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第四届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等四大国际论坛综述:合作、变革和可持续发展

第四届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等四大国际论坛综述:合作、变革和可持续发展

【摘要】:合作·变革·可持续发展——第四届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等四个国际论坛综述龙小农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研究员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和网络新媒体迅猛发展的冲击,高校之间、媒体之间、高校与媒体之间如何合作求应变之道,确保自身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合作·变革·可持续发展——第四届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等四个国际论坛综述

龙小农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研究员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和网络新媒体迅猛发展的冲击,高校之间、媒体之间、高校与媒体之间如何合作求应变之道,确保自身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2025年9月16日,第四届“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第二届“私立大学生态环境及发展战略国际论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论坛及“中外报刊比较研究论坛”四个高端国际论坛在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举行,其共同的主题就是“合作·变革·可持续发展”,各论坛的具体议题则是对该核心主题的分解。“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以“大学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女性领导力”为议题,具体涉及大学与女性教育发展、大学与女性人才培养、女校长的影响力形成研究、大学女校长的职业发展、女校长与女性领导力、女校长的领导之路、高等教育发展模式探索、大学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之路等话题。“私立大学生态环境及发展战略国际论坛”旨在探讨金融危机背景下私立大学如何适应生态环境的变化,如何实现自身变革和可持续发展,从而把握发展机遇和趋势,谋求合作解决问题之道。“媒介与女性”教席论坛旨在探讨如何克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增强中外教席间的合作,以追求多元文化的和谐共生。“中外报刊比较研究论坛”则探讨网络新媒体时代传统纸质媒体的发展方向,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报刊走向世界。

开幕式及论坛主题报告会

四个国际论坛共有来自世界五大洲52个国家与地区的两百多位大学校长、专家学者与会。全国政协、中宣部、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等中央部委领导,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领导,中国传媒大学等单位领导到场祝贺并致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顾秀莲、许嘉璐等领导向论坛的召开发来贺信。

全国政协副主席林文漪,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中宣部副部级干部、《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张虎生,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柳斌,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江苏省副省长曹卫星,韩国高等教育财团总长金在烈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词,阐述了自己对女性领导力、传媒影响力、高校可持续发展等议题的观点,指出了教育、传媒与女性事业之间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高度肯定了“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在国际教育界产生的重要影响和积极意义,希望国际教育界在未来的发展中能有更加紧密的合作,女性力量在传媒与教育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中国传媒大学名誉校长、南广学院院长、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组委会主席刘继南教授,代表论坛主办方向来自52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校长、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刘继南院长在发言中指出,“大学的现代性危机”是当今高校遭遇的共同挑战。在危机常态化和大学功能异化的背景下,大学如何整合、善用校内外资源,实现风险最小化和办学效益最大化;如何在社会大变革、大发展中坚守大学精神与学术理念,确保可持续发展,“变革是大学化解危机、永葆活力的法宝”,“合作是大学共荣共赢、持续发展的途径”。

在随后举行的主题报告会上,出席四个国际论坛的嘉宾代表,加拿大肯考迪亚大学校长伍兹伍斯、日本城西大学教育集团董事长水田宗子、英国白金汉大学校长特伦斯·凯利、北京大学副校长岳素兰、美国马里兰大学圣玛丽学院院长简·欧布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芬兰坦佩雷大学“全球在线教育”教席主持人瓦瑞斯、乌干达布斯特玛大学校长玛丽·欧夸科尔,分别作了题为“战略领导:社会变革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老龄化社会下女性高等教育问题”、“私立大学生态环境及战略发展”、“女性领导力的三个基本要素”、“女性培养”、“多元文化世界中的传播与新文化”、“21世纪非洲高等教育的特点和趋势”的主题发言。

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

第四届“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有来自中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印度、澳大利亚、意大利、韩国等40多个国家与地区120余位大学女校长与会。论坛围绕当今世界女性领导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现状、女性领导在教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女性受教育权利与职业规划、女性在高层领导中比例失调的原因与对策分析、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现状和改革方向、大学管理应该如何适应目前的教育生态环境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为世界高校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献计献策。

在围绕“女性领导力”进行讨论时,芬兰中奥斯托波斯尼亚应用科学大学校长玛加·丽莎藤胡宁在发言中指出,现代技术特别是电子商务对女性领导力提升有重要作用。中国东北电力大学党委书记赵淑华与韩国淑明女子大学校长韩荣宝一致认为,女性领导力应通过女性独立独到的魅力来实现。面对日益开放的国际环境,韩国淑明女子大学率先专门开设了女性领导力专业,以培养国际化的女性领导人。意大利波尔察诺自由大学副校长加百利·库斯塔彻认为,女性领导力毫不逊色于男性,并具有男性无法比拟的性格优越性,女性可以通过“示弱”的方式来施展其力量,并能改善男性领导死板的形象。她认为,女性必须获得同男性平等的机会,至少30%的女性应该获得担任社会重要职位的权利。加拿大里加娜大学校长薇安妮·提蒙斯在介绍女性校长经验时,指出女性校长在国内外不同领域存在的尴尬处境。法国巴黎第十一大学名誉校长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理工大学前校长表示在本国也有着相同情况。但是,与会嘉宾在交流时表示,她们有信心通过国际女校长的同心协力为提高女性领导力贡献一份力量。

针对女性领导数量偏少、女性工资薪酬偏低等社会问题,与会者认为,要提升女性的社会地位,必须克服传统和偏见,加大对女性受教育的投入,建立世界女性领导中心,提高女性的凝聚力和亲和力,推进男女平等的进程,搭建展示女性能力的平台,大胆使用女性领导,打破女性担任领导职务的“玻璃天花板”,设置女性晋升、晋职的“绿色通道”。

在围绕“大学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议题进行讨论时,与会者就全球金融危机大背景下高等教育,尤其是私立大学资金筹措等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四川大学副校长陈爱民认为,为避免民办高校沦为高等教育体制中的“怪胎”,中国的独立学院应联合起来,创办具有“国际水平、中国特色”的中国式小常青藤大学,促使中国独立学院逐步走向规范和健康。为避免高校教育商业化,大学教育重点应该放在应用研究上,大学在与企业合作中要保留自身“话语权”。艺术类院校办学要按照艺术环境来改革等观点也是论坛嘉宾思想碰撞出的火花。

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2025年发起,至今已成功举办四届,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现已成为国际高等教育女性领导开展交流与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也是全球大学校长展现自身智慧与才华的一个重要平台。

私立大学生态环境及发展战略国际论坛

为深入探讨私立大学的大学生态环境及发展战略,第二届私立大学生态环境及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在南广学院再次开坛。本届论坛延续上一届论坛的主题,就“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办学经费筹措与管理”、“政策环境变迁与大学发展战略”两个议题进行深入研讨。(https://www.chuimin.cn)

法国计算机尖端科学学校校长吉勒·科拓斯、英国白金汉大学校长特伦斯·凯利、印度TERI大学副校长P.P.Bhojvaid、日本大学校长酒井健夫、马来西亚多媒体大学校长扎哈林·余叟夫、越南新闻传播学院科技管理系主任黄安、台湾世新大学校长赖鼎铭、澳门高等教师学院副院长常文光、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龚放、上海电影艺术学院副院长是科圣、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副院长丁海宴等出席了论坛。与会代表围绕“21世纪大学发展战略模式”、“金融危机背景下私立大学的经费筹措及管理”、“老龄少子化背景下私立大学的生源问题”、“私立大学发展特性与使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私立大学发展战略”等私立高等教育的前沿话题展开了热烈的专题研讨。

本届论坛分专题报告和分议题研讨两部分进行。专题报告围绕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及特点、学位制度的历史沿革、大学的功能定位及变迁,尤其是私立大学的发展历程及地位、私立大学发展的生态环境及发展战略发言。分议题研讨围绕私立大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私立大学的发展策略与路径,私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私立大学的学生管理及就业指导,私立大学的筹资渠道、资金管理与使用,大学校长的办学理念、治校方略、成功之道和最深感悟发

本届论坛系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五周年校庆系列特色活动之一,其意义在于凸显这所快速成长、富有特色的中国民办大学的样本价值,汇聚全球高等教育精英,共商中外私立大学发展大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从事私立高等教育的专家学者包括管理者和研究者搭建了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相互砥砺的沟通交流平台,不仅让大家相互分享了经验和智慧,也加深了各私立大学之间的共识和友谊。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将私立大学国际性对话的广度和深度推进到一个新的层次和高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论坛

为加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席合作,促进文化交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女性”教席国际论坛在南广学院行政楼201会议室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教席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北亚分部联合举办,旨在探讨如何克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加强中外教席间的合作,以追求多元文化的和谐共生。

来自芬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保加利亚、南非、秘鲁、危地马拉、阿根廷、爱沙尼亚、苏丹等10个国家的12位教席围绕“传媒嬗变与女性发展”和“文化多元与教席合作”等专题展开了深入的互动和探讨,并就“传媒镜像下的女性呈现”、“北京+15“教席合作与发展”和“新技术与全球化”等四个分论题进行了小组讨论。教席的设立,不仅体现了世界经验的构成与分享,也为性别平等主流化建设以及国际国内各种资源的优势整合提供了平台。

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助理、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主任刘利群教授主持。刘利群教授开场便提出了“媒介与女性”领域的空白性,阐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的四大目标是:致力于做媒介与女性研究的集大成者、媒介与女性教育理念的先行者、媒介与女性理论的身体力行者以及媒体社会性别意识的守望者。“文化多元与教席合作”和“传媒嬗变与女性发展”是本届论坛研讨的主要话题。河海大学任立良、南非的梵克森·班达、保加利亚的明卡·兹拉蒂娃、秘鲁的哈维尔·普洛特塞尔、危地马拉的安娜贝拉·格瑞克、阿根廷的格劳丽亚·邦德尔、爱沙尼亚的苏列文·瓦德安、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联酋)的瑞姆·欧贝黛特分别作主题发言,对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席的发展进行了阐述。

秘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传播与文化”教席代表哈维尔·普洛特塞尔以秘鲁为例介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传播与文化上的影响。《中国妇女报》总编卢小飞,印度经济学家、研究员波南·苏丽,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社会学所所长王金玲,苏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女性与科技”教席法蒂玛·阿布杜拉·穆哈穆德,清华大学教授刘兵,《新闻战线》主编黄竞仪,吉林大学副教授于天罡,北京出版社编审丁宁,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办公室主任张银俊,华人世界咨询文化传播网主编虞宝竹等数位媒介与女性研究的中外专家学者,就“促进妇女更多地参与媒体、利用媒体表达意见与参与决策、促进媒体对妇女做出均衡和非规定型的描绘”发表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体会。清华大学刘兵教授用一口流利的英语诠释了自己《女性主义科学传播与地方性知识》的论题,赢得了与会者的广泛认同。

近年来,“媒介与女性”工作呈现出用国际化的视野关注本土现实;把科学研究、教育和产业培训紧密结合起来;关注边缘女性,使她们得到更好的发展等特点。本届论坛的召开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加强联系合作提供了平台,媒介与女性的研究工作也有望与媒体业界搭建一个交流发展的平台。

中外报刊比较研究论坛

第六届中外报刊比较研究论坛汇集报刊精英,共话党报发展。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和编辑出版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中国环境报》社长兼总编辑杨明森主持了论坛。本届论坛以中外报刊比较为议题,围绕当前报刊的改革实践和发展趋势、热点问题和理论研究前沿话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展开了业界、学界与管理界的多维探讨,以期在观照当今世界报刊发展形态变化的大背景下,通过搭建中外报刊对比研究的理论平台,有效促进中外报刊的理论研讨和业务交流,探索传统纸质媒体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推动中国报刊走向世界。金融危机和新媒体迅猛发展对党报党刊的冲击成为论坛讨论的热点话题。

来自《人民日报》、《新华日报》、中国传媒大学等16家国内主流媒体、重点高校的专家学者和来自朝鲜、法国、白俄罗斯等9个国家的新闻业界学界人士与会。与会代表结合自身办报实践,畅谈了各自的办报理念和发展模式,交流了办报经验和成果,并就传统纸质媒体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报刊媒体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与意见。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报业应有文化创新思路。《新华日报》总编辑周跃敏围绕办报理念的创新畅谈了《新华日报》的开放意识,他认为“应该以果敢开放的意识为江苏读者打开世界之窗”。台湾传播管理研究会理事长杨志弘的观点与周跃敏不谋而合,他指出,当前报业面临重大挑战,年轻读者的迅速流失、高成本、高污染、时效性落后于新媒体都成了限制报业发展的瓶颈,“报业应该有创新的思路,唯有创新,才有出路”。尽管报业面临很多挑战,但与会代表认为,传统报业依旧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公信力,报业还拥有其他媒体不可取代的独特优势。新疆经济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苏继赏以新疆经济报传媒集团利用境外发行的报刊,在新疆“7·5”事件中用大量的新闻事实和现场图片及时向国外读者说明事实真相为例阐述了这一点。与会嘉宾普遍认为,传统报纸在深度报道上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党报公信力不容小觑,而这也应该成为报业创新的基础。

本届论坛是“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的年会论坛,又是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主办的研究党报现实与发展的高级学术论坛。首届年会于2025年9月举行,至今已成功举办六届,现已成为我国党报党刊研究领域最为重要的学术盛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