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中国低碳能源新举措:共建低碳生活

中国低碳能源新举措:共建低碳生活

【摘要】:六、中国推动低碳能源的新举措中国发展低碳能源发展的措施可以从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国际合作以及人才和资本等方面寻求突破,并坚持高起点,坚持发挥自身优势,坚持自主创新。在培育我国低碳能源企业方面国家也给予了大力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目前,全国130多家央企中,进入低碳能源领域的有30多家。二是培育低碳能源市场。

六、中国推动低碳能源的新举措

中国发展低碳能源发展的措施可以从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国际合作以及人才和资本等方面寻求突破,并坚持高起点,坚持发挥自身优势,坚持自主创新。

1.突出技术创新特色,通过技术引领低碳能源产业发展。

目前低碳能源投资升温且存在一哄而上的问题,但只要有核心技术,就有巨大的成本优势。中国在低碳能源领域的创新资源十分丰富,依靠自主创新,通过技术跨越,就能在低碳能源产业发展竞争中后来居上。

风电设备

(1)太阳能光伏的技术跨越。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要努力争取在核心技术上有所突破。多晶硅是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核心,其技术路线有多种。目前世界多数国家采用的是改良西门子法,这一技术能耗高、生产成本高,正逐步被能耗低、成本低的流化床法、冶金法替代。中国发展光伏产业应立足高起点,在下一代生产技术上突破,积极研发或引进冶金法、薄膜太阳能光伏等技术、工艺和设备,并力争尽早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将生产成本降低60%以上,通过技术的突破创造竞争优势。

(2)风电装备的技术跨越。目前,全国的风电装备产业发展强劲,但是大多是技术引进、技术许可方式,不具备核心技术。中国应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当前,国内主流的风电机组是1.5兆瓦,国外是3兆瓦以上,全国各市可以跨越上述技术,自主或与国外公司合作研发4兆瓦以上风电机组及控制系统,以便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2.突出优势领域,通过重点项目和企业引领低碳能源产业发展。

在多功能燃料电池电源汽车节能减排等项目建设方面,中国的一些企业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中国应充分发挥这方面的优势,重点扶持低碳能源汽车的研发,努力打造世界知名的减排节能和多燃料动力的汽车生产企业。在这方面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也做了一些重要的指示,如加大新能源动力汽车的研发,加强节能、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的示范工作,完善汽车的技术标准和检测技术等。

在培育我国低碳能源企业方面国家也给予了大力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目前,国内外在低碳能源及环保产业领域的竞争极为激烈,中国要想在竞争中赢得主动,应学习借鉴外国政府支持大企业、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的经验,凭借政府的强力支持,努力培育一批国际领先的低碳能源龙头企业。在风电领域,重点扶持大中型国有电力企业发展风电装备,建设风能电厂,开展风电运营。在太阳能光伏领域,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并创造条件,争取外国太阳能行业的领军企业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运营中心。在生物质能领域,重点扶持凯迪电力、三峡低碳能源等龙头企业。尽力解决这些企业配套的木本油料生产基地建设、秸秆稳定供应、低碳能源指标及价格补贴、电力上网等问题。在LED领域,重点是大力进行技术的改革和创新,通过政府采购,培育LED市场。在冶金节能领域,重点扶持国家重点科技园,解决企业建设专业园区的土地供应、产业资金补贴等问题。在水泥建材节能领域,重点扶持企业开发节能技术,并对外提供节能技术服务。在石化节能领域,大力支持中石化在全国的发展,争取中石化建设低碳能源与节能研发中心,大力发展石化节能技术,支持全国石化城建设。在低碳能源汽车领域,重点支持汽车及配套的零部件企业,首先在公交领域加大低碳能源汽车的示范推广力度,同时,对政府部门的车辆采购,要重点向大型汽车企业的低碳能源汽车倾斜。在核能领域,重点支持国家级的核能发电企业,尽快多建大型核电站来满足我国的供电需求。

大型核电站

除了要建立重点项目和企业外,也要高度重视央企和地方国资作用,引导其参与国家的低碳能源产业基地建设。能源行业的垄断性强、国家干预性强。河北保定的中国电谷,就是依靠中航集团、中国兵器集团等几家央企建设起来的。目前,全国130多家央企中,进入低碳能源领域的有30多家。要积极争取中国三峡总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中电投、华电、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低碳能源的研发、生产基地。2007年,三峡总公司已经把发展海上风电装备、海上和陆上风电场、生物质能等低碳能源作为重点。要充分发挥地方国资的作用,促进其在战略调整中,将低碳能源作为投资的重点,争取设立低碳能源投资公司、低碳能源发展公司;各省能源集团要实现向低碳能源的战略转变,适当控制火电发展,集中力量发展可再生能源,争取尽快成为全国低碳能源企业的龙头。(www.chuimin.cn)

政府扶持要把握以下关键点:一是营造低碳能源企业成长的良好竞争环境,重点解决国际、国内传统能源巨头对低碳能源公司发展空间的战略挤压、恶性竞争。二是培育低碳能源市场。即逐步建立、健全有利于低碳能源产业发展的市场体系。三是为低碳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目前,低碳能源产业成本较高,但具有低污染、可再生、可持续的特点,政府应对低碳能源产业给予适当的减税或财政补助等政策支持。

3.突出运营模式和商务模式创新,通过服务创新拓展低碳能源发展空间。

光电建筑

中国应大力支持一批低碳能源产业,凭借其技术服务的先入和运营模式的优势,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抢占国内外市场。在核能领域,中国在核电技术运行服务方面优势明显。核动力运行技术服务业前景广阔,保守估计2015年市场总额将超过100亿元。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专业化公司,其核电无损检测技术、核电仿真技术、核蒸汽发生器设计实验与维修技术和服务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低碳能源电站运营方面,中国的一些企业已有10多种生物质能发电场并网发电,此外还要加强风电场、太阳能光伏电场运营商的培育,力争在低碳能源电站运营方面有新的突破,更要着眼未来的太阳能产业发展,瞄准光电建筑一体化市场,加大自主研发,提升竞争力,扩大发展空间。

4.建设国家低碳源技术与产业国际合作基地,打造低碳能源发展的示范区。

目前,全球的能源巨头、汽车巨头、装备巨头,如美孚、西门子、通用电气、通用汽车等公司,正在围绕低碳能源进行业务转型。为抓住这有利机遇,政府应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酌情选择其中若干跨国公司进行招商,合力建设国家低碳能源技术与产业国际合作基地,并将基地纳入国家各类低碳能源国际合作规划。同时还应解放思想,大胆借鉴中国、新加坡合作的苏州新加坡园区、天津环保生态城的做法,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低碳能源合作园区,积极争取台资、港资参与国家低碳型社会的建设,加强与高科技企业的沟通,促进其在科技高新区建设LED等节能产业和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深化在低碳能源领域的合作,努力建设国际低碳能源发展示范基地。

5.加大融智、融资力度,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发展低碳能源。

加大领军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通过重大人才措施的实施,加快人才的引进步伐。对引进的高级人才和技术领军人物要尽力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对创业领军人物和团队要提供资金支持和各种便捷服务;对以国际合作方式引进和培养人才的教研机构给予补贴和政策优惠,以迅速壮大中国低碳能源产业的技术力量。

加快碳金融市场的建立和完善,为低碳能源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本和多样化的融资渠道。碳金融是随着低碳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新型的金融市场,其主要业务就是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包括直接投融资、碳指标交易和银行贷款等。近几年,碳金融业务发展势头迅猛,市场前景广阔,为我国和世界的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融资渠道和资金保证。同样,发展低碳能源产业也离不开碳金融业的发展,可以说碳金融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关乎低碳能源产业的发展程度、发展速度甚至是发展成败。大力发展碳金融业,对于我国拓宽低碳能源产业的融资渠道,加大低碳能源产业的资金投入、减少资金给产业发展带来的波动,积极参与世界的碳排放权交易和用资金支持我国低碳能源产业的发展以及吸引个人进行低碳能源产业的投资,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加快发展低碳能源产业

此外,政府对低碳能源技术的投入也一直是巨大的。在目前投入几百个亿的专项资金同时,预计今后10年国家低碳能源产业的投资将高达4.5万亿元。这些专项资金的投入必将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低碳能源产业的突破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