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人的权利“性格是人的守护神”[1]——赫拉克利特从公元前6世纪后半叶开始,希腊开始向自己最强盛的时期迈进,无论是政治、军事、文化、哲学还是艺术。这一切为希腊的民主制度铺平了道路。希腊全面走向自己的辉煌时期。几乎不停歇的战火、毁坏的城郭、征服者的荣耀不断在唤醒沉睡的记忆,引发出对毕达哥拉斯主义的怀疑。......
2025-10-01
第五章 亚里士多德的形式
“我可怜的是他的人,而不是他的品性。”[1]
——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希腊相对和平的时期,他的“理念”世界也肃穆宁静。然而,理想的理智“观照”似乎注定要为严酷的现实付出代价。从公元前4世纪50年代开始,一个来自北方的势力对雅典虎视眈眈,公元前338年,马其顿王国国王菲利普和18岁的王子亚历山大率领大军南下,在科罗尼亚以摧枯拉朽之势击溃雅典和底比斯联军,亚历山大公元前336年继承王位后,公元前334年击败波斯,公元前332年战胜埃及,回师东进攻陷巴比伦,足迹直至印度河流域,建立起一个空前庞大的马其顿王国,王国持续到公元前323年33岁的亚历山大在巴比伦去世。
血与火意味的不仅仅是战争,它更是对一个时代思想的严厉拷问。希腊的先祖一直生活在动荡的生活方式中,他们从不缺乏勇气和征服的欲望。然而,在对世界本原的探究里,在对稳定生活的向往中,他们开始抵制身上的感性欲望,企图建立一个充满和谐和美德的理想国度,并终于在柏拉图的“理念”世界里完成了对尘世的思维操控。只是,经验现实的主人,真的是在人之外的某种规则吗?当人拱手把自己的主权让给一个虚拟的造物,无论是水,是火,还是美德和理念,最终总会被现实从天国拉下,让它看清自己无非是生活的工具,而不是主人。(https://www.chuimin.cn)
还在亚洲大地上奋马扬鞭的亚历山大听人说起,亚里士多德正在希腊出版著作,他马上写了一封信给自己的老师:
亚历山大致亚里斯多德:敬候祺安。你将口授的奥秘之学撰写成书以后出版,实在有欠允当。如果你所教导给我的知识全部公开,那么我对别人又怎能稳操胜券?就我的立场而论,可以在此明确相告,宁可在学问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远较权力和统治凌驾众人之上,使我感到更大的满足。亚历山大顿首。[2]
知识故其所好,学问固然重要,但它毕竟要为个人所用。亚历山大的占有欲并非美德,却是真真确确的现实。柏拉图去世后,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继承了老师的衣钵,但亚历山大的声音必然回响在他的思想里。在现实的力量铿锵作响时,高飘的思想必然会复归尘世,尽管有时并不情愿。
作为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年)深得自己老师的器重。他17岁那年从色雷斯来到雅典,[3]在柏拉图公元前387年创办的阿卡德米学院(Academy)从学二十年。据说,柏拉图称亚里士多德是真正具有才智的人,如果他不到场,他就拒绝讲课。当亚里士多德退出学园时,他还讲:“亚里士多德踢开了我,正如小雄驹踢开生养它的母亲一样。”[4]事实上,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正处于他的老师和亚历山大之间,他把老师的理念从天上拉返人间,又在现实的土壤上深埋下理念的种子。这使得他的审美经验观念具有浓重的现实气息,开始包容尘世的感性欲望,但又悄悄地把经验主体从理念交付到形式手里,继续着老师对审美经验的抽象。当然,是以一种隐蔽的形式。
相关文章
第三章人的权利“性格是人的守护神”[1]——赫拉克利特从公元前6世纪后半叶开始,希腊开始向自己最强盛的时期迈进,无论是政治、军事、文化、哲学还是艺术。这一切为希腊的民主制度铺平了道路。希腊全面走向自己的辉煌时期。几乎不停歇的战火、毁坏的城郭、征服者的荣耀不断在唤醒沉睡的记忆,引发出对毕达哥拉斯主义的怀疑。......
2025-10-01
Ⅰ.审美经验观念的抽象化阶段审美经验观念的“抽象化”阶段主要包括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三个时期。之所以说这三千多年的时间是审美经验观念的抽象化阶段,是因为在此时期,审美经验的某些形式规则被哲学抽象出来,视为经验的主体,而现实的人和感性的经验沦为某个抽象主体的附庸。至此,对审美经验的抽象达至顶峰。......
2025-10-01
但至少在这之前的某些希腊审美经验中,人们还没有忘掉认识世界,不过是为现世生存找到一处可感的福祉,正如审美经验要给创造和欣赏主体带来审美的愉悦。[24]于是,认识的目的与功能问题就出现了。是让认识的结果控制人,还是让其成为人幸福生活的手段,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走向。......
2025-10-01
第四章柏拉图的理念世界“日神把阿斯克勒普和柏拉图送给凡人,一个去挽救他们的灵魂,另一个去挽救他们的肉体。他从一个婚礼宴席进入了那座城市,这座城市是他为自己建立的,且被置于天空之中。”柏拉图所反对的审美经验则是那些模仿性的感性审美经验,这在他谈到理想国建设时表现特别突出。......
2025-10-01
他的审美“观照”说是净化说的必然前提,恐怕也是他最为推重的一种审美经验方式。把审美经验看作是那些只须“观照”的态度,是一些特殊人的权利,始作俑者恐怕正是毕达哥拉斯。观照是静默的,准确来说是不动声色,只发生在精神层次的一种交流。......
2025-10-01
审美经验不但要表现出对象的真实、比例、和谐,还要在动态中呈现出来。前者把审美经验看成是一个时间性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斗争性的过程,和毕达哥拉斯抽象的观照对比鲜明。在这种意义上,它们的审美经验观念对后世而言,主要是积极的意义。......
2025-10-01
问题是,当哲学把找到的东西当作唯一的实在,它由之所出的现实经验却沦为现象或虚幻之后,人“不仅变成了一个来到圣地朝觐的香客,而且成为这个世界上的一个未曾归化或不能归化的外乡人。”吕底亚和美狄亚人曾经过六年的会战,在最后的一次会战中,即公元前585年5月28日,之前泰勒斯事前预言的日食出现了,白天变成了黑夜,结果战争停止,双方和解。......
2025-10-01
这是以整体的和谐为目的,以对人体精准的认识为前提的。克制自己,培养某种德行,这对稍后的苏格拉底影响巨大,后者的整个哲学中心也就在这种美德的训练上面。事实上,毕达哥拉斯的数和神就已同形同性。......
2025-10-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