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许多人都持有这样的看法:既然理论已经受到了实践的检验,那么,它们就是绝对正确的真理了。其实不然,任何真理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超过这个范围,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上述实例说明了真理是具有相对性的。任何真理都反映了一定的客观内容,不可抹杀,所以说,它是绝对的;任何真理又都有一定的范围,一定的界限,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所以说,它是相对的。绝对真理是相对真理的总和。......
2025-09-30
◇伊壁鸠鲁要人们学会过幸福生活
伊壁鸠鲁的伦理学主要是讨论如何对待生、死和神的问题。
伊壁鸠鲁对生的看法是怎样的呢?他批判了当时在一部分人中间存在的厌恶生存的思想。当时有的人甚至认为最好不出世,“如果出世了,就赶快进阴曹地府去吧”。针对这种悲观厌世思想,伊壁鸠鲁特别强调人生的意义,要人们学会过幸福生活。什么是他说的幸福生活呢?他认为:“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目的。”
当然,他也不是把一切快乐都看成是幸福。当某些快乐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痛苦时,我们就应该放弃这些快乐;相反地,如果我们忍受一时的痛苦可以换来更大的快乐,我们就认为这种痛苦比一些快乐还好。
基于这样一种考虑,他反对放荡者的快乐或肉体享受的快乐。他认为,不断地饮酒取乐,享受童子与妇人的欢乐,或享用有鱼的盛筵,以及其他的珍馐美馔,都不能使生活幸福,所以这些快乐都是不足取的。
他要人们选取的快乐,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在快乐的选取上,他要人们谨慎。他特别强调谨慎的作用。他说:“谨慎是最高的善。”没有谨慎就不可能有幸福生活。
为了求得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必须对欲望加以取舍。对既非自然又非必需的欲望,如荣誉,决不能屈服;对自然而非必需的欲望,如对一些高级食品的渴望,偶尔可以顺从一下;对自然而又必需的欲望,如饥渴时对面包和水的需求,是要满足的。他认为,只要对这三种欲望采取这三种态度,身体就有可能无痛苦,灵魂就有可能无纷扰。
为了求得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各种美德也是需要的。伊壁鸠鲁认为,各种美德都与愉快的生活共存,愉快的生活是不可能与各种美德分开的。在美德中,友谊对人生的幸福特别重要,因为友谊最能增进人生的安全。同样地,他认为只有正大光明地、正当地活着,才有可能愉快地生活。(https://www.chuimin.cn)
伊壁鸠鲁本人不仅以这些思想教导他的学生,而且他本人也努力实践这些思想,甚至反对他的人也承认他是一位热忱的朋友。
许多学者对伊壁鸠鲁的温和,以及他对长辈的尊敬,对兄弟的慷慨,对所有人的仁厚,给以热忱的赞扬。
为了求得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伊壁鸠鲁认为,人们相互约定避免彼此伤害和尊重相互利益是非常必需的。有了这样一个约定,也就有了公正。人们就可以惩罚那些违反相互约定的人了。
他的这个思想是“社会契约论”的萌芽。马克思曾经指出,国家起源于人们相互间的契约。这种观点就是伊壁鸠鲁最先提出来的。伊壁鸠鲁虽然把求得个人快乐作为生活的目的,但他决不像攻击他的人所说的那样,既不是一个纵欲主义者,也不是一个唯我主义者。应该肯定,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的伦理学,与当时在一部分人中间存在的骄奢淫逸或悲观厌世的人生观相比是有积极意义的。
下面,我们再谈谈伊壁鸠鲁对死的看法。当时许多人把死亡看成最大的灾难,整日渴望着不死,对死亡的恐惧经常挂在心上。他认为,死亡是整个身体分解了,灵魂分散开了,所以,要习惯于相信死亡是一件和我们毫不相干的事。因为一切善恶吉凶都在感觉中,而死亡不过是感觉的丧失。人们应该对人生有死亡这件事愉快起来,从对于不死的渴望中解放出来。
据说,伊壁鸠鲁本人就以十分平静的心情对待他自己的死。在他死的那天,他还给朋友写了信。信中说道:“在我一生中真正幸福的这个日子,在我即将死去的时刻,我给你写这封信。”他洗了个温水澡,喝了一杯酒,就安静地死去了。
我们看到,伊壁鸠鲁既不把死看成是最大的灾难,也没有把死看成是摆脱人生灾难的最好途径。他是以一种比较正视现实的态度来看待死的。
相关文章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许多人都持有这样的看法:既然理论已经受到了实践的检验,那么,它们就是绝对正确的真理了。其实不然,任何真理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超过这个范围,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上述实例说明了真理是具有相对性的。任何真理都反映了一定的客观内容,不可抹杀,所以说,它是绝对的;任何真理又都有一定的范围,一定的界限,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所以说,它是相对的。绝对真理是相对真理的总和。......
2025-09-30
◇逻辑就是教人如何思考的一门工具性的学问很多人都喜欢《福尔摩斯探案集》等电影和推理小说。这些影片、小说之所以引人入胜,不仅仅因为它们情节惊险曲折,悬念迭起,更重要的是人们为其中细致的观察、缜密的推理所折服。《福尔摩斯探案集》一开始有这样一个情节:当华生医生第一次见到福尔摩斯时,福尔摩斯一开口就说:“我看得出,你到过阿富汗。”华生医生很惊异,后来他对福尔摩斯说:“没问题,一定有人告诉过你。”......
2025-09-30
◇哲学是思考和“讲道理”的艺术意大利的伟大学者维科曾说:“诗人可以说是人类的感官,而哲学家就是人类的理智。诗人凭凡俗的智慧来感觉,哲学家凭玄奥的智慧去理解。”每个哲学家面对哲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大不相同,因此才有那么多的哲学流派,如果要说有什么共同点的话,那就是“讲道理”。哲学家讲出来的东西,要想称得上是“道理”,那就得是有条不紊、合乎理性的。......
2025-09-30
◇要全面、准确、恰如其分地反映事物判断是对事物的情况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一个判断虽然正确地反映了事物的局部情况,但从事物的全局、整体、全过程来看,具有片面性,这样的判断尽管真实、正确,但不够恰当。逻辑学要求我们作出的判断应是真实的、正确的和恰当的。结果扶出来的是“机不可失”四个字。这里,算命先生就是利用“机不可失”可表达不同的判断来糊弄陈济棠的。......
2025-09-30
◇从一般原理推出个别结论的演绎法在科学研究中还经常使用一种与归纳法相反的推理方法,这就是演绎法。演绎法的主要形式是三段论。所谓四概念的错误,就是指在一个三段论中出现了四个不同的概念。这个三段论的结论显然是错误的,但其两个前提都是真的。这样,以其作为中项,也就无法将大项和小项必然地联系起来,从而推出正确的结论。因此,两个特称前提是无法得出必然结论的。......
2025-09-30
◇笛卡儿的第一条哲学原理“我思故我在”,是17世纪法国著名哲学家笛卡儿的第一条哲学原理。“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儿建立整个思想体系的第一哲学原理。笛卡尔称这部分观念为“天赋观念”。笛卡尔在哲学上是二元论者,并把上帝看作造物主。但笛卡尔在自然科学范围内却是一个机械论者,这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笛卡尔是欧洲近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黑格尔称他为“现代哲学之父”。......
2025-09-30
◇诡辩能将一个虚假的道理弄得非常动听诡辩是一种逻辑错误,但并非任何逻辑错误都是诡辩。这时的错误判断就成为整个诡辩的一个组成部分,甚至成为诡辩的核心依据。任何一个论证都是由论题、论据和论证方式三个要素组成的。遵守这些规则,是作出正确论证的必要条件;违反了这些规则,论证一定是错误的。......
2025-09-30
◇直接推理有时会产生很大的偏差星期天是陈雷的生日,他邀请了四位同班好友张三、李四、王五、赵六到家里做客。由已知的判断推出一新的判断称为推理。张三和李四的推理尽管内容不同,但有一共同之处,即它们的前提只有一个,这种推理称为直接推理。这里所讲的直接推理是通过改变前提主谓项或联项而得出结论的,所以也叫做判断变形直接推理。悲剧大师的一生却以悲剧告终,这场悲剧是由于这只飞鹰的一个“推理”造成的。......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