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0月,朱洪山、陈亨炯和我三人,在宁属党的帮助下,从宁波家乡奔赴延安,途经武汉时,由武汉八路军办事处介绍,转到山西临汾,参加了八路军学兵队。54年过去了,朱洪山同志英勇牺牲也已40余年了,他那青春似火、坚强如钢的共产党员光辉形象,一直深深地铭记在我的心底。朱洪山、陈亨炯和我三人,在宁属地下党组织的支持帮助下,决心投奔延安。朱洪山和我就分配在这个学兵队里,并编在同一个区队。......
2023-08-24
浔江两岸传春讯
——忆三江县革命斗争的片断
梁华新
1947年9月,桂柳区工委派我到三江工作。这年上半年,广西农村爆发了多处的武装起义。桂、柳等城市的青年学生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的民主运动。城乡的斗争震撼了广西反动统治当局,他们气急败坏,对农村武装起义进行血腥镇压,对城市进步青年进行大肆的搜捕,城乡工作处于更为艰苦时期。曙光就在前面,斗争还是一个长期、残酷的过程。
我去三江前夕,陈光同志对我谈话时说:现在把你们转移到没有人认识你们的地方去,那里是三省边界啊,今后桂柳北面的武装斗争很需要经营那块结合部,你们是去开辟新区呀,先去砌块踏脚石。我感到任务重要,也十分兴奋。临走时,工委还介绍王健德同志与我同行。我与健德1946年初在平乐有组织关系,分手后就不知去向了,这次重逢,又一同派去工作,大家很高兴。我们从桂林徒步经龙胜到古宜,(我化名梁日旭,后沿用)住在古宜街尾的一户小客栈里,不几天,黄保强、林芳华(化名林萍)也由柳州到古宜。组织通过当地社会关系为我们安排了公开职业。健德、保强在县中。为减少目标,我和林萍在古宜小学。谢之雄同志先期到三江县中,不久融县工委立即抽调回去。约11月初,我们的组织关系由融县工委接上之后,之雄、润葱、韦克等同志先后到过三江和我们联系并指导工作。据当时组织告知,桂柳区工委原准备陆续派一批干部加强三江工作,后因其他原因而没有实现。由于在古宜的党员过少,又处在流动中(不久健德、保强先后调出),工委没有决定在三江成立支部,党员由我以特派员名义负责单线联系。
我们到古宜不久,就碰上国民党国大代表“竞选”的闹剧,当地各派系为争夺这一席位展开激烈的较量,实力派李青、韦健民控告支持他们的竞选对手的杨登岩等有“通共”之嫌(杨当时政治态度较开明),串通了省政法局,把杨等逮捕下狱,一时县城政治空气十分紧张。我们初到三江,立脚未稳,主要是考虑做好隐蔽,争取“立足”下来扎根。但也认为,不能因发生此事就不敢在三江开展工作。经过短期观察动静,我们看出了反动当局搞这一件事,主要是为了把竞选对方压下去,夺得国大代表席位,他们也喊喊“查禁异党活动”,其实他们在县里并没有发现目标。因此,我们采取既要隐蔽,又要积极开展工作的方针,在不暴露的原则下,按原计划要求,争取迅速打开局面。我们主要抓发现和培养当地进步青年和进行社会调查两项工作,为三江建党和武装斗争作准备。
在古宜和以后在泗里口、丹洲,我们就任教之便,经常在教师、学生和一些社会青年中传阅进步书刊,先是介绍读一般进步文艺小说、社会科学基本知识以及《大众哲学》等公开书刊,利用报刊公开报道的战讯和国内、省内发生的民主运动当做话题款谈,逐步引导提高认识,辨别是非。当启发教育比较成熟,才个别秘密传阅《新华日报》、《群众》等报刊。当时古宜小学教师如韦昌孚等,很快成为进步青年骨干,李甫华等教师接受进步思想也较快,在高年级学生中,我们通过教学适当联系形势和现实社会问题以及唱革命歌曲等,启发革命觉悟。发现有进步倾向的,则抓紧做个别提高工作。健德、保强当时在县中联系了一些进步教师如张炎忠、梁宣 和进步学生何世隆、吴仕德等,他们也很快成为骨干。
实际斗争是更能教育人的。当时古宜小学教师待遇极其微薄,每月工薪才150斤稻谷,还月月被拖欠。家庭困难教师和一批外来教师生活极为困难,有的愤而怠工停教。我们有意识引导大家揭露官府中那些中饱私囊的家伙,提高认识,进而开展有组织的斗争。当年11月,多数教师串联起来罢教,挟着校长去向教育局局长欧某请愿,直到他当面答允工薪立即兑现,大家才恢复上课,这实际是一次反饥饿斗争,由此增进了革命情感和团结。
根据形势需要,我们还进行社会调查,除了作阶级、民情等情况调查外,着重对国民党县党政当局、地方派系实力作调查,注重了解各派系代表人物的政治面目,分析他们当时局变化后的可能变化,以利于如何利用和区别对待他们。从县里的上层人物看,当时地方有两大反动派系头头——陈志鸿和韦建民,他们在当地基础盘根错节,为权位利益,都各自拉拢势力,企图压垮对方而独霸乡里。但他们对进步力量的仇视则又是统一的。一些小派人物和中间力量则游离其间,他们大都可以争取团结。外来反动人物如国民党县长覃采如(后梁志高)等主要官员,勾结当地反动势力,但都没有长久“经营”三江之计,他们都想捞一把银洋后席卷而走。这些政情信息,对我们工作是有利的,也是教育当地群众的现实教材。
我们在县城几个月,通过对国民党县党政核心的调查,基本上掌握了概貌。经向组织汇报后,根据上级意图要求,于1948年春起开始把活动伸入乡下,逐步把工作面推广。我们了解到泗里口那里青年比较集中,社会关系条件也较好,便派林芳华去泗里口与曹蔓山、曹蔓天、荣瑞华、曹竞军等一起共事,不久杨廷瑞也回泗里口家乡工作,泗里口成为我们活动的中心点。这时健德同志也转移到大德乡下去发展新点,由融县工委就近直接和他联系。我则迁到边远的八江乡,准备在侗族中心地区扎根,同时便于实地考察和掌握边境一些带地区性和民族性人物的动态。为了深入联系群众,我突击学侗话,用汉语拼音符号来注侗语语音,编成小册放在衣袋里天天背记,不到两个月就基本学会了。我们外地人突然离开县城钻到偏僻的山里去,曾引起当局和社会上一些人的注目和怀疑。我们的工作还需要“灰色”表现,于是就放出“不满县城教师待遇微薄,要去乡下挣点银洋”的言论作掩饰(乡里工薪付银元)。其实山里苛捐杂税更是多如牛毛,那里的老百姓对“学捐”也是交不起的,我在八江同样领不足工薪。当时地下党活动经费十分困难,要求有职业的党员每月按100斤大米水平过生活,余下的上交支援组织。我们除了吃饭,把剩下些钱都留着,当联络员到来联系工作时,每人能交上1、2块银洋(当时硬币很顶用,别县没有),大家能在这方面做点贡献,都感到莫大的快慰。(www.chuimin.cn)
我在八江,住在小学楼上的一间木板房里,小学和国民党乡公所共一处,最伤脑筋的是秘密文件没有个妥当的地方收藏,国民党县府军警人员来来往往“清乡”,不时还突然查户口,清查我们的住房。我把文件藏在天花板上,觉得不牢靠,又收到瓦檐下面,时时都在提心吊胆。当时的文件如:《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7年冬香港分局发出的指示、以及桂柳区工委《一月决议》等小册子。这些如果被发现,可就麻烦了。我在星期六下午就由八江往泗里口去,把新的报刊文件带到那里传阅,或去传达一些新的信息。星期天成为我们在泗里口的聚会日。从八江到泗里口要走20里山路,过两道河。夏季山洪暴发,过八江没有渡船,常常是涉水没腰过河;到浔江河的草头坪渡口,经常是碰上河水滔滔,冒险摆渡。当时一腔豪情,每想到同志们对新的油印件、手抄件或哪怕是一个信息,都是如饥似渴,嗷嗷待哺似的等待着,就什么艰险都不在话下了。
我们在乡下运用多种形式去作社会调查:较多是利用到学生家作家访;利用假日、假期远足旅行,串乡走寨;利用当地民族风俗,到当地同事、朋友、学生以至他们的亲友的家里过民族节日,贺婚吊丧等等。形式自然,既能深入群众,得到真实的第一手材料,又可广交朋友,做一做宣传工作。我们除在所在点进行外,健德同志还到过平流、独峒;我到过八斗、平流、程阳、斗江、洋溪、老堡、板必等地调查。荣瑞华、韦昌孚两同志还分别带我们到他们各自的家乡泗马、大德一带作地形调查。当年,正是三江各族人民灾难深重的岁月。国民党加紧“三征”,还借名所谓“清乡”、“铲烟草”,到处抓人罚款,大肆搜括民财。浔江、榕江两岸人民已到忍无可忍、干柴一点即燃的情境了,调查所得的材料使我们更有紧迫感,必须加速三江的革命进程啊!当时认为,三江的武装斗争宜先在南部的田寨河一带搞起据点,再向北发展为好。那里苗瑶同胞受压迫最深,生活也最苦,群众条件很好,更重要的是南部毗邻融县,利于掌握局面。后期,我们便朝着这一意向开展工作。
为了利于上下联系和掌握新形势的信息,我于1948年秋撤离八江,转移到交通较便的丹洲点工作。10月间,韦克同志通知我到融县浪保乡古蓬村黄建材家接头。黄老家是柳北地下党在融县北区的联络点,我隐蔽在他家的粮仓里住了几天,除了学习中央和上级文件外,听了韦克同志关于融县工委决定的传达,决定要求深入基层加紧扎根,迅速突破后进区;要求系统、周详地进行调查研究,加速武装斗争的各项准备工作。11月,蔓山同志到丹洲,我把当时新的形势任务和党的意图对他谈,请他回到泗里口组织学习讨论,迅速赶上形势,还把《华南人民武装斗争行动纲领》、《土地法大纲》、《广西剖视》等小册子交给他带到泗里口给那里的同志们传阅。当时,泗里口点没有党员,实际上是委托蔓山负责那个点的。
我们在丹洲期间,陈世家任小学校长,他给我们工作很多帮助和方便。当时在丹洲的进步青年有陈世裔、戴自振、赵学易,在附近乡下还有韦昌孚、邓鲁之等。高年级学生中如杨玉莹等也受启蒙。丹洲很快成为我们联系进步青年和社会人士的新点。邓鲁之和戴自振、林永东、黄维清等同志当时从百寿撤出到三江活动。他们先后在古宜、丹洲和我以及和健德同志有过多次联系,他们谈了他们在百寿和三江所联系的社会关系和工作开展情况,我们一同研究形势,商讨工作意见。在那一年多里,他们不畏艰险,奔走于三江、百寿之间,积极为武装斗争准备条件。
1949年春,三江形势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我于2月初赶赴泗里口安排工作,住在蔓天家。当时风声虽紧,但正值大年初,村里人来人往走亲戚,也就没有引起注意。我连夜与蔓山、蔓天、竞军等聚会研究局势,着重谈下步如何设法把枪支弹药搞到手,在谈论中大家还感到,三江需要搞起一个群众组织形式来团结各方面人士才好。关于此事,当时我提出请蔓山亲去古宜一趟找杨千里同志共商一下如何着手。我到古宜见杨时,他对此曾提出一个拟称为“三江新民主主义促进会”的意见。我当时认为这个名称是可以的,但具体如何搞法当晚没有谈,第二天我就赶忙下丹洲了。原来是准备回丹洲向上级汇报再议的,可是我回后,丹洲小学已发生人事变动,组织上也趁此把我调离,这事就没得顾及了。我走后,蔓山、千里同志为此事进行了一段工作。4月雷剑同志到三江,他们便在雷剑直接联系和领导下工作,我调去桂北人民解放军总队后,曾率队转战于龙胜县境和湘桂交界边区,与三江隔山相望。我们并肩作战,但因敌人的分割围剿,一直没有机会与在三江的战友重会。
(本文原刊于《柳北党史资料选篇》第2辑)
作者简介:
梁华新(1922~1989) 原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广西金秀人,壮族。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三江县特派员,桂北人民解放总队十三大队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修仁、蒙山县副县长,中共融水苗族自治县委员会书记处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广西民族学院院长,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统战部部长,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常委、秘书长,自治区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著有《柳州特支的情况》等文章。
有关广西革命回忆文选的文章
1937年10月,朱洪山、陈亨炯和我三人,在宁属党的帮助下,从宁波家乡奔赴延安,途经武汉时,由武汉八路军办事处介绍,转到山西临汾,参加了八路军学兵队。54年过去了,朱洪山同志英勇牺牲也已40余年了,他那青春似火、坚强如钢的共产党员光辉形象,一直深深地铭记在我的心底。朱洪山、陈亨炯和我三人,在宁属地下党组织的支持帮助下,决心投奔延安。朱洪山和我就分配在这个学兵队里,并编在同一个区队。......
2023-08-24
三江侗族自治县境内河网纵横密布,全县大小河流74条,总长689千米。三江侗族自治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均气温为17—19℃。1949年11月18日三江县城解放,一个月后县人民政府成立,自1955年起改为侗族自治县,2002年划为柳州市管辖。截至2020年,三江侗族自治县共设置15个乡镇,下辖160个行政村。......
2023-10-18
在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下,慈镇县的广大群众信心百倍地准备着迎接人民解放军到来。春节后,东区(慈东)民运干部组织文工队,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宣传解放战争胜利的形势。群众情绪高涨,准备迎接解放。......
2023-08-24
鸦片战争以来,浙东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此起彼伏。6月1日,中共宁波支部和团地委决定,立即恢复宁波学联活动,以中国国民党宁波临时市党部和宁波学联的名义,发起召开各人民团体紧急会议,以结成爱国统一战线。浙东人民包括慈东人民在反帝、反封建、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所表现出的不屈不挠、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革命精神和形成的光荣革命传统永远是革命事业的宝贵财富。......
2023-08-24
④那天听广播,正播《我与地坛》,不能不想起文章的作者,走了六七年的史铁生。不知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控制哪个机关,院门应声打开,客人得以进了院门又进了房门。⑩春天来了,春天读好文章,情随声来,声情并茂。春天听好文章,万物生发思念也生发,万物绽放情感也绽放,带起听者所有感觉,却无悲伤。2文章题目是“春天忆故人”,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写《我与地坛》?......
2023-07-30
杭州刺史白乐天啸傲湖山时,有野客赵羽者①,湖楼最畅,乐天常过其家,痛饮竟日,绝不分官民体。乐天即颜之曰“醉白”。当日白公,想定盘礴其下②。倪元璐《醉白楼》诗:金沙深处白公堤,太守行春信马蹄。野老偶然同一醉,山楼何必更留题。赵羽因为得以与白居易友好往来,便求他为楼阁题字。白居易一时兴起,便在匾额之上题作“醉白楼”。醉白楼坐落在茅家埠边,如今改名为吴庄。......
2023-10-09
回忆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南宁的斗争莫文骅广西,过去是封建小王朝统治的地区,政治上腐败、黑暗、落后、残酷,是全国闻名的。现在我不是来说整个革命情况,而是来回忆一下那时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南宁的斗争。回到南宁后,引起了人民的愤恨。大革命风暴吹到南宁,在共产党领导之下,共青团号召、组织全市青年投入伟大的革命斗争之中。1926年初,广东派来共产主义青年团代表,由于右派势力大,站不住脚,被赶走了。......
2024-03-31
钟一棠钟一棠,生于1914年,国家级著名中医师,抗战初在中共庄桥党支部的影响和领导下,任庄桥镇镇长,协助劝募抗卫经费、征收抗日军粮,协助成立民兵自卫队。钟一棠医师为人正直、赤诚、爱国。10月底王礼仪邀钟一棠去费市慈东办事处驻地商议劝募抗卫经费之事。在商议中,王礼仪要钟一棠在庄桥镇劝募抗卫经费六七十万元,钟表示“一定努力完成任务”。......
2023-08-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