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低碳生活:中国低碳经济转型的成果

低碳生活:中国低碳经济转型的成果

【摘要】:节约能源是中国缓解资源约束的现实选择。1980—2006年,中国能源消费以年均5.6%的增长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9.8%的增长。目前核电占中国装机容量的1.6%,2020年规划目标是占4%。

三、中国向低碳经济的转型

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型主要表现在重视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两个方面。

开发可再生能源

第一,构思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对策框架。早在1992年8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结束刚2个月,中国即发布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其中的第4项对策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该项对策内容为:“为履行气候公约,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减轻大气污染,最有效的措施是节约能源。目前,我国单位产品能耗高,节能潜力很大。因此,要提高全民节能意识,落实节能措施;逐步改变能源价格体系,实行煤炭以质定价,扩大质量差价;加快电力建设,提高煤炭转换成电能的比重;发展大机组,淘汰、改造中低压机组以节能降耗;逐步提高煤炭洗选加工比例;鼓励城市发展煤气和天然气以及集中供热、热电联产,并把优质煤优先供应城市民用。要逐步改变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加快水电和核电的建设,因地制宜地开发和推广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1994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其中第13章“可持续的能源生产和消费”设置了4个方案领域:综合能源规划与管理;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推广少污染的煤炭开采技术和清洁煤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

第二,坚持不懈地节能减排。节约能源是中国缓解资源约束的现实选择。中国坚持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基础、企业为主体,在全社会共同参与下,全面推进节能。国家明确了“十一五”期间节能20%的目标,主要措施是:推进结构调整,加强工业节能,正式发布实施节能工程,加强管理节能,倡导社会节能。这些措施的节能效果显著。1980—2006年,中国能源消费以年均5.6%的增长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9.8%的增长。按2005年不变价格,万元GDP能源消耗由1980年的3.39吨标准煤下降到2006年的1.21吨标准煤,年均节能率3.9%,扭转了近年来单位GDP能源消耗上升的势头。能源加工、转换、贮运和终端利用综合效率为33%,比1980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单位产品能耗明显下降,其中钢、水泥、大型合成氨等产品的综合能耗及供电煤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

燃料效率更高的汽车

2007年是节能减排政策组合出台的关键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举措。除了全国统一行动拆毁所有燃煤小电厂和积极推动有效开发利用煤层气外,上半年还取消了553项高污染、高耗能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下半年先后出台了天然气、煤炭产业政策,以推动能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优化能源使用结构。从12月1日起,实施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明确限制或禁止高污染、高能耗、消耗资源性外资项目准入,同时进一步鼓励外资进入循环经济、可再生能源等产业。中央财政于2007年安排235亿元用于支持节能减排,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同时,建筑物强制节能、家用电器节能标准等也正在逐步进入实施阶段。(www.chuimin.cn)

据IEA预测,如果替代政策合理,会有良好的效果。如:仅靠对空调与冰箱实施严格的能效标准,则2020年前所节约的电量将相当于一座三峡大坝;由于能效的改进、燃料的转换以及经济结构的变化,2030年中国的一次能源需求有可能降低15%;新政策在2030年有可能削减交通用油量每天210万桶,大部分节约来自燃料效率更高的汽车;旨在加强能源安全及减排二氧化碳的政策也有助于减轻局部地区污染,如SO2、NOx、微细颗粒物等。

第三,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一直是负责任的。2006年12月中国发布了《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该报告包括3部分:中国气候变化的科学基础,气候变化的影响与适应对策,气候变化的社会经济评价。该报告明确提出,“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和先进核能技术以及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优化能源结构,减少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

2007年6月国家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方案记述了气候变化的影响及中国将采取的政策手段框架,内容包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节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控制人口增长,开发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以及节能新技术,推进碳汇技术和其他适应技术等。为落实上述国家方案,科技部会同其他13个部门于2007年6月联合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明确了重要任务为气候变化的科学问题,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技术开发,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和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战略与政策。

2007年8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将从当时的7%大幅增加到2010年的10%和2020年的15%;优先开发水力和风力作为可再生能源;为达到此目标,到2020年共需投资2万亿元;国家将出台各种税收和财政激励措施,包括补贴和税收减免,还将出台市场导向的优惠政策,包括设定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较高售价。国家发改委还于2007年10月发布了中国《核电中长期规划》。目前核电占中国装机容量的1.6%,2020年规划目标是占4%。

同时,未来新能源的研发也在加快步伐。例如,同济大学研制的第4代燃料电池汽车已于2007年亮相。氢燃料电池自行车也在上海上市。该车现售2万元,大量生产后,可降低4000元,比目前的铅蓄电池电动车有竞争力。

第四,确立转向低碳的中国能源战略。2007年末的能源白皮书把中国能源战略概括为: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依靠科技、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