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电力系统中频率的二次调整问题及主调频机组的作用

电力系统中频率的二次调整问题及主调频机组的作用

【摘要】:若D点固定,则当负荷增加引起转速下降时,由机组调速器自动进行“一次调整”并不能使转速完全恢复。该式也可整理为由上式可见,进行频率的二次调整并不能改变系统的单位调节功率K的数值。在有许多台机组并联运行的电力系统中当负荷变化时,配置了调速器的机组,只要还有可调的容量,都毫无例外地按静态特性参加频率的一次调整。而频率的二次调整一般只是由一台或少数几台发电机组承担,这些机组(厂)称为主调频机组(厂)。

1.调频器的工作原理

二次调频由发电机组的转速控制机构——调频器来实现。调频器由伺服电动机、蜗轮、蜗杆等装置组成。在人工手动操作或自动装置控制下,伺服电动机既可正转也可反转,因而使图6-3杠杆的D点上升或下降。若D点固定,则当负荷增加引起转速下降时,由机组调速器自动进行“一次调整”并不能使转速完全恢复。为了恢复初始的转速,可通过伺服电动机令D点上移。这时,由于F点不动,杠杆DEF便以F点为支点转动,使E点下降,错油门被打开。于是压力油进入油动机,使它的活塞向上移动,开大进汽(水)阀门,增加进汽(水)量,因而使原动机输出功率增加,机组转速随之上升。这时套筒位置较D点移动以前升高了一些,整个调速系统处于新的平衡状态。

图6-6 频率的二次调整

2.频率的二次调整过程

假定系统中只有一台发电机组向负荷供电,原始运行点为两条特性曲线PG(f)和PD(f)的交点A,系统的频率为f1,如图6-6所示。系统的负荷增加ΔPDO后,在还未进行二次调整时,运行点将移到B点,系统的频率便下降到f2。在调频器的作用下,机组的静态特性上移为P′G(f),运行点也随之转移到点B′。此时系统的频率为f′2,频率的偏移值为Δf=f′2-f1。由图6-6可见,系统的负荷的初始增量ΔPDO由三部分组成

式中 ΔPG——由二次调整而得到的发电机组的功率增量

   -KGΔf——由一次调整而得到的发电机组功率增量

   -KDΔf——由负荷本身的调节效应所得到的功率增量

式(6-12)就是有二次调整时的功率平衡方程。该式也可整理为

由上式可见,进行频率的二次调整并不能改变系统的单位调节功率K的数值。但是由于二次调整增加了发电机的出力,在同样的频率偏移下,系统能承受的负荷变化量增加了。由图6-6中的虚线可见,当二次调整所得到的发电机组功率增量能完全抵偿负荷的初始增量,即ΔPDO-ΔPG=0时,频率将维持不变(即Δf=0),这就实现了无差调节。

在有许多台机组并联运行的电力系统中当负荷变化时,配置了调速器的机组,只要还有可调的容量,都毫无例外地按静态特性参加频率的一次调整。而频率的二次调整一般只是由一台或少数几台发电机组(一个或几个电厂)承担,这些机组(厂)称为主调频机组(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