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相声”考略关于“相声”一词的由来,侯宝林、薛宝琨、汪景寿、李万鹏合著的《相声溯源》和《相声艺术论集》中已作了详尽的论证,梳理出“像生——象声——相声”的发展线索,而具体到相声的形成和成长阶段,正是从“象声”向“相声”过渡而最后定名为“相声”的过程。“象声”,又称“隔壁象声”,早在明代即已盛行。从一个人模拟口技的“象声”演变成单口笑话,就改称之为相声。......
2024-06-06
第四节 从相声《买猴》谈起
相声以讽刺为特长。前边已经对相声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挥的战斗作用作了介绍。那么,新时代的相声还需要不需要讽刺?应该如何对待讽刺?这是当时的人们所关注的问题,也是许多有识的作家所共同思考的问题。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期和中期,何迟、冯不异、孙秀汶、郎德沣等文艺工作者大胆地步入新领域,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讽刺人民内部矛盾的相声,如《买猴》、《开会迷》、《飞油壶》、《夜行记》、《住医院》、《妙手成患》、《打百分》、《服务态度》等,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双百”方针促进了文艺思想的活跃和解放,讽刺型相声得到了人们的肯定。郭志刚等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把《买猴》看作“打破了只准‘歌颂’不准‘暴露’的禁区”,“以社会主义主人翁的姿态,大胆干预生活,尖锐提出现实中的问题,指出生活激流中的暗礁,呼唤和鼓舞人民与种种阻碍我们事业前进的丑恶现象作斗争,以推动历史的前进”。反映现实生活的相声是文学艺术中的先锋。从相声史的角度看,《买猴》是“相声反映人民内部矛盾的突破口”(《相声艺术论》)。
《买猴》是何迟于1953年创作,马三立加工修改,由马三立、张庆森表演的。刘宝瑞、郭全宝表演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录制实况广播。何迟早在晋察冀边区时就从事民间文艺写作,1949年到天津市以后,除了相声和其他的曲艺作品外,还写过不少京剧、评剧、话剧、电影剧本。他的相声创作以辛辣的讽刺自成一格。《买猴》是他的第十二段相声作品。关于《买猴》的创作经过,何迟在《何迟自传》中说:
1953年,我听了天津市委组织部长的一个报告,其中谈到商业部门的一些混乱现象。听到有些干部不负责任,造成极其惊人的浪费,我感到非常痛心。我想,我虽不是商业部门的干部,但也有责任协助党解决这个问题。我本来打算为此写个话剧,或者是写个活报剧,但苦于没有恰当的题材而无从着手。有一天和同志们闲谈,作家艾文会告诉我一件事:天津市有一个公司打算买二十箱猴牌肥皂(猴牌肥皂是擦机器用的特制肥皂),结果阴差阳错却买回了两只猴。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我觉得这个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是一个很好的相声题材,于是,在我的头脑里就跳出个“马大哈”来。
《买猴》经马三立再度加工搬上舞台以后,引起了空前的反响。载于《文艺报》的《关于〈买猴〉的争论》一文介绍说:
相声《买猴》(作者何迟)于1954年11月在《沈阳日报》上发表以后,曾先后在《旅大文艺》、《北京日报》、《剧本》月刊、《中国建设》(英文版)和苏联《鳄鱼》画报等刊物上刊载(这中间曾有过若干修改),各通俗读物出版社曾印单行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天津等地电台也都广播过这个相声。在群众中间,《买猴》影响很大,各地报刊、广播电台经常收到群众对这个相声的意见,各地群众文娱活动中也经常演出这个节目。作品中的主角马大哈几乎成为人所共知的名字,在群众中还流行了这一类的话:“你真是个马大哈!”“我又办了一件马大哈的事!”有些企业单位在听了《买猴》以后,还结合工作检查了马虎作风。
但是,随着社会反响的扩大,也出现了对这段相声的反感和批评,在各地文艺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剧本》月刊编辑部曾收到许多读者来信,其中否定《买猴》的意见占半数以上。1955年初,该编辑部为此召开了一次讽刺剧座谈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虽然接到很多听众点播《买猴》的要求,但担心讽刺过头,夸张过火,会在政治上造成不良影响,播播停停,犹豫不定。1956年1月,中国曲艺研究会对优秀曲艺作品进行评奖,以及同年3月的青年文学创作者会议曲艺组、理论组等的讨论中,《买猴》都引起了争论,意见分歧很大。1956年5月,《文艺报》围绕《买猴》组织了四次讨论会,分四期共刊载了作家、评论家、干部以及读者的十四篇不同意见的文章。讨论伊始,否定意见占多数,他们的主要论点是:作品中没有正面人物、正面力量,以对待敌人的办法对待人民内部的缺点,内容不真实,夸张没有根据等。有些极端的意见还认为作品污蔑了新社会的商业工作者和百货公司,给社会主义抹黑。到后来,肯定意见越来越多。赵树理(化名“王甲土”)、老舍、侯宝林等都从维护讽刺文学的角度,给《买猴》以高度评价。讨论以何迟本人的长文《我怎样写并怎样认识〈买猴〉》收尾。在文章中,何迟一一反驳了否定《买猴》的意见。主要内容是:
一、“马大哈”干出来的各种荒诞事都取材于当时商业部门中出现过的事故,是有事实根据的。(www.chuimin.cn)
二、喜剧、讽刺型相声都是把丑恶事物揭露给人看的,对人民内部的缺点也如此。《买猴》把生活中的“马大哈”思想提出来,以引起观众哄堂大笑的方式加以鞭挞、肃清。这种笑就是作者和观众的正面力量,有着建设作用和战斗作用。不必要在作品中再设计正面人物来批判“马大哈”。
三、相声的容量不大,又必须使观众连续发笑,相声作者在生活真实基础上,对所要描写的人和事物集中加以幻化、推测、夸张,是必要的。作品中的夸张是把“马大哈”确实存在并对社会起着不良影响的事实鲜明地表现出来的手段,体现了艺术真实。
四、有些人没有对作品加以具体分析,就给作者以教条主义式的批评,对于发展讽刺文学,是没有好处的。
文章从各种样式的讽刺文学出发,讲述相声艺术的特殊性,很有说服力。作为学术讨论,《文艺报》对《买猴》存在的问题没有作明确的结论。
1957年,由于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双百”方针受到挫伤,政治运动开始代替了学术讨论。老舍说:“欣赏讽刺文学是我们的民主精神的一种表现。”但在当时的气氛下,讽刺文学的发展受到阻碍。何迟因包括《买猴》在内的一系列讽刺型相声于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接着又在“文革”中受到批判。《买猴》的表演者马三立也受到了同样的遭遇。直到1978年拨乱反正以后,相声《买猴》才恢复演出。1979年初,何迟和马三立相继得到平反。
今天,还有一些人对讽刺过于敏感,动辄“对号入座”。还有一些涉及社会上敏感问题的相声因此夭折,一些相声作者对创作讽刺型相声有所顾虑。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应该从当年《买猴》问题中吸取经验教训,让相声这朵讽刺艺术之花健康成长。
有关中国相声史的文章
第一章“相声”考略关于“相声”一词的由来,侯宝林、薛宝琨、汪景寿、李万鹏合著的《相声溯源》和《相声艺术论集》中已作了详尽的论证,梳理出“像生——象声——相声”的发展线索,而具体到相声的形成和成长阶段,正是从“象声”向“相声”过渡而最后定名为“相声”的过程。“象声”,又称“隔壁象声”,早在明代即已盛行。从一个人模拟口技的“象声”演变成单口笑话,就改称之为相声。......
2024-06-06
这则笑话演化成为单口相声,就是刘宝瑞的《慈禧入宫》。这则笑话后来进一步演化,就是张述今创作的脍炙人口的相声《装小嘴》。拿相声和笑话作比较,二者的主旨和轮廓大致相同,都是以讽刺和幽默见长的喜剧风格的艺术,具有明显的传承关系。笑话和相声之间的传承关系更多地表现在艺术手法方面,兹略举数端如下:一、“歪讲”。......
2024-06-06
有人把“俳优”看作是“古代的相声”,只不过是比喻的说法。“俳优”发端于前,相声发展于后,二者之间显然存在着一定的渊源关系。如果说“俳优”蕴涵着某些相声的因素,无疑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新中国成立以后,“俳优”发端而为传统相声所继承的讽刺传统,不但没有削弱,而且有了长足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
2024-06-06
不过,相声与抗战宣传的结合使得相声的社会效能和普及面得到了提高和扩大,为新中国成立后相声进一步向全国普及奠定了基础。朝鲜战争期间,抗美援朝宣传队对相声向全国的普及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2024-06-06
当时人们把他们称为“俳优”。到唐代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参军戏”的表演形式。滑稽戏到元代,为中国戏剧的成熟提供了丰富的营养,而且保留和发展了滑稽讽刺的传统、插科打诨的方式。相声的讽刺矛头可以指向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现的相声中,涌现了一大批歌颂性的段子。也可以说,注重娱乐功能的相声更加接近和更加能够发挥相声这一曲艺类型的本质特性,有着更大的存在空间。......
2023-11-18
第九章优秀传统相声具有优秀的艺术传统。下面结合相声成长时期的一些情况略述相声艺术的优秀传统。官吏横征暴敛,人民怨声载道。九门提督衙门在鼓楼前帽儿胡同口内。直到1910年,善耆卸去九门提督的职务,禁令才无形中取消,李德钖等相声艺人又逐渐回到北京。通过嬉笑怒骂,抒发了对反动统治的不满。“九一八事变”以后,蒋介石提出“不抵抗主义”,汪精卫则扬言“中日开战,三个月中国必亡”,把大片国土拱手让给日本帝国主义者。......
2024-06-06
参军戏的对话法,也很像现在的相声。唐“参军戏”与相声近似乃至酷似属于客观存在,在这方面,不同论者之间并无分歧,而分歧在于“说法”和“现身”方面。因此,“参军戏”和相声之间的渊源关系是应当予以肯定的。具体说来,上一节归纳的“参军戏”的特点都在后世相声中有着鲜明的体现,在侯宝林、薛宝琨、汪景寿、李万鹏所著《相声溯源》中有阐明,可参照。与唐“参军戏”一脉相承的宋“滑稽戏”也与相声艺术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
2024-06-06
这里的“学像生”、“乔像生”当指宋代百戏中的技艺。“纽元子”不仅会“学像生”,而且还会兼及声音模拟和世态模仿的多种技艺,对后世的相声艺术影响很大。属于模仿世态的可以“学乡谈”为例。......
2024-06-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