

试验区将获国家批准

2011年3月,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带着宁夏人民的重托和希望,宁夏代表团向全国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将宁夏沿黄经济区列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建议》,被全国人大列为11件重点督办建议之一。

全国人大十分关注此项建议的办理。陈昌智副委员长于2011年7月23日专程到宁夏进行了调研,听取了宁夏方面关于设立试验区有关情况的汇报,并对积极推进试验区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同年8月19日,全国人大在北京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水利部、海关总署、人民银行、能源局等承办部门对建议办理工作进行了督办协调。同年10月10日至13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全国人大、财政部、商务部、水利部、国土资源部、海关总署等11个部委组成调研组,对宁夏设立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认为,宁夏虽然不沿边,不靠海,但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在向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开放中优势突出。宁夏提出设立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建议,有利于发挥自身优势,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符合国家总体对外开放战略,体现了“国家所需,宁夏所能”,很有必要,应予以大力支持。

按照调研组的要求,自治区对设立试验区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并两次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领导作了专题汇报。2012年1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到宁夏视察时,对宁夏创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批示:“请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支持。通过设立内陆向西开放试验区,利用优势开拓与阿拉伯国家的经贸等合作”。根据李克强副总理批示精神,国家发改委制订了工作方案。之后,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组织相关部委赴宁夏,就总体规划进行调研,提出修改意见,并争取在中阿经贸论坛前夕,由国务院发布《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总体规划》。这将是国务院继《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8〕29号)之后,为加快宁夏发展出台的又一重要文件,必将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