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眼界狭隘与孤陋寡闻的罪魁祸首

眼界狭隘与孤陋寡闻的罪魁祸首

【摘要】:眼界狭隘的人,就像瞎子,经常看不见事情的真相;孤陋寡闻的人就像傻子,经常悟不出事情的本质。因为眼界狭隘和孤陋寡闻,所以很多人经常迷茫.经常走弯路,经常多疑,经常贫困,可以说,眼界狭隘和孤陋寡闻,是一切不幸的罪魁祸首。"于是因为孤陋寡闻而枉送了性命。可是当我们走入社会,才发现我们当中的大部分人都是井底之蛙。我差点当场崩溃,于是又接着问你们还听过谁?

眼界狭隘的人,就像瞎子,经常看不见事情的真相;孤陋寡闻的人就像傻子,经常悟不出事情的本质。因为眼界狭隘和孤陋寡闻,所以很多人经常迷茫.经常走弯路,经常多疑,经常贫困,可以说,眼界狭隘和孤陋寡闻,是一切不幸的罪魁祸首。

 晚清有些义和团人士没见过枪炮,只看见洋人站在对面开枪,自己这边的人就一个个倒下,于是他们说:" 此乃妖术也,当以狗血破之。"于是因为孤陋寡闻而枉送了性命。

我们在小学课本里学过《坐井观天》这篇文章,当时我们都觉得这只井底之蛙很蠢,因为它孤陋寡闻,没见过什么世面,就认为天跟井口一样大。可是当我们走入社会,才发现我们当中的大部分人都是井底之蛙。

我在有些讲座中提及乔布斯、柳传志和马云的时候,很多学校大学生竟然一脸茫然,于是我问他们,听过这几个名字的举手,结果寥寥无几,然后我不得不间, 你们听过谁?台下齐声回答:“毛泽东!”我差点当场崩溃,于是又接着问你们还听过谁?" 结果他们的答案是:“我们还听过玉长喜(因为做英语四六级模拟卷的缘故)!"我听完后窒息着在胸口划了一个十字, 说了一声"阿门"!

我曾经在一所大学担任模拟应聘大赛评委,一名大学生从主持人手里抽签拿到一个即兴演讲题目,当主持人念出题目"请比较芙蓉姐姐和凤姐的异同"时,该大学生竟然两眼发直,后来她要求换一个题目,当她说她"没听说过芙蓉姐姐和凤姐,所以设法做出比较"时,台下唏嘘一片,我当时也是目瞪口呆,因为连我这种对八卦毫无兴趣的"上了年纪"的人都听说过这几个人,她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竟然没有听说过。我不是说她非得要熟悉这两个人,但我觉得"没听说"就从侧面反映出一个人与社会结合的紧密度了。

如果说因为对八卦娱乐新闻不感兴趣,所以没听过芙蓉姐姐和凤姐,尚情有可原,但当一个大学生问我"百度在哪里"时,其孤陋寡闻之严重,恐怕是"惊天地泣鬼神"了。

当然,有些人跟我说:“这不是真的,怎么可能有这种大学生呢?”这时候我就会问他:“你知道答案吗?”'他大声而响亮地回答:“我当然知道啊,不就是那些企业家和娱乐新闻嘛。"然后我问他:“那你爷爷奶奶知道吗?”他若有所思地回答:“他们应该不知道吧,可是爷爷奶奶怎么能和大学生相比呢。"我说:“那你就错了,很多大学生就是爷爷奶奶,我说的是在思想观念或者某些见识上,基本没有什么区别。你要走出自己的圈子,去了解广大基层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

就在2011年我们组织的大学生北京商业实战活动中,一个女生跟我抱怨:“我们在卖给别人矿泉水时,别人都没听过软实力,也不知道我们是软实力学员,那我怎么跟他们做生意啊!" 我没有回答她的问题,而是直接问她:“你大一的吧!" 她吃惊地问我:“你怎么知道》" 我说:“如果不是大一的人问我这种很幼稚的问题,我就会把他批一顿。谁说‘人家没昕过你'就没法做生意了呢?你买菜的时候都知道菜贩子是谁吗?你坐出租车的时候知道的土司机是谁吗?你买衣服的时候知道营业员是谁吗?"我很奇怪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都想不通。

我经常说,很多人读了这么多年书,把思维能力这种软实力给读没了。

我们在高中都背过鸦片战争的意义, 但是有几个人认真思考过,鸦片战争为什么有那个意义?大部分学生都是拿着课本不加思考照单全收一通死背。

我们在高中都做过抛物线公式的数学题目, 但是谁认真思考过,这个抛物线公式在生活中到底用在哪里呢?大部分学生都是拿着这个题目一通死做,做完一道再一道。

很多学生天天上课,却不晓得这门课有什么意义,就在那里抄笔记,背答案,这都是缺乏思维能力的表现。

相对而言,国外比较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位美国妈妈画了一个圈圈问儿子,这是什么? 儿子回答:“是零。"妈妈提示他:“你再看看,看它还是什么?”结果儿子还是说零。"后来这位妈妈很生气,就把学校告上法庭并且赢了官司。这位妈妈的理由是学校把她儿子给教蠢了,教的没有创新思维能力了。因为她儿子读书之前,看见圈圈就会说这是鸡蛋、是太阳、是月亮、是石头、是地球,但上学之后,圈圈就只是零了。

在应试教育的摧残下,中国人何时才能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呢?何时才能注重这种质疑能力的培养呢?大部分人没有教材就不知道如何学习,没有标准答案就不会做题,没有模板就不会做求职简历,这种死记硬背的考试机器一旦走向工作岗位,遇到问题时,要么喜欢找老板要"标准答案”,要么茫然不知所措。

我经常说,好学校与差学校有很多的不同,比如大师的级别和数量不一样, 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说过:“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我认为其中还有一个不同,就是看讲座数量的多少。很多知名学府每周都有十来场名家大师的讲座,虽然他们思想不同, 但兼容并蓄,学生听多了,见识自然也广了。但差学校则不然,他们喜欢闭门封校,严禁思想进入,因为无知者总觉得很多思想就是传销,所以一律封杀;或者他们认为学生变得没头没脑更好管理,思想激进反而难以驯服。至于学生前途,他们是管不了这么多的。所以这些学校一年到头都没一个人去讲座,更没有什么学术交流活动,而这里的学生往往也夜郎自大,自我感觉良好。我还听一个校长是这么讲的,“叫外面的教授来讲干吗,自己学校的老师就可以, 实在不行我就亲自上台讲" 。呜呼,有校长如此,学生完蛋也!

 有人会说,就算没有见识,孤陋寡闻,思想幼稚,做一只井底之蛙,自得其乐,那也不是挺好的吗?当然,换一种人生观来看,似乎也挺好的。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这是不好的。因为没有眼界和思维,就会迷茫。

迷茫,基本都是因为眼界有限、信息面有限。比如你胡乱填报了专业志愿;比如你胡乱考证,因为你并不知道这个证书对你的作用;比如你胡乱考研,因为你不知道考研的出路。有一个学生兴高采烈地跑过来告诉我,说他被"保研"了。我一听,很难过地说,你死定了, 我为你默哀三分钟。这个同学又说,你知道吗?是免费的。我说, 免费有什么了不起,你给我发工资我都不去。最后他说,我考上了研,我爸妈很高兴。我说那你让他们高兴吧,你自己痛苦吧。我为什么要给他默哀三分钟呢?因为根据之前我对他的了解, 他的性格、他的专业、他的条件,都不适合读研。他读研的理由也可笑:竟然是因为保研免费、爸妈高兴。(www.chuimin.cn)

眼界和思维有限,就会格局狭隘。在我很小的时候, 我关心的事情和我妈妈一样,都是哪一天要买酱油了,哪只鸡不吃食了,哪个邻居说了什么话了。现在我早对这类事情没有了兴趣,因为我更关心别的事情,但我妈妈依然关注这些事情,并时不时地提起这些事情。我在想, 这跟她的生活圈子有很大关系,生活圈子就决定了一个人的眼界,因为你看到的事情就那么多,所以你关心的事情也就只有那么多了。我们很多大学生何尝不是眼界狭隘而导致格局低下呢?很多同学为了入党、担任干部、拿奖学金、评荣誉,在那个小圈子里争得死去活来。

眼界和思维有限,就会用愚蠢的方式来做事。我在读大学的时候,由于刚来城市的缘故,眼界也很狭隘。那时候电脑并不普遍,更不知道一个叫做U 盘的东西,而MP3、MP4 那是后来的东西了。于是我家装修的时候,为了让书房电脑里的歌曲在客厅的电视机里播放,我废了九牛二虎之力在地下埋了一根十多米长的音频线,从书房一直扯到客厅。正当我洋洋得意于我的"创作"时,我听别人说用一个U盘就可以直接把电脑里的歌曲拷贝到电视机里播放,于是我就傻眼了。从那以后我就深刻地意识到一个人的见识是多么的重要。后来, 我发现很多大学生也在犯着我当年眼界狭隘的错误, 比如他们不知道当地的图书馆在哪里,或者不知道怎么坐车去人才服务中心,他们就会直接打电话给我。其实我也不清楚,于是告诉他们,可以上网查或者拨打114这其实是一个很常识性的问题,但我见过很多同学不知道或者没有上网查东西的习惯,没有自己收集信息的习惯,他们更习惯张口就问。这是这么多年的灌输式教育造成的。"张口就问"这种习惯,在学校或许会得到褒奖,但在公司里,却会死得很惨。

眼界有限,就会思维能力有限,然后基本的问题都无法解决。有个学生问他的心理老师:“我现在在街上走着感到不安,这社会充满贪婪和邪恶,怎么办?"当这位心理老师把这些问题转述给我时,我无语了。不是不让学生问问题,而是我觉得这些问题, 作为一个大学生是应该能自己解决的,这是自我调整能力,但很多大学生连这种最基本的问题都没法解决。

当个人眼界和思维能力有限的时候,他就会经常被别人影响,盲目跟凤,因为没思想的人是最容易被别人影响的。比如有些人考研要看有多少人,考证要看报名人数,参加活动也要看报名人数,上厕所都喜欢拉一个人去,这种人就是没脑袋地跟风。当一个人跟风跟久了, 难免会跟错,或者被骗, 这时候这帮见识有限的人就会变得多疑起来:"凡是我没听过的,都是你的错;凡是我没见过的,都不是好人。"

关于思维幼稚的情况在生活中时有发生。在做软实力过程中,因为软实力毕竟是一个新概念,很多人没听说过,也绝不会认为软实力是一个好东西。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那些没脑袋的人们见到陌生的事物,第一反应是猜疑,第二反应是抵制,比如当年只要共产党军队进村,老百姓就回家关门了。这一点在日心说与地心说的较量中也体现得颇为明显。但是当这些没脑袋的人看到一个熟悉的事物时,他们就会觉得很熟悉很亲切很值得信赖。比如, 与一种没听过名字的洗发水相比,顾客更愿意买明星代言的洗发水。我经常在想,你认识这个明星和你买那个洗发水有什么鸟关系呢?这两者之间的唯一关系就是一个人收了代言费而已。

虽然我们的大学都是分专业教育, 但是现在有识之士越来越提倡通识教育。虽然现在很多岗位要求扎实的专业技能,但我认为专业技能虽然可以让你立足,但如果同时拥有眼界和思维,则可以让人更好地发展。

我一直在想,当一个人没有什么见识,没见过什么世面的时候, 会是什么样于呢?

假如毛泽东一辈子没有走出韶山冲,他会是一个什么人呢?他会是一个农民还是一个开国主席?假如他没有来长沙,怎么会和蔡和森他们成立新民学会?假如他没有去北京,怎么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思想影响?假如他没有去上海,怎么会结识那么多仁人志士?

史玉柱天马行空的创造性思维让人叹服,这点可以从一个很小的细节——他如何用有限的资金推广脑白金项目——看出来。当时他的目标是要"进攻"上海:在上海卖脑白金。但他只有50万元启动资金,元法进攻大城市。于是选择从中心城市上海边缘的小城镇江阴入手。根据史玉柱的分析, 江阴是江苏省的一个县银市, 地处苏南,而苏南地区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购买力强,城市密集,离上海、南京又很近。在江阴这样的县级市启动,投入的广告成本不会超过10万元,而10万元在上海不够做一个版的报纸广告。

就是从这样一个细节,我们都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见识。如果史玉柱没听过江阴或者对江阴不熟悉,他会选择怎么做呢?我同时在想,秋收起义之后毛泽东带领八百人的队伍去井冈山开辟根据地,为什么选择井冈山呢?如果他不选择井冈山又会是什么结果呢?我觉得,不管是史玉柱选择江阴还是毛泽东选择井冈山,这都是眼界,可是我们很多学生,除了知道几个专业知识,还知道什么呢?

传说诸葛亮在茅庐中就能做出三分天下的策略,这是建立在眼界上的,假如他孤陋寡闻,不知道曹操孙权袁绍刘表董卓刘备为何物,能做出这样的策略吗?传说中他经常打胜仗,是因为他除了懂兵法,他还精通心理学,懂风土人情、天文地理、五行八卦、奇门遁甲,如果他像我们现在某些大学生一样,只埋头学一个专业技能,他还能做出这么大的事情出来吗?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也是一个思维奇才,他自己也说:“我这个人比较好幻想,我的导师和朋友们常对我说,你这个人如果停止了creatlVe(创造性的)想法,就一点价值也没有了,我这个人就是这样,三天内没有新主意,我就会很难过。"但仅仅思维活跃并不够,思维的力量必须借助于眼界才有用。马云之所以选择在互联网创业,是因为他在西雅图做翻译时发现了当时互联网上中国企业资料稀少的问题,然后他将这个问题变成了商机。所以说,一个思维活跃的人眼界开阔之后,才会有更大的作为,而一个眼界开阔的人,思维也不会幼稚到哪里去。

以前我总将"男孩子要穷养,女孩子要富养"这句话当做笑谈,但后来却慢慢感觉这句老百姓的经验之谈有一定的道理。为什么女孩子要富养?就是让她多见点世面,不然很容易因一点点小诱惑就把持不住自己了(虽然把持不住自己有很多原因,但世面见得少肯定也是因素之一)

我经常说,我们父母那一辈的大学生,只要埋头读书就行了,因为国家给他们安排工作,所以自己只要"负责"读书就行。而现在社会形势不同了,工作是自己找的,所以现代大学生,要一只眼睛读书,一只眼睛看社会,根据社会形势来调整自己的方向,根据社会需要来更新自己的知识。现在的人为什么都普遍迷茫?很多时候都是因为眼界有限,所以我经常说, 比鬼更吓人的是孤陋寡闻。

很多人并不知道眼界的重要性,也不知道从别人身上吸取经验,所以很多人经常是"高中过完了才知道高中应该怎么过,大学过完了才知道大学应该怎么过,人生过完了才知道人生应该怎么过”,的倩况啊!

无数大学生总是在反复询问:读大学到底读什么?我的一再的回答是:读大学不仅仅是为了学习那些专业技能,参加那些考级考证,读大学主要是读思维, 这是大学生区别于那些技工和考试机器的地方。而思维怎么读?思维除了来自于课本知识,更来自于经验、经历、信息、眼界及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