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制备泥球的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制备泥球的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摘要】:将泥团铺于玻璃板上,压延成约30 mm厚的泥饼,用直径45 mm的铁环切取5块,保存于恒温器中备用。最好用双合金属模印制泥球,这样单重和尺寸一致。把盛砂杯放在中心轴压板上,用左手握住压杆,右手旋开制动螺丝,让中心轴慢慢下降,直至不再下降为止。若下沉的深度小于10 mm则表示含水率低于液限,应将试样取出,置于调泥皿中,加入少量水重新调和,重新进行实验。

1.可塑性指标法

(1)将500 g通过0.5 mm孔径筛的土(也可直接取用生产中使用的原料),加入适量的水充分调和捏练使其成为具有正常工作稠度的致密泥团。将泥团铺于玻璃板上,压延成约30 mm厚的泥饼,用直径45 mm的铁环切取5块,保存于恒温器中备用。

(2)泥块用手搓成圆球,球面要求光滑无裂纹,球的直径45 mm,为了使手掌不致在搓泥时消耗泥料水分和沾污泥球表面,搓泥球前要先用湿毛巾擦手或戴上薄膜塑料手套。最好用双合金属模印制泥球,这样单重和尺寸一致。

(3)按先后顺序把圆球放在压球式塑性仪座板的中心,右手旋开框架上指紧螺钉,让中心轴慢慢放下,至下压板刚接触泥球为止,从中心轴标尺上读取泥球直径。

(4)把盛砂杯放在中心轴压板上,用左手握住压杆,右手旋开制动螺丝,让中心轴慢慢下降,直至不再下降为止。

(5)打开盛铅丸漏斗开关(滑架板),让铅丸落入盛铅丸容器中,逐渐对泥球加压,这时要注意观察泥球的变形情况,可以从正面和镜中观察。随着铅丸重量不断增加,泥球逐渐变形至一定程度后出现裂纹,一发现裂纹时,立即按动按钮开关,利用电磁铁迅速关闭盛铅丸料斗开关,锁紧指紧螺钉,读取泥球的高度数值,称取铅丸重量(加上压杆、盛铅丸容器等重量为800 g)

(6)将试样取下置于预先称量恒重并编好号的称量瓶中,迅速称重,然后放入烘箱中,在105℃~110℃下烘干至恒重,置于干燥器中冷却后称重。

2.可塑性指数法

(1)液限测定

①在调泥皿内将泥料逐渐加水调成较正常工作稠度稀一些的均匀泥料,试验前,将制备好的泥料仔细拌匀,用刮刀分层将其装入试样杯中,每装一层轻轻敲击一次,以除去泥料中的气泡,最后用刮刀刮去多余的泥料,使泥料与试样杯平,置于试样底座上。

②取出华氏平衡锥,用布擦净锥尖,并涂以少量凡士林,用手拿住平衡锥手柄轻轻放在泥料面上,让其自由下沉(用手防止歪斜),15 s后读数。

③若锥体下沉的深度均为10 mm,即表示达到了液限,则可测定其含水率。若下沉的深度小于10 mm则表示含水率低于液限,应将试样取出,置于调泥皿中,加入少量水重新调和(或用湿布捏练),重新进行实验。若下沉的深度大于10 mm,则将试样取出置于调泥皿中,用刮刀多加搅拌(或用干布捏练),等水分合适后再进行测定。

④取测定水分的试样前,先刮去表面一层(约2~3 mm),再用刮刀挖取15 g左右的试样,置于预先称量恒重并已编号的称量瓶中,称重后于105℃~110℃下烘至恒重,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重(准确至0.01 g),每个试样应平行测定五个。

(2)塑性测定

①取一小块可塑泥料在毛玻璃板上,用手掌轻轻滚搓成直径3 mm的泥条,若泥条没有断裂现象,可用手将泥条搓成一团反复揉捏,以减少含水率,然后再以上法滚搓,直至泥条搓成直径3 mm左右而自然断裂成长度为10 mm左右时表示达到塑限水分。

②迅速将5 g~10 g搓断泥条装入预先称重的称量瓶中,放入烘箱内于105℃~110℃下烘至恒重,冷却至室温称重(准确至0.01 g)

③为了检查滚搓成直径3 mm自然断裂成长度为10 mm左右的泥条是否达到塑性限度,可以将断裂的泥条进行捏练,此时应不能再捏成泥团,而是呈松散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