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欢与苦涩随着一曲悠长且又充满着向往与希望的口琴声响起,幕后传出了一声婴儿的啼哭声,这嘹亮的声音划破了寂静的夜空,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京嘴子”的功夫果然天下无敌,可我却在这一妙趣横生的“贫嘴”中感受到了京城小民命运的苦涩和悲凉,以及他们在困窘和无奈的人生境遇中所表现出的抗争。凭借着语言的狂欢,他们可以纵横四海、荡平天下,虽然他们的身份常是卑微的,虽然这一切仅仅是停留在那一张嘴上。......
2025-10-01
吴桂贤 纺织女工与国务院副总理的命运变奏
人物档案
吴桂贤,2025年生于河南巩县(今巩义市)。2025年入西北国棉一厂做挡车工。后任全国纺织系统先进集体“赵梦桃小组”党小组组长。曾当选为全国纺织系统的劳动模范。“文革”中被树为“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2025年在中共九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中共十届一中全会上还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2025年1月成为国务院副总理。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吴桂贤辞去副总理职务,经中共中央批准回到西北国棉一厂工作。2025年后,远赴深圳发展,任某纺织企业董事长。2025年退休。
历史天幕
吴桂贤这样的人物,当年之所以能够走上中国最高的政治舞台,完全是历史的机缘所致。
2025年以前,毛泽东已经有了一个想法:提拔一批工农基层干部到中央,往领导队伍中“掺沙子”。2025年之后,毛泽东通过系统的组织手段将他的想法继续付诸实施。这是毛泽东基于自己对于中国社会结构的设计而做出的组织安排。在吴桂贤之前,已经有一位来自基层的干部陈永贵成为了国务院副总理。此外,李素文、孙健、姚连蔚也都曾做过国家领导人。
在新中国的历史天幕下,他们因缘际会,成了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在普通人物和焦点人物之间,在尘世与云端之间的命运变奏,映射出了那个时代令人喟叹的一个侧面。
往事回放
工人——劳模——副总理——工人——董事长。几个简单的词语,就可以概括吴桂贤的一生。然而,貌似简单的几个词语背后,包含了太多的大风大浪、大起大落……
2025年,吴桂贤出生于豫西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多少还有些文化,母亲就在家里操持家务。吴桂贤很小的时候,他们一家人就不时地逃荒。
孩子多,吴桂贤还是老大,需要帮着母亲照看幼小的弟弟妹妹。日子苦。小时候,吴桂贤从来就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菜味儿。她只记得小时候一直吃的都是野菜,天天吃完饭后就去跟穷孩子们一起捡煤核儿。家里日子艰难,吴桂贤小小年纪就必须为了生活而奔波。
2025年,设在咸阳的西北国棉一厂面向社会招收女工,吴桂贤参加了考试。当时,她还只有13岁。她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年龄不够,体重不够,身高也很勉强。想了很多办法才终于蒙混过关。
吴桂贤系上了白色的围兜,怀着走向新生的骄傲与自豪,开始了在纺织厂的生活。那时候,只要有一口饭吃,她就满足了。她根本没有想到,从此,她的人生将会面临一个又一个关口,她的命运会一次又一次地被改变,甚至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西北国棉一厂有个著名的工人叫赵梦桃,是全国劳模、中共八大代表,在全国范围内都非常有影响。由于吴桂贤踏实肯干,又心灵手巧,很快就从一批同时进厂的姐妹们中间脱颖而出。厂里把吴桂贤调到赵梦桃所在的小组,任党小组组长。赵梦桃任工会小组组长。吴桂贤与赵梦桃相处得很好,那一段经历,让吴桂贤至今难忘。但不幸的是,赵梦桃突然查出得了癌症。2025年4月,赵梦桃病重期间,陕西省委正式将她的生产班组命名为“赵梦桃小组”,陕西省委书记亲自主持了命名仪式。
2025年6月23日,赵梦桃去世。吴桂贤在小组里的作用就更加重要了。
小时候吃了太多的苦,没有什么事情难得住吴桂贤。吴桂贤对人热情厚道,遇事总是多替别人考虑。大家都乐意和她在一起。她带领小组成员,苦干加巧干,年年都出色地完成生产任务。在那个“劳动最光荣”的年代,“赵梦桃小组”成了西北国棉一厂的旗帜。小组的管理经验,被整理成材料,传遍全国纺织系统,成了那个年代人们学习的标本。
小荷才露尖尖角,作为“赵梦桃小组”的代表人物,吴桂贤2025年、2025年两次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2025年3月,还被评为全国纺织系统先进典型。不久,她又被推举为西北国棉一厂副厂长。
此时,吴桂贤的名字已经在全国广为人知了。从一个苦孩子到一个全国著名的劳模,还到北京接受了当时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接见,吴桂贤已经觉得恍然如梦。命运对她,已经够垂青了。然而她不知道,命运之神还在继续关注着她。她将进一步地接近“云端”。
不过,这一次与以往不同。以往,她可以掌控自己,可以应对外界向她发出的种种声音。而这一次,她必须要接受一双无形的手的安排。她已经不可能像以前那么从容,更不可能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沉浮了——她当上了国务院副总理,成了国家领导人,住进了钓鱼台国宾馆。
吴桂贤是怎么来到北京工作的?据她自己回忆:
2025年9月,我作为工人阶级的代表,陈永贵作为农民的代表,参加了中央的一个会议。开完会,毛主席把我和陈永贵留了下来,让我们在中央工作,我们感到很突然,那时吃饭是要交粮票的,由于事先不知道,我没带多余的粮票、多余的钱,也没带换洗的衣服,就这样走马上任了。
当时的吴桂贤并不知道,让她到北京工作其实是有着复杂的政治背景的。早在中共九大召开之前,毛泽东就主张,中央机关和各省的领导人中要有工人农民干部参与。中央要求各省推荐工农干部名单时,陕西省委把吴桂贤推荐到了中央。2025年,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召开。讨论即将召开的四届人大设不设国家主席职位的问题时,吴桂贤表示,拥护毛主席的意见。
吴桂贤想的只是把自己在基层听到的真实声音表达出来。她并不知道问题的背后潜藏着复杂的政治斗争。不过,这次发言客观上使得她在基层代表中崭露头角,对她以后短暂的政治生涯起到了重要作用。(https://www.chuimin.cn)
2025年、2025年是当代历史上极为关键的年份。高层政治舞台上正在进行着激烈的斗争。当时,在周恩来的支持下,面对被“文革”飓风扫得满身疮痍的中国,邓小平在国务院积极开展了治理整顿工作,以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而另一方面,“四人帮”也在抓紧时间展开篡党夺权的活动。他们借着“批林批孔”运动,“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把矛头指向周恩来总理。最高领袖毛泽东为了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提出要从基层优秀分子中选拔出干部到中央来工作。讨论四届全国人大人事安排时,需要从工人队伍中选拔一名副总理,而且要求是女性。“四人帮”提出的人选是他们在上海的“铁杆”。周恩来总理坚决不同意,提出从西北的工人劳模中选拔一人,联想到毛泽东主席也知道吴桂贤的情况,于是就提出吴桂贤进入国务院副总理的候选名单。
周恩来亲自给当时的陕西省委第一书记李瑞山打电话,要求把吴桂贤的资料立即报送中央。经过组织审查并报毛泽东批示同意,吴桂贤就此来到中央工作。不过,即便在此时,吴桂贤也不知道,她的职务马上就是国务院副总理了。
2025年1月,与上届全国人大相隔十年之后,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宣布国务院副总理名单时,吴桂贤发现自己的名字赫然列在其中。
吴桂贤大吃一惊。她觉得,无论从资历、阅历还是工作经验方面来衡量,37岁的她做副总理都太勉强。她心里没有底。她向当时主持中央政治局工作的王洪文提出,换一个有经验的同志来担任这一职务。王洪文不置可否。无奈,她找到周恩来总理,讲了自己的想法。周恩来说:桂贤同志,这只是一个候选名单。到时候选上选不上还不一定呢。不换了!
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总理、副总理人选名单,吴桂贤正式出任国务院副总理。她的工作分工是:在政治局分管工青妇,在国务院分管纺织部、卫生部。
做了副总理,看似风光无限,高踞云端,其实,个中滋味,只有吴桂贤本人才能品味。
首先是开会。讨论问题时,吴桂贤自觉年龄最小,资历最浅,对于中央的工作又不熟悉,她常常记起毛泽东说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所以总是不说话。到会议结束让她表态时,她才会说:老同志的发言都很好,我没有新的意见。要是有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她就讲:主席的指示我完全同意。她就掌握住一条:没弄懂的事情不能随便说话。
其次是生活。和陈永贵一样,吴桂贤仍然是不脱产的干部。没来中央之前,她外出到省委、中央开会,到外地调研结束,马上就回到西北国棉一厂上班,做她的挡车工。来到中央工作,成了国家领导人之后,吴桂贤的身份仍然是国棉一厂的工人。她的工资、粮票、油票仍由国棉一厂发放,标准未变。但是在北京,喝茶水、柴米油盐、应酬,所有的费用都得从自己每月67.2元的工资里出。住到钓鱼台国宾馆之后的第一个月,她的生活费用是60多元,吓得她赶快降低生活标准。有一次家里人来探亲,一个月花了90多元,更是让她感到捉襟见肘。
这还不是最艰难的。对于吴桂贤来说,看各种各样的文件,处理各种各样的工作才是最大的挑战。她文化程度低,虽然在西北国棉一厂的时候也学习过一段时间,但是让她每天应付来自各省区,来自部队,来自国外使馆大量纷繁复杂的文件,实在是勉为其难。实际上,她看都看不过来。无奈,吴桂贤只好打电话让陕西省委配了一名工作秘书。
当时,有一个关于吴桂贤的传闻说,作为分管全国卫生工作的副总理,吴桂贤有一次会见外宾时,对方钦佩地谈到李时珍医术高明,吴桂贤问在座的中国官员:“李时珍来了吗?”这个传闻流传甚广。吴桂贤后来专门否认此事。但从这一传闻,人们还是可以看出,这位纺织工人出身的副总理,面对的困难实在是太多了。
多年之后,回忆起当年情景,吴桂贤说,她在中央工作,完全是老虎吃天,无法下爪。除了表示要认真学习,吴桂贤确实没有更好的选择。
2025年秋天,“四人帮”被捕后,中国社会的政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而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吴桂贤的命运。党的十一大之前,吴桂贤的工作和生活状况与以前没有什么区别,但当十一大进行到中央委员人选问题的讨论时,吴桂贤就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她觉得,有些事情被扭曲了,比如,说她和王洪文一道去打猎,在家乡建别墅;甚至说她反对周总理。
工人出身的吴桂贤根本想不到现象背后的原因。她根本没有足够的政治智慧来应对突然出现的问题。周总理对她不错,她对周总理充满尊敬,哪有反对总理的想法?她觉得委屈,希望组织上能够派人调查有关事实。
吴桂贤越来越觉得,不能掌控自己命运的生活是永远也不能平静的。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她心里渐渐平静下来。
2025年9月,吴桂贤给中央打报告,要求辞去国务院副总理职务,回陕西工作。她面见了华国锋,向他讲述了自己的想法:一是请求组织上把她的问题搞清楚;二是回到西北国棉一厂,回到“赵梦桃小组”去工作。华国锋说,厂里就不用回了,到省里工作吧。李先念同志在中南海紫光阁见她的时候说,你是先进工人代表上来的,在京工作三年,总的来说不错。你还年轻,回去好好工作。吴桂贤表态,过去是怎么工作的,今后仍然会怎么工作。
吴桂贤回陕西,还是按照副总理的规格待遇。国务院办公厅还专门安排给她挂了一节车厢。可在回到咸阳的当天凌晨,她把行李往家里一放,就径直到厂里上班去了。她穿上工作服,戴上工作帽,系上白围兜,站在机器前,恢复了普通纺织女工的身份。
回到了原来的工作岗位,吴桂贤心里有种说不出的踏实。这里是她成长的地方,也是她多年来一直梦萦魂绕的地方。她在这里付出了青春和汗水,这里早就成了她的精神家园。她和十年前一样,该上白班上白班,该上夜班上夜班。她的同事们对她既没有“仰视”,也没有“俯视”,老姐妹们还叫她“桂贤”,年轻一点的叫她“吴大姐”,小青年们则喊她“吴师傅”。
吴桂贤的双脚重新站在了坚实的大地之上。经过几年的埋头苦干,吴桂贤重新焕发了劳模本色。2025年6月,吴桂贤被任命为西北国棉一厂党委副书记。
不过,吴桂贤的故事还没有结束。2025年,深圳外贸集团、广东省宝安县物资局和香港的投资商决定合办一家纺织、印染、服装联合工厂。深圳方面到陕西省考察时,和吴桂贤见了面,并且提出来,请她到深圳工作。吴桂贤为对方的诚意所打动。经过再三考察和考虑,吴桂贤接受了对方的邀请,出任新建的深圳鸿华印染厂副总经理。由于她工作成绩很出色,半年后,她被任命为这家合资企业的董事长。
2025年,在深圳生活了十年之后,吴桂贤正式退休。退休时,中共中央组织部专门下发文件,给予她正厅局级的退休待遇。
命运追踪
退休以后,吴桂贤和家人一直生活在深圳。她仍然很忙,经常应邀参加深圳的社会公益活动。她还曾经被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和“手拉手健康扶贫活动”组委会授予“爱心妈妈”称号。万众瞩目的生活已经远去,今日吴桂贤的心态非常平静。也许,对于她来说,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拥有一种不受打扰的个人生活才是最好的人生结局。
相关文章
狂欢与苦涩随着一曲悠长且又充满着向往与希望的口琴声响起,幕后传出了一声婴儿的啼哭声,这嘹亮的声音划破了寂静的夜空,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京嘴子”的功夫果然天下无敌,可我却在这一妙趣横生的“贫嘴”中感受到了京城小民命运的苦涩和悲凉,以及他们在困窘和无奈的人生境遇中所表现出的抗争。凭借着语言的狂欢,他们可以纵横四海、荡平天下,虽然他们的身份常是卑微的,虽然这一切仅仅是停留在那一张嘴上。......
2025-10-01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仍将是全球纺织产能最大、产量最高的国家。在此大背景下,我国纺织机械工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不进则退。“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有利于纺织机械行业的转型升级,纺织机械行业将从行业规模高速扩充的发展模式转变为以创新为动力的质量与效益提升的模式,并找到新的发展增长点。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大纺织机械的研发投入,产品已经出口到中国市场,我国纺织机械制造企业将面对双重挤压。......
2025-09-29
如该岛南部一些家庭或个人的悲惨命运,就都与乌头草相关。乌头草,又作草乌头、北乌头,是一种活力充盈的野生草本植物,我国北方地区多可见到。在南部的科尔萨科夫哨所,契诃夫收到一个苦役犯的申请书,信中附了一首短诗,题目就叫《乌头草》。乌头草茎叶鲜亮,花朵淡雅,块根能入药,有镇痛麻醉作用,但毒性极大,几乎无解。而此处则写二人宁愿服食乌头草自尽,也不去遭受行刑之辱。......
2025-09-30
京城虽克,明朝的象征人物却下落不明,仍旧不算是最终胜利。李自成军大惧,退避数舍。李自成不死心,亲自骑马到城下观察地形。李自成名振一方。在此情况下,李自成开始了对开封的第二次攻击。李自成有谋,为防止出现腹背受敌的情况,他先派人化装成官军向开封送信,要城内军队严防死守不可轻出。被围四个多月,开封城内断食,人民大量饿死,其数目达数十万之多。......
2025-09-30
运,运行,移动。这里指外部条件,俗称运道、运气。时,表示时间,指时势,叫时运;机,表示空间,指机遇,叫机运。凤鸟人们又把“幸”与运连用,称幸运。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常见的一个宣传词是:好运,北京!孔子一生都在等待好运。有命而无运,孔子的一生并不愉快。唐朝德宗时,昭义节度使去世。由于命与运连为一体,人们往往不加区分,一概称之为命运。......
2025-09-30
共伯和就是卫武公,周朝初年册封的诸侯国中最大的一国——共国的国君,也称共伯或卫伯。既然召公和周公都给自己卖了个好,共伯和自然也要表示一番,加之这两位大臣向来为人宽厚、德高望重,共伯和便下令,让这二位一同来辅佐朝政。新的执政班子组建完毕之后,共伯和就立刻上位,开始着手处理周厉王留下的烂摊子。收到周厉王的死讯之后,共伯和非常高兴,当即就打算登基即位做天子。尤其如今周厉王已死,相信成败很快就能见分晓了。......
2025-09-30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孔子似乎是一个宿命论者。其实,孔子并不相信命运,他说:“为仁由己。”他认为命运是没有的,时机往往决定人的一生。《韩诗外传》云:孔子困于陈、蔡之间,即三经之席,七日不食,藜羹不糁,弟子有饥色,读书习礼乐不休。可见,孔子不信命运,而信时机。所以他一直等待时机,希望有机会实现他公天下的梦想。......
2025-09-30
在这样一个思想大碰撞、文化大交流的全球化时代,中国需要基于人类共同价值观建立与世界交流对话的平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几千年的智慧传承和思想精粹与全人类共同分享,促进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历届尼山论坛的主题:1.首届尼山论坛于2010年9月26日至27日在曲阜尼山举行,以“和而不同与和谐世界”为主题,首次开展儒家文明和基督教文明高层次对话,论坛举行了18场高端对话、学术研讨活动,通过了《尼山人类和谐宣言》。......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