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世界科幻文学简史的价值

世界科幻文学简史的价值

【摘要】:六、本书的价值以中文形式出版的科幻史著作,本书并非第一部。这本书收集、整理了截止到当时的中文科幻资料,包括中外名家、名作。首先,本书从中国人的角度来叙述世界科幻史。但对于我们则不同,科幻如何在这些亚洲国家生根开花,对中国科幻的成长有着直接的参考价值。《彩图科幻百科》与《科幻小说史》介绍了俄罗斯、日本、甚至印度等非西方国家的科幻作品,但就是没有提到中国。

六、本书的价值

以中文形式出版的科幻史著作,本书并非第一部。早在八十年代初,笔者就读过一本译自日文的世界科幻经典导读著作,里面有七百多篇世界科幻名作的故事梗概。由于是日本人写的,那本书留给日本科幻作品不少篇幅。笔者对世界科幻名家名作的粗糙了解就是这本书提供的。可惜年代久远,不光书找不到了,连书名和作者我都想不起来了。

福建少儿出版社出版的《科幻之路》,后来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再版,它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部科幻史佳作。编写者詹姆斯·冈恩曾为美国科幻协会主席,是当代许多重大科幻事件的亲历者,也是书中介绍的众多作家的朋友和同事。这部作品拥有第一手资料的价值,是其他著作无法超越的。

还有两本重要的外国科幻史图书也已经出版了。它们分别是英国约翰·克卢特编写的《彩图科幻百科》,英国亚当·罗伯茨编写的《科幻小说史》。尤其是后者,由于资料新、观点系统、翻译也不错,出版以后便赢得圈内不少好评。作者与我同为六〇后,许多视角是相同的。

中国人也发表过自己视角写成的科幻史文字。早在八十年代,叶永烈等人便以文章的形式简介过世界科幻史。二〇〇〇年,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了《科幻爱好者手册》,周孟璞主编,姚海军、星河等著。这本书收集、整理了截止到当时的中文科幻资料,包括中外名家、名作。中国科幻学术研究的先驱吴岩在《科幻文学理论和学科体系建设》中,杨鹏在《科幻类型学》中都对中外科幻史进行了介绍。

上述作品都有其独到之处,也令笔者获益匪浅。那么,再写一本科幻文学史,又能给各位读者提供什么新东西呢?

首先,本书从中国人的角度来叙述世界科幻史。它会提到各个时期科幻作品对中国的影响。当我们进入中小学校园,看到孩子们把世界科幻名著藏在课桌里和老师捉迷藏时,我们必须知道,是什么力量驱使他们这样做。

是的,和中国人此前写过的任何领域的世界史一样,如果不是科幻文学正在对中国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为什么要花力气去研究和介绍它呢?(www.chuimin.cn)

其次,本书有一个以贯之的主题——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时刻决定着科幻文艺的发展变化。这在上述作品里提得都不够。作者们通常只是简单提一下某个时代科学发展的大背景,然后就集中介绍该时代的名家名作,这和主流文学理论家研究文学流派的作法并无不同。

本书则尝试从科学的诞生过程、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伪科学、反科学思潮等现象中寻找科幻文学发展、演变的动力。科幻界同仁普遍有这种感觉:科幻到今天已经停滞了,不知道今后的创作之路该往哪里走,甚至怀疑科幻是不是一头将要灭亡的文学恐龙。要回答这些问题,只分析作家和作品是远远不够的。这些都只是种子,而科幻赖以生存的阳光是现实中的科学事业本身。

再次,科幻绝非只有科学这个父亲,还要有文学这个母亲才能被孕育出来。事实上,并没有多少职业科学家在写科幻。即使有人写过,除了美国的卡尔·萨根,中国的潘家铮等寥寥几人,成就也普遍不高。绝大部分科幻作家还都是文人,平时生活在文人圈子里。对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平时接触到的人文学者远多于科学家。他们的科幻创作深受同时代文学潮流的影响,这些影响也必须在一部科幻史中进行分析。

还有,本书用相当篇幅介绍了日本、印度、泰国,甚至朝鲜等亚洲国家的科幻文学。对于身处“科幻核心地带”的英美研究者来说,这些“科幻边缘地带”的作家和作品没有多少研究价值。但对于我们则不同,科幻如何在这些亚洲国家生根开花,对中国科幻的成长有着直接的参考价值。

最后,本书当然会有一切翻译过来的外国科幻史著作都不会有的内容,那就是中国科幻文学史本身。《彩图科幻百科》与《科幻小说史》介绍了俄罗斯、日本、甚至印度等非西方国家的科幻作品,但就是没有提到中国。我认为这是它们最大的遗憾。绝不仅仅因为我是个中国人才这么说,更是因为中国很可能是下一个科幻大国,甚至是世界科幻的又一个中心。就像二十年前那些没想到中国会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西方人一样,上面两位作者显然也没注意到中国科幻有着多么巨大的潜力。

这种潜力真得有吗?没有吗?

且看本书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