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能源替代的价格先兆当一种能源被另一种新能源替代前,价格往往是极其敏感的信号,旧能源的价格一般会出现剧烈波动的过程,这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自然结果,通常可看作是能源替代进程的先兆。英国人当时为应对那场空前的能源危机而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与此同时,价格因素也并非能源替代发生过程的唯一表征。在两次能源转换的初期,替代能源的价格都是绝对廉价的,具有天然的价格优势。......
2025-10-01
2.石油能源中心的转移
正是由于石油独一无二的战略价值,它才会与国际政治如此紧密地结合。现如今,全球社会频频被有关石油政治的重磅新闻所轰炸。伊朗核查久拖未决,伊朗遭攻传言不止;巴以局势持续动荡,以军部队枕戈待旦;非洲油田时常遇袭,恐怖主义阴云不散;美俄石油暗战不断,委内瑞拉大放厥词。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这分明就是一出出石油纷争的火热大戏。而这样的场面几乎每天都在连轴式地上演,石油政治的圈子注定不寂寞,人们似乎也已习惯了这种嘈杂与纷扰。但在喧嚣与聒噪的背后,石油能源中心或许已悄然发生着转移。
历史上看,全球能源中心曾多次发生转移,石油的能源中心地位也是在历经一百多年发展的情况下,才逐渐演变成当前的格局。今天,从北非的马格里布到波斯湾,从波斯湾到里海,从里海到外高加索,再到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理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石油资源富集带。这个地理带蕴藏了全球近70%的石油储量。在这种意义上,可以把北非一波斯湾里海一俄罗斯称为“全球石油供应的心脏地带”,而中东地区就是这一心脏地带的中心。。围绕着这一中心地带,则形成了两个环形石油需求圈,第一环包括北美、南美、北非、南太平洋的大片区域;第二环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和整个欧洲大陆地区。再次细分又会划归出两大区块,那就是以北美、亚太、西欧地区为主的全球石油消费区和以欧佩克石油输出国为主的全球石油储产区。目前,北美地区是世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区,亚太地区位居第二,西欧地区居第三。这三个区域占全球石油消费总量的近80%,而其石油产出量仅占全球总产量的20%左右。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的石油消费量不到10%,而这些石油输出国的总产量却占全球的60%以上。可见,全球的石油消费区与产出区严重错位和失衡,这是全球社会围绕着石油权益所展开的争夺愈加激烈的根源所在。
从对石油资源掌控的角度来看,石油能源中心正发生着转移,从石油生产区的中东转向石油消费区的美国。伊朗就是美国贯彻既定的石油地缘政治路线,实现全球石油霸权的过程中尚未除去的最后一块绊脚石。那么,为了铲除伊朗这块顽石,美国是否会孤注一掷、放手一战呢?相关的政治舆论一直被白宫所时不时营造着。
伊拉克战争以后,以伊朗为靶心的中东地缘政治风险开始日益积聚。伊朗核问题的久拖不决,已经成为左右华盛顿与德黑兰之间政治风向的最大变数。如果美国选择对伊朗动武,那么,阻止伊朗拥有核武器将是美国最大的借口。从利益指向上分析,美国在成功地解决了所谓的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后,顺势解决伊朗核武器问题,便成为了美国推进其石油地缘政治路线的最优选择。但对俄罗斯、中国、欧盟而言,这却是他们面临的不优选择,至少是次优选择。两害相权取其轻,俄、中、欧三方对伊朗核问题的具体回应和表态已经说明了利益所在。在俄、中、法三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政治掣肘和外交斡旋下,表面上围绕核权益,实则为了石油权益,利益多方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明争暗夺,伊朗也变成了多方力量长时间角力的战场。这场马拉松式的政治较量,一持续就是5年,目前依然没有结束的迹象。伊朗核问题看起来远比伊拉克问题复杂,由于牵扯到众多的利益攸关方,美国单靠自身的力量,似乎已无益于问题的真正解决。
然而,不要忘记国际政治的风云莫测,事态往往在看似不可能的时候出现转机。当美国最终不胜其烦,仅存的耐心被无休止的斡旋和调停消磨殆尽时,是否会再次冒天下之大不韦,像攻打伊拉克那样,单方面对伊朗开战呢?完全不排除这样的可能。从大的层面上说,美国在俄罗斯、中国周边区域不断制造事端,其实就是在分散中、俄两国的注意力。或许在各方都认为海湾风平浪静,伊朗安全无虞时,美国攻打伊朗的号角就会在不经意间突然吹响。(https://www.chuimin.cn)
有不少人将国际社会近几年发生的各种乱象与战争联系起来,货币战争、粮食战争、石油战争等新词汇、新思维也是不绝于耳,甚至还有人断言次贷危机是美国主导的一场惊天阴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质疑未尝不合乎情理。美国打赢了阿富汗、伊拉克两场战争,输了的却是全世界。全球许多国家,即使再远离战场,再逃避纷争,也都在这两场战争中不同程度地受损。高昂的战争开销令美国纳税人瞠目结舌,但最终的结局却是由全世界埋单,这就是国际油价暴涨、次贷危机爆发的内在逻辑。换句话说,美国通过货币贬值、石油涨价、推销次贷等一系列变本加厉的手段“搜刮”了全世界,最终来填平两场战争留下的巨额亏空,也包括美国人多年来寅吃卯粮所欠下的部分债务赤字。假如事实真相确实如此,那与其说是阴谋,更不如说是阳谋。因为这些谋略并不算太新颖,美国先前用石油武器打击前苏联,用汇率武器重创日本,想必世人对此并不健忘。只不过美国这次布下的棋局太大、太深奥,大多数人看不懂,更看不远罢了。因而才会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被眼花缭乱的表象蒙蔽了双眼。
借助这一系列阳谋,美国在“自残”的同时,顺道也“残害”了俄罗斯、中国、欧盟等强劲的对手。这看起来不是“共赢”而是“共输”的下下之策。但国际政治尔虞我诈、纷繁复杂,远甚于我们的想象。此外,国家层面上的利益之争本来就是综合实力的较量,比拼的不仅是打击对手的能力,更包括抗打击的能力。更直白地说,就是打别人的同时,也能挨住别人的打。或许这也可以看作是《孙子兵法》中所说的“致人而不致于人”的另类解读吧。
对于“桀骜不驯”的伊朗现政权,美国一直有着武力打击的政治考量,军事战略上也多有准备。但美国之所以迟迟未采取行动,一方面在于美国投鼠忌器,对开战后的局面掌控上存有顾虑;另一方面在于多方力量的制衡,尤其是俄、中两国明确的反战态度。至于未来美国是否会变换方式,邀请其“中东代理人”以色列来打头阵解决伊朗问题,还是利用伊朗国内的宗教派系之争,在体制内部培植代理人,这些都只是具体的战术问题了。美国“驯服”伊朗的大战略是一贯的,打击伊朗是迟早的事,不会随白宫政府的更迭而改变。而从美国的对立面,伊朗的角度来看,伊朗之所以排除一切纷扰,执意开发核设施,正源于其潜在的疑虑和危机感,这种忧患意识铭刻于心,实难消除,旁观者并不一定能真正理解,或许只有处于漩涡中心的伊朗才能切实体会得出。
上一轮的国际石油期货超级牛市始于美伊战争的枪声。无独有偶,新的美伊战争(美国伊朗)或者将会开启新一轮超级牛市的序幕,美国庞大的战争开销或者再次要寻找到埋单者。如果美国叉一次胜利,那么则意味着美国对全球石油资源的掌控与布局基本完成。美国驯服伊朗之日将是石油能源中心从中东全面转向美国之时。全球石油资源的争夺看起来就是这么残酷。石油政治的逻辑准则已经与动物世界的丛林法则别无二致,本质上都是我为刀俎,人为鱼肉的生死对决。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四面出击,俄、中、日等全球大国会无动于哀,甘受美国的掌控吗?答案不言而喻。
石油并不是唯一的能源中心,新的战场已经开辟。
相关文章
2.能源替代的价格先兆当一种能源被另一种新能源替代前,价格往往是极其敏感的信号,旧能源的价格一般会出现剧烈波动的过程,这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自然结果,通常可看作是能源替代进程的先兆。英国人当时为应对那场空前的能源危机而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与此同时,价格因素也并非能源替代发生过程的唯一表征。在两次能源转换的初期,替代能源的价格都是绝对廉价的,具有天然的价格优势。......
2025-10-01
4.别把石油太当事在石油的地位如日中天地的今天,贬低石油的重要性无疑要冒极大的风险,因为顺势而为总是比逆势而动来得简单与自然。现代社会恰好相反,战争的重要目的之一便是石油。人类社会多年来一直倡导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呼吁推动石油替代能源的开发工作。替代能源依然处于边缘的境地,石油危机的阴霾依然萦绕在旁。别把石油太当回事,这是摆脱石油依赖的第一步。......
2025-10-01
3.能源更替的规律使然石油如此重要,以至于对石油的替代显得困难重重。能源更替的规律简而言之就是:人类利用能源的过程从低品位能源向高品位能源,从低清洁能源向高清洁能源演进。当然,这里没有考虑氢能源生产获取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正是由于能源更替的客观规律使然,石油替代煤炭从而成为人类社会主导能源的步伐才如此轻便,同时也促进了人类社会向更高文明形态的更迭与转变。......
2025-10-01
后来,由于中东的廉价石油流入国际市场,“绿色的油库”曾一度被人们遗忘。我国是研究油料植物较早的国家之一,但由于食油缺乏,油料作物得先满足人民日常生活食油所需,作为燃料的为数不多。不过,亦有一些地区的农村,在农忙季节,因柴油缺乏也曾以植物油代替柴油,也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果。可以预计,随着石油资源的消耗,石油产量的下降,人类终将打开“绿色的油库”,为满足社会对液态燃料的日益增多的需要。......
2025-09-30
1.失衡的石油产耗在石油极其漫长的形成过程中,地质沉积的作用功不可没。如果将地球形成的石油总资源在时间上进行简单折算,那么8500万桶的巨量石油被“生产”出来相当于地球耗时一万年。从严格的实验科学意义上说,石油完全可以“人工生产”。这种收益与代价之间严重失衡的矛盾难以调和,以至于成为了人造石油在大规模应用方面逾越不了的鸿沟。......
2025-10-01
3.石油循环的断想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与观察中,形成了一种用循环演化观念看待事物变化的自然观。中国古人关于周期循环演化的朴素思想具有一定的辩证意义。这正说明了古人循环运动观念的合理性。在石油的获取和利用上,我们要感恩大自然这个伟大的造物主,感谢其对于人类的慷慨与厚爱。那么,对于置身其中的我们人类而言,循环本身就是可怕的,或者也是可悲的。......
2025-10-01
4.石油政治大牌局21世纪开启的新一轮油价狂飙的大戏,不知叉隐匿着多少不为人晓的秘密?虽说石油价格形成的过程是个多方参与的大合唱,但指挥棒却牢牢握在美国人手中。如果按照利益指向划分和敲定博弈的各方,全球石油涨价的过程更像是一个大牌局。高昂的油价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会大大增加石油消费的成本。作为世界上石油进口和石油消耗最大的国家,高油价看起来与美国的利益指向并不一致,美国似乎是高油价的最大受害者。......
2025-10-01
5.石油的多面相石油的形成过程至今仍存在着多个未知数。即使对于石油有机成因论这种有多种证据印证其合理性的理论而言,依然存在未解之处。上述两条特点已经成为判定石油来源是否为有机成因的重要依据。石油具有多种面相,石油的成因只是它的多种面相中的一个,是自然的面相。而石油的社会面相才更是纷繁复杂,由于其浸染了人类本身的理性与欲望,因此更显得扑朔迷离、难以捉摸。......
2025-10-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