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大量的教学经验学习和实践,我最终认为,只有温和而坚定地站在学生面前,亲和而不亲近,严格而不严厉,明确要求,多表扬鼓励,让教师的爱变得有度,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确实,低年段的小学生无论是在哪个方面都需要老师的严格要求,以确保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但这并不意味着老师一定要严厉,教师应该用同理心正确地认识学生,用爱包容他们,逐渐引导他们走向真善美。她对“严格”二字的见解,很有道理。......
2023-07-18
目前,古根海姆博物馆正展出雕塑家约翰·张伯伦20世纪60年代到2011年创作的100件作品。
约翰·张伯伦(John Chamberlain),以使用废旧汽车部件创作抽象雕塑作品闻名全美。去世时84岁的张伯伦,几乎是单枪匹马创造了废旧汽车雕塑史上的奇迹。他通过将汽车废旧部件中的挡泥板、保险杠、车身、车门通过扭扯、折叠、挤压、焊接的方式,创作出富有诗意的抽象表现主义作品,让他的作品展览走遍欧洲和美国全境。
尤其在过去的5年中,约翰·张伯伦用老爷车废件,创作出了许多大型雕塑作品。张伯伦在2011年12月21日去世前,在纽约的谢尔特岛( Shelter Island)度过了最后的时光,身后为美国雕塑艺术留下了极为宝贵的遗产。
近半个世纪以来,张伯伦以永不停歇的创作精神,广泛利用废旧垃圾材料,如泡沫橡胶、牛皮纸袋、金属薄片、油墨布、有机玻璃创作艺术作品。他常常光顾废旧垃圾处理场,说这些人们唾弃的垃圾以其绚丽的色彩深深吸引了他。
他对废旧汽车情有独钟。那些五光十色的废旧汽车外壳在他眼里,似乎更是一件件可以随心所欲揉捏打造的艺术品材料。
张伯伦一生都在挑战关于传统的雕塑作品和油画作品之间划分的理念。他是晚期现代主义思潮雕塑家中的一位,这些艺术家将色彩看得和形式一样重要,“使整体进入色彩之中,或者使色彩进入整体”。
唐纳德·贾德在观察研究张伯伦先生早年作品的颜色后评论说:“这是典型的美国:坚硬、甜美、柔和,就像在模仿汽车城底特律穷人喜爱的玫瑰的优雅。”
很多人很难接受这些作品是艺术品的观念。人们认为艺术品,就是落在地上会摔碎的那一种。1973年,张伯伦放在芝加哥展览场地外面两件重达300磅的作品,竟被人们错当成垃圾拖走扔掉了。(www.chuimin.cn)
1956年,当他从芝加哥搬到纽约时,正是他在诗歌和雕塑上向抽象表现主义发展的时期。在纽约他见到了著名的弗朗茨·克莱恩和威廉·德·库宁。张伯伦说:“弗朗茨·克莱恩给了我结构,库宁给了我颜色。” 他的作品的色彩也深深受到艺术大师凡·高的影响。
1927年4月16日出生于罗切斯特市的张伯伦,是一个打扫沙龙的人的后代。直到他4岁,还未尝到过肉的滋味。以后父母离异,在餐馆打工的母亲带他到芝加哥,在那里照顾他的外祖母埃德娜·布朗沃勒,这在他的生活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张伯伦年轻的时候,曾经疯狂地喜欢过古典音乐。但是他深知自己才华不够,无法在这方面有所作为。1943年16岁的时候,他隐瞒自己的真实年龄参加了海军,在太平洋和地中海服役。结束自己的军人生涯后,他回到芝加哥学习美发。“从事这一职业的部分原因是容易结识更多的女性。”他说。与此同时,张伯伦进入芝加哥艺术学院(School of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学习,但是因为和指导老师发生冲突,不到一年半时间,他就离开了学校。
1955年至1956年,张伯伦进入北卡罗来纳州的黑山学院(Black Mountain College)学习。在那里认识了一些诗人,如查尔斯·奥尔森(Charles Olson)、罗伯特·克瑞里(Robert Creeley)。在60年代时还参与过制作电影。此后,张伯伦对用废弃的材料做雕塑产生了很大兴趣。他一生总不愿意只是待在一个地方,曾经先后在新墨西哥州、加州、康涅狄格州、佛罗里达州住过。因为一生嗜酒如命、脾气暴躁,他很难与人相处,一生结过四次婚,又离过两次婚。
他的作品被古根海姆博物馆、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纽约比肯博物馆等十几家博物馆收藏。他一生获得过很多荣誉,其中1993年获得新泽西国际雕塑中心终身成就大奖(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 in Contemporary Sculpture from the International Sculpture Center),1997年获得纽约全美艺术俱乐部艺术成就奖(The National Arts Club Artists Award, New York)。仅仅在今年,他的一件作品便以470万的价格售出,可见他的作品的价值。
张伯伦十分相信自己的直觉,似乎更愿意追随作品取悦自己,而不是自己取悦任何他人的感觉。“当一件雕塑作品快要完成时,你可以随意地为它添加或是减去一些东西,这几乎不会有什么差别”,“但是停止才是关键——你需要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停止。”他说。
2012年5月于纽约
有关美国,一个敢于自我唱衰的国家的文章
通过大量的教学经验学习和实践,我最终认为,只有温和而坚定地站在学生面前,亲和而不亲近,严格而不严厉,明确要求,多表扬鼓励,让教师的爱变得有度,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确实,低年段的小学生无论是在哪个方面都需要老师的严格要求,以确保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但这并不意味着老师一定要严厉,教师应该用同理心正确地认识学生,用爱包容他们,逐渐引导他们走向真善美。她对“严格”二字的见解,很有道理。......
2023-07-18
“南非大学的高等艺术教育总体上是滞后的”吗?这个问号是我加的,这篇由国内三位先生所写的《南非的生态艺术与理念》之论文的第一句话就出现了明显的判断错误。那么,在这种情形下,催生了从政府、大学教育到国民“不变是硬道理”的国家意志和“无设计的设计”。我起码看过南非主要艺术院系的教学作品,更多的时间是在美术馆看到的作品,整体的艺术生态很富有生命力和原创性。......
2023-08-31
1975年的工业文明催生了现代设计理论与实践,包括现代建筑、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等在内的西方现代设计。其中现代设计与传统设计的重要区别在于现代设计是与机器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制作与设计的分工,终于使设计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人的精神审美与行为功能需求构成了艺术设计工作的全部内容。也就是说,设计是艺术与科学的综合。......
2023-10-03
在雕塑方面,西藏艺术并非自成一派。反之,西藏艺术只是一种广大流派的组成部分。我们现在将这一流派称之为“波罗—西藏派”艺术。波罗王朝艺术和中国西藏艺术之所以富有魅力,或者说是刺激力,是因为其清新的印度裸体造型。以上关于波罗时代以及舍那时代孟加拉雕塑的论调,同样,也是尼泊尔以及中国西藏的造像,源自孟加拉艺术的最有力证明。......
2023-07-03
新媒体艺术常常呈现为一种非线性结构的超文本形式,这种非线性叙事形式始于电影的实验性探索。以非线性叙事为特征的超文本激发了用户直觉感知、跳跃性阅读和联想的能力。正如霍尔兹曼指出的,非线性语言必然导致散播。我们将沉浸在一种非线性顺序中,在我们自由探索时,链接推动我们进入故事—音响—图像—照片—视频—文字中,从一个世界来到另一个世界。......
2023-10-10
白色垃圾几乎都是可燃物,在天然堆放过程中会产生甲烷等可燃气体,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的火灾事故不断发生,时常造成重大损失。据调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的3%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4万吨;上海市生活垃圾的7%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9万吨。北京市每年废弃在环境中的塑料袋约23亿个,一次性塑料餐具约2.2亿个,废农膜约675万平方米。......
2023-10-28
《哥本哈根》与浪漫的艺术遐思当梁国庆——这位一直坚守话剧舞台上的朋友向我推荐英国作家迈克·弗雷恩的《哥本哈根》时,我并没有太以为然。国庆说,那你一定要看我演的《哥本哈根》。言归正传,我其实要说的还是《哥本哈根》。《哥本哈根》是以三个亡灵的形式开始了这一“哥本哈根之谜”的探解,剧作家迈克·弗雷恩以深刻的人性洞见与丰富的想象力,进入了那个已成历史的战争岁月,借此进行了一次极富哲学意味的探索。......
2024-01-21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常常用“偃师”“陈平造傀儡”来代表偶戏艺术的水准。但是中国偶戏大多借鉴戏曲艺术的经验,采用定形化的脸谱,作为偶人形象呈现的方式;同时借助对人体运动规律的把握,来展现偶人站立行走等体态。显然,在中国偶戏的各种形态中,除了人偶戏之外,其他偶戏品种基本上都将人隐藏于戏剧场面之外。......
2023-08-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