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朵青云上显然已有了一长串不同凡俗的打坐者。青云谱中的“青云”二字,便由“吕纯阳驾青云来降”而得。“青云”,也可说是道教中修道成仙驾青云飞升的“术语”。......
2024-07-21
二、徐熙:纸上飞出的花鸟
他埋首创作,从宣纸上放飞大批的野逸的花鸟,蔚为画坛奇观。
在今天要将青云谱打造成南昌乃至中国的丹青圣地,是少不了这位历史上的本土大画家徐大师的!否则,将是我们自己在为自身的历史文化减价。
中国绘画史上似乎存在一个普遍现象,许多古代画家一生画了无数画,最终他们自己的形象却消失在他的画作里,以致后世的人们在欣赏他的画作时,根本无从想象画家本人是个什么样子,像八大山人那样留下自画小像的画家少之又少。这与中国文人画崇尚自然,追求天人合一之境,将作者情怀意趣寄托于写意山水花鸟相关。这与西方画家大异,西方重人物,从对天神和宗教人物的追慕到人本的觉醒,都是在画人。在画耶稣与裸体维纳斯、贵妇人的同时,画家没有忘记将自己的面孔留在画布上。尽管他们未必英俊潇洒,甚至比咱们的八大山人先生还丑。但毕竟那是一个画家作为人本身存在于世的真实依据。因此,在东、西方古典画家生活的没有照相术的时代,显然西方画家留下了更多超越他们时代的可供后人研究他们的珍贵资料。
我们要通过影像来认识杰出的南唐画家徐熙的面孔几乎是徒然的,在写到画家时我为什么更注重他们的脸,因为人的面孔是内心的图像,我认为一个画家的所有作品都是他面部表情的反映,抑或是对其面部表情直接、间接乃至变形、移物和夸张的另一种追摹。
徐熙,南昌人。对于这位出没在公元九三七至九七五之间的野逸花鸟派创始人的生活我们所知甚少,只能通过他所处的时代和他留下的画、更多是评画诗文片断以及一些零星史料文字拼接他的生命艺术轨迹。在今天要将青云谱打造成南昌乃至中国的丹青圣地,是少不了这位历史上的本土大画家徐大师的!否则,将是我们自己在为自身的历史文化减价。
提起五代南唐,那个时代似乎跟南昌就有着脱不掉的渊源,南昌正是在南唐时期唯一一次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都城——南都。虽然时间极短,短短的时间之后它便背上了南唐废都的千载空名。皇殿侧—长春殿遗址,南昌中心地带的一个街名,至今可作为南唐都城留下的一个颓废的历史印记。南都没有给中国历史增添辉煌,但南唐时期的南昌出现的画家们却为中国的画坛提供了惊喜。
南昌皇殿街——南唐之都,原长春殿所在处,如今是一个让人缅想和凭吊一座废都的空名
唐《南韩唐熙遗载韵夜,宴一图个》(南局昌部相)勾南——与连的朝代
苏东坡有诗《题徐熙杏花》,称“江左风流王谢家,尽携书画到天涯。却因梅雨丹青暗,洗出徐熙落墨花”。
通过东坡先生的诗,我们仿佛可以看见徐熙的画一扫当时其他丹青而一枝独异的情景。而王安石也有《题徐熙花》的诗:“徐熙丹青盖江左,杏枝偃蹇花婀娜。一见真谓值芳时,安知有人盘礴臝。同朝众史共排媢,亦欲学之无自可。锦囊深贮几春风,借问此木何时果?”
一位是宋代的文坛祭酒式人物,另一位不仅官至相位而且文重天下,尽管二人政见不一,和徐画家也不是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更没有老乡之类的东拉西扯的关系,但他们都喜欢并且推崇徐熙画的花卉,并且不吝笔墨慨然题诗。想想看,在当时,如此文化分量的人物的题诗推崇,比当今一些所谓书画鉴宝专家的鉴定的分量不知要高出多少倍,徐熙的画又会像孙悟空一样如何翻着斤斗增值。
但徐熙在世时,他的人生似乎并没有那样翻着斤斗增值。
他和南昌过去的大多文化名人一样,不是隐士,就是布衣。徐熙的一生好像都没混到朝廷的干部编制,与公务员的营生无涉,他只是一个画者,他的笔不是用去写机关公文和歌功颂德的,那样反而糟蹋了那支笔。徐熙的笔像是天授神奇而用来在雪白的宣纸上释放花朵和鸟禽的。(www.chuimin.cn)
你看,与其是个温文尔雅、羽扇纶巾的飘逸书生在向我们走来,倒不如是一位满身墨渍、一身酒气言语豪爽的江湖客跟我们劈头盖脸相遇。谁也不会想到画得一手绝妙花鸟的徐熙竟是个颇显豪侠气的大胡子,一嘴进贤口音南昌方言。这么一位仁兄,你已看不出他是世代做官的“江南显贵”出身,一点不见身上有矫揉造作的“贵气”,他也会跟人高谈阔论,谈诗论画,尽显其“志节高迈,放达不羁”,他瞧不上当官的人,对仕途不屑一顾,他只钟情绘事,“绘事”就是他眼里的“高雅”,他以高雅自任,生来就是干这个的。南唐是历史上最早设立“画院”的,政府花钱养一批专业画家,让他们享受干部待遇。徐熙不鸟体制内的画家,他一辈子也没被画院收编,所以后人不好叫他什么,他连职称也没有,人只客气而又不失文雅地称他为“江南处士”或者“江南布衣”。按现在说他还是业余的。但徐的绘画水平绝对比画院画家更专业。
徐熙不爱炒作,也不讲究物质生活,只一门心思埋头扑在画里。他性格旷达,喜欢挎着画夹游山玩水地写生,这一点与关在牡丹富贵气的画院里对着花园画花鸟,完全是两回事。徐老师是真枪实弹地操练,入画的都是野禽野鸟野花野草,是野性的大自然的真情奉献。他画的花草甚至是画院里的老师们见都没见过的——汀花、野竹、蒲藻、药苗等。而画院里的老师却专注于画柔腻绮丽的名贵珍禽,以对应奢华的宫廷生活。在这种情形下,徐老师面临两种情况,一是被体制内的主流画家所排挤,不承认或嗤之以鼻,再是由于他的画“视野宽广,题材丰富”,加上技法上不拘泥法度“学穷造化,意出古今”,从而创新出野逸花鸟画的新路子。前者意味着徐老师的生活与创作道路多有坎坷失意,后者证明徐老师最终还是修得正果获得认同。
徐熙是以与人打擂台的方式最后取得胜利的,这也符合他的性格。
雪竹图——逸气纵横真名士
但徐老师绝不是撸袖子耍拳脚真跟人玩头破血流的功夫,他是跟人比画。中国历史上的花鸟画成为独立艺术,晚于人物画和山水画,唐朝不乏花鸟画高手。可真正令花鸟画能与人物和山水画等量齐观的,还是由于五代南唐徐熙和西蜀黄筌两位老师的出现。徐、黄二位是中国绘画史上影响深远的大画家,但两人风格截然不同,虽然都是画花鸟的,可是对不起——“徐黄异体”,用当时流行说法是“黄家富贵,徐熙野逸”,正是因为这“异体”,使他们成了五代至北宋花鸟画派的老大,也成了彼此看不顺眼的“对头”。
可是黄老大黄筌老师身在体制内的画院,掌握着主流话语。徐老大徐熙老师不过是业余美术作者,怎么说也是江湖上混的——即便想投稿到宫廷,首先要经过黄老师这一道画院鉴判关。徐熙是天才,黄筌心里绝对清楚,但天才让皇帝知道了,咱在画院还有得混吗?所以必然要打压,每见徐熙的花鸟,黄老师必说:粗恶不入格。
——寻常花鸟不似宫廷花鸟富贵,都有着勃勃野逸的生机
徐熙也不在意,当然说不“在意”是表面上装的,私下里他是将这种屡遭打击嘲讽的“在意”转化为勤奋的动力。他埋首创作,从宣纸上放飞大批的野逸的花鸟,蔚为画坛奇观。厌恶政务而钟情艺术的南唐后主李煜邂逅到徐氏花鸟,大为“惊艳”——出于对徐熙的画的喜爱,他把徐的花鸟画作为宫里张挂饰用的艺术品,还风雅地称之为“铺殿花”和“装堂花”,一口气收藏了大批徐熙的画。这批画在李煜“一朝沦为臣虏”后,尽数落到了宋太宗手里。太宗皇帝欣赏到徐的《石榴图》,啧啧称赞,对人说:花果之妙,吾独知有熙矣,其余不足观也。宋太宗将这位终生未享受体制待遇的画家作品拿到体制内的“大师”们面前,要他以徐老师的花果画为范本,好生学习。至此,徐熙先生已过世有年矣!
——这样的鸟在前山后园好像都能看到,它不栖高枝,接近平民
徐熙画
禽鸟图野逸派花鸟画创始人徐熙是南昌贡献给世界的一枝奇葩
关于徐熙先生的花鸟画,《宣和画谱》有言:“落墨以写其枝叶蕊萼,然后敷色。”沈括《梦溪笔谈》也说他这种以“墨笔”为生的画法“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却能表现出“神气迥出”的“生动之意”。徐老师在自己的创作经验谈《翠微堂记》中说:“落笔之际,未尝以敷色晕淡细碎为功。”徐铉称其“落墨为格,杂彩敷之,迹与色不相隐映”。有关收藏问题,大书法家米芾老师在谈徐熙跟他的艺术“对头”黄筌时干脆表了这样鲜明的态度:“黄筌画不足收,易摹;徐熙画不可摹。”到这里,似乎便可以感知徐与黄的“擂台”交手,终是南昌人徐熙胜出。尽管徐、黄都是大家,但大家比拼,才见更大的本事。
——宫廷里的奇花珍禽还是败在江湖上的野逸花鸟上。
有关文化青云谱的文章
而这朵青云上显然已有了一长串不同凡俗的打坐者。青云谱中的“青云”二字,便由“吕纯阳驾青云来降”而得。“青云”,也可说是道教中修道成仙驾青云飞升的“术语”。......
2024-07-21
把这张榻椅宣传出去的则是初唐的一个偶尔经过南昌的文人,悬这张榻椅和坐这张榻椅的是两个同时代人。因为文人的一句话使一张早已不存在的榻椅在世人的想象中千年以来温度犹存。徐稚很快便成了一位既有知名度又受人尊重的儒家学者。......
2024-07-21
许逊以布衣之身,率领百姓疏河治水,终于平息水患。青云谱流传有许逊治水的许多故事,其中一个“许逊锁孽龙”的故事如下:孽龙井据说,当年南昌一带洪水肆虐,系因一条孽龙精作怪。许真君追赶孽龙来到桥边,观音菩萨牵着孽龙交给许逊,说:“如今我已用铁链锁住孽龙的五脏六腑,它再也没办法逃走。你将它牵回去好生看守。”......
2024-07-21
而在南昌的历史上,隐士的首选隐逸之处就是青云谱。这是由隐士的情操决定的。南昌未必是隐逸之风的发端之地,但南昌最早的一位隐士伶伦,却是出现在黄帝时代。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伶伦作为我们的先祖之一,他的隐逸之姿无疑影响了后世南昌乃至各地的隐逸之士。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南昌是中国隐士出现最早的地方。......
2024-07-21
南朝江淹的《别赋》说:“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鄱阳湖风光这天,他又去南浦堤岸放松心情,赏玩景色,忽闻江岸一只船上一位女子温婉流啭的歌喉,唱的正是自己的《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2024-07-21
在国际军事法庭上,梅汝璈经历了法官席位之争、起草判决书、坚持死刑处罚三场风波。接受审判的被告28人,除已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者外,实际受审25人。审讯自1946年5月3日开始,历时两年半,经过818次开庭,于1948年11月12日作出最终宣判。最后,经过当场表决,坐席顺序获得调整。一些法官不赞成处以死刑,印度法官巴尔甚至提出,国家犯罪不应追究个人责任以及以慈悲为怀等理由,无罪释放25名战犯。......
2024-07-21
青云谱区京家山人京镗,便是其中之一。京镗其人,是正牌的科举仕进的典型。古代金兵画像京镗在朝廷为官,其实不大懂韬晦之道,而是有一说一,不隐瞒观点。高宗去世是国丧,京镗要求免去宴会,未获同意;他便坚决要求宴会上撤去音乐。滚滚蜀江水,不尽是声名。......
2024-07-21
这个梅村的梅姓人家相传乃是东汉隐士梅福的后裔,据有关资料记载:梅氏后人在南昌的分布原是以梅福隐居处青云谱定山梅村为基点,至其二十八世后裔迁到霞山繁衍,形成霞山梅村,四十五世后裔因入赘朱姑桥,遂繁衍成为现在的朱姑桥梅村。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梅,是隐逸的象征。......
2024-07-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