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红色文化深度传承,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前进

红色文化深度传承,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前进

【摘要】: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和实事求是是完全一致的。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统治中央时期,命令红四军向中心城市进发。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但它并不能代替对具体情况的具体分析。

第三节 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推向前进

实事求是生动地体现着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毛泽东认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实践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实事求是就是“求”人民群众自己创造自己历史的“是”,必须尊重“实事”,也就是尊重人民群众。实事求是的过程也就是尊重群众,依靠群众的过程。毛泽东强调尊重事实,尊重规律,把“实事”作为认识的出发点和依据。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和实事求是是完全一致的。新的实践需要新的理论来指导,这就要求我们不断进行理论创新,遵循实事求是原则,根据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体现时代精神。实事求是的基本内容就是尊重客观规律并按客观规律办事,具体地体现为认识活动中的认识规律或思想规律,体现在认识活动当中就是认识路线或思想路线,体现在具体的实践活动当中就是实践路线或行动路线。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就开始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1927年8月召开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方针。接着,党先后领导举行了著名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以及全国各地的其他起义。这些起义后来虽然都失败了,但是它们对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证明以城市起义占领中心城市作为党的工作的中心是不切实际的。秋收起义失败以后,毛泽东正确估计了敌我力量对比的客观形势,向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农村进军,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要做到实事求是,一方面要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有完整、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努力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社会历史环境;另一方面,要对中国的实际有深入、透彻的认识和了解,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的特殊情况和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对每一个实际问题加以具体的分析,使这两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去研究、探寻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实事求是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基础,也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李立三等在1930年不适当地套用了列宁对俄国十月革命前夜形势的分析,主观地得出了革命高潮已经到来的结论。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统治中央时期,命令红四军向中心城市进发。1930年1月,毛泽东同志写下了著名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正确地论述了红军、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与革命高潮的关系,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思想的形成。为了实现这条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毛泽东还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他说:“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1931年1月7日,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毛泽东在各种会议上对“左”倾中央和苏区中央局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9月20日,毛泽东同项英等颁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关于扩大红军问题的训令。训令指出:“猛烈地扩大红军,在目前是我们彻底消火敌人的武装,完成一切任务,争取苏维埃在中国胜利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但它并不能代替对具体情况的具体分析。毛泽东强调:“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要“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使同志们知道离开了实际情况的调查,就要堕入空想和盲动的深坑”。他要求“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必须努力作实际调查,才能洗刷唯心精神”。《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初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点,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思想。毛泽东对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指出教条主义的特征是“不从实际出发,而是从书本上的个别词句出发。它不是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真研究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过去和现在,认真研究中国革命的实际经验,得出结论,作为中国革命的行动指南,再在群众的实践中去考验这些结论是否正确;相反地,它抛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质,而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书本上的若干个别词句搬到中国当作教条,毫不研究这些词句是否合乎于中国现实的实际情况”。

主观与客观相分离,理论与实际相脱节,是党内发生“左”的和右的错误认识的根源。党内教条主义者虽然口头上、理论上也承认唯物论,但在实际工作中却不是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而是从本本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不变的教条。这种实际工作中的唯心主义,曾给中国革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他们的思想超过客观过程的一定发展阶段,有些把幻想看作真理,有些则把仅在将来有现实可能性的理想,勉强地放在现在来做,离开了当前大多数人的实践,离开了当前的现实性。”“左”倾主义是脱离实际的空想主义,在这种脱离现实的思想指导下,“左”倾主义“在行动上则表现为盲目的冒险主义”。1934年1月,在瑞金沙洲坝召开的六届五中全会上,“左”倾冒险主义发展到最高峰。耿飚同志回忆说:“后来,这种令亲者痛、仇者快的极左做法虽然有所收敛,但是极左思想的恶劣影响,却一直在党内和红军中存在着。例如,打仗的时候,必须直着身子不断地向前冲,不许弯腰,不许隐蔽,不许停顿,不许利用地形地物来躲避迎面射来的子弹和呼啸而下的炮弹。谁要躲避子弹,就算怕死、不革命。记得当时每个连、营或团等单位,都有一名‘掌旗兵’负责打红旗。掌旗兵全是百里挑一的英俊小伙,但是这种人死得最多。因为无论是他们掌着红旗在队伍最前面冲锋的时候,或是护着红旗站在高处的时候,都不许弯腰,更不许蹲下,这样,他们就成了敌人的活靶子。所以,仅从这一点看,‘左’的教条主义、形式主义使我们无数的好战士做出了无谓的牺牲,给革命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历史和实践证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条思想路线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态度、积极的探索和进取精神,它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坚持和发展。从1928年到1930年,毛泽东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分析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发展的原因和条件,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正确回答了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和命运的最基本问题,否定了“城市中心论”。毛泽东指出:“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而存在和发展,亦必有相当的条件。”1942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实事求是的概括是最全面的。人们通过实事求是的活动,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及联系,将正确的理性认识运用到实践,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改造世界、与时俱进的目的。认识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改造世界能更好地、更深刻地认识世界。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活动中实现了有机的结合与统一。(www.chuimin.cn)

当前我党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目标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能否实事求是地看问题,关系到这些目标的实现与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虽然具有不同的相对独立的内容体系,但都贯穿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是: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一切从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通过不断认识、研究发展变化着的新情况,不断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新认识,并以此指导我们的工作,同时在实践中使这些认识得到不断检验、丰富和发展。按照实事求是的要求,我们做一切事情都必须从不断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地反映不断变化发展的客观实际,并从客观实际中引出其固有的规律性,用以作为行动的指南,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丰富和发展。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实事求是最主要的内容。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理论联系实际,这是实事求是的基本内容,也是坚持实事求是、达到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根本途径。

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开拓进取,奋力向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所有这些成就的取得,源于我们党能够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推向前进。毛泽东在1930年5月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鲜明地提出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他说:“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在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毛泽东还在《反对本本主义》这部著作里最先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马克思说过:“每个原理都有其出现的世纪。”一种思想理论的核心观念往往是它的时代精神的凝结。毛泽东同志对“实事求是”作了科学的解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要去研究。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决议指出:“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邓小平说:“我们应该也只能采取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总结过去的经验,分析新的历史条件,提出新的问题、新的任务、新的方针”,才能把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与时俱进的前提和有力保障,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与时俱进。

在毛泽东哲学思想中居于核心地位、成为整个理论体系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思想,是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升华。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深刻认识和掌握马列主义的精神实质,毛泽东同志把这种态度形象地称为“有的放矢”。他说:“‘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毛泽东同志在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左”倾错误作斗争中,坚持和发展了马列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本质上体现着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内在要求,是一脉相承的思想理论体系。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远离社会生活和脱离社会实践,而是深深地植根于实践,服务于实践。我们党从创建以来的全部经验教训都说明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在新时期,改革开放取得的每一项重大成就,都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神的结果。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唯书,不唯上,要唯实,从“实事”中求到“是”,理论和实践相统一。

目前,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业社会保障压力增大,从这些现实情况山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毛泽东是在上个世纪20年代,在革命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开创出一条不同于苏联的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原则的继承和发展。承认事物是按照自己所固有的规律永无止境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观点。通过科学研究和各种实践活动,获得真理性的认识,然后又反过来指导实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根本方法。实事求是体现了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基本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前无古人的伟人事业,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思想路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思想作指导,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制度改革和创新,各国的国情不同,以实事求是的思想作指导,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需要更好地改造世界,探索和把握现存客体的本质和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既包含着一些带有普遍规律性的内容,同时还包含着一些需要根据历史条件的变化和实践活动的具体特点进行完善和发展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恩格斯公开声明:“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条,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存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我们在认识和改造现存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客观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新的社会实践中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