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意义是人根据自己生存的需要赋予的尼采是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尼采认为,理性以及逻辑,起源于非理性的东西,即人的本能需要。尼采的认识论着重讨论的是对现象世界即表象世界的认识。事物的意义、价值是人根据自己生存的需要赋予的,因此,真理的标准就在于判断或观念是否有利于人的生存——自我保存、权力意志的扩张。每个人完全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赋予“事物”以意义、价值的。......
2023-12-04
◇要全面、准确、恰如其分地反映事物
判断是对事物的情况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判断与概念的根本区别就是它有明显的断定性,即对事物的性质、事物间的关系、事物的价值,以及对人们的行为规范作出肯定或否定的断定。如果所作出的断定符合事物的情况,或者有利于实现人们的实践目的,则判断就是真实的,或正确的;否则,就是虚假的或错误的。判断除了具有真假性、对错性,还有一个是否恰当的问题。
一个判断虽然正确地反映了事物的局部情况,但从事物的全局、整体、全过程来看,具有片面性,这样的判断尽管真实、正确,但不够恰当。
所谓恰当的判断,就是全面地、准确地、恰如其分地反映事物情况的判断。逻辑学要求我们作出的判断应是真实的、正确的和恰当的。
与判断对事物情况都有所肯定或否定这一特征相联系,判断也具有真假的特征。一判断要么是真的,要么是假的,二者必居其一。一个判断如果和事物情况相一致,就是真的;而如果不一致,就是假的。判断的真假归根结底要由实践检验。形式逻辑不研究具体的判断,而只是从形式结构考察判断的种类、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等。
判断要通过语句来表达,但是,判断与语句并非一一对应。首先,并非任何语句都表达判断。在汉语中,陈述句都表达判断,疑问句是提出某个问题,祈使句用来表达某种要求或命令,而感叹句则是抒发某种感情,它们一般都没有肯定或否定某种事物情况,没有真假,所以都不表达判断。如:“你的作业完成了吗?”“请把那本书递给我!”“这花真是太美了!”要注意的是,尽管它们不直接表达判断,但却隐含着判断“你有作业”,“那是一本书”,“这花是美的”。(www.chuimin.cn)
有时,同一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20世纪30年代时,粤军陈济棠起兵反蒋。战前,他曾找到一位算命先生扶乩以卜吉凶。结果扶出来的是“机不可失”四个字。陈济棠决定立即出兵,先将手中的几架飞机派出去轰炸蒋军,以长自己的威风。不料,蒋方事先已用重金收买了他的飞行员,他们一起飞就投靠了蒋方,陈军士气大挫,终至失败。当追问扶乩先生时,他却振振有辞地说:“我说‘机不可失’嘛!一开始就把飞机丢了,怎么能不吃败仗?”这里,算命先生就是利用“机不可失”可表达不同的判断来糊弄陈济棠的。
另外,不同的语句有时也可以表达同一判断。
从前,有一个皇帝梦见自己的牙齿全掉光了,惊醒后再没有睡着。第二天,皇帝就把梦讲给群臣听,问何人能解。丞相对他说:“梦的意思是,陛下的家属比陛下先死。”皇帝听了大怒,他认为丞相是在诅咒他的家人,于是下令把丞相处死。皇帝又问另一大臣此梦何解。这位大臣很聪明,又眼见丞相的下场,就说:“此梦的意思是,陛下将比你所有的家属长寿。”皇帝听了很高兴,给了此大臣许多赏赐。这位皇帝真是糊涂透顶!因为这两个语句表达的是同一个判断,而他却做了不同的理解。
判断和语句有密切的联系,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表达形式。任何判断都要用语句来表达,不同的语句可以表达同一个判断(同义句),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歧义句)。为了准确地表达思想,我们作出的判断必须具有明确性,为此就应当选择表意精确的语句来表达判断,力戒语句的含糊性和歧义性。
有关浅谈哲学的文章
◇事物的意义是人根据自己生存的需要赋予的尼采是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尼采认为,理性以及逻辑,起源于非理性的东西,即人的本能需要。尼采的认识论着重讨论的是对现象世界即表象世界的认识。事物的意义、价值是人根据自己生存的需要赋予的,因此,真理的标准就在于判断或观念是否有利于人的生存——自我保存、权力意志的扩张。每个人完全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赋予“事物”以意义、价值的。......
2023-12-04
◇限制与概括都能使人们准确地使用概念北宋时著名诗人和书法家苏东坡任杭州刺史时,有一次去逛庙会。概念的限制是利用内涵与外延间的反变关系明确概念的一种逻辑方法。概念的限制对于准确使用概念也有重要作用。经过这样的概括,使人们的认识一步步地深化,了解到这些自由主义行为的性质及后果,从而可以提高警觉,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概括也可使人们准确地使用概念。......
2023-12-04
◇人类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我们经常听说: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反映论,主张“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这种反映是消极的、静止的、表面的、机械的反映,它只能使人们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可见,人脑具有反映能力,使人能够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类的这种能力,任何高等动物都是比不上的。由此可见,人类通过实践是可以认识客观世界的。......
2023-12-04
在马克思著作中,有两点是十分清楚的:一是马克思继承了从亚里士多德到德国古典哲学将“实践”与“理论”作为对应、对立概念的传统。与此同时,另一方面,马克思对实践概念有了更为明确的界定,主要是把实践看作人的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即感性的劳动。这是马克思实践概念的最基本含义,也是马克思实践观之所以直接通向唯物史观的根本原因。......
2024-01-10
“名”就是事物的名称,事物的名称是以语言的形式给予事物的标号。若见物就能知其名,也就不会有各种语言的隔阂,但事实并非如此。又如人的姓名,中国汉族中叫“常英”的男人女人,大概有几千人,这种不同性质、不同种类的事物可以使用同一名称这一事实,也表明名物之间的关系是随意性的、约定俗成的,名称反映不了事物的本质。......
2023-12-04
◇直接推理有时会产生很大的偏差星期天是陈雷的生日,他邀请了四位同班好友张三、李四、王五、赵六到家里做客。由已知的判断推出一新的判断称为推理。张三和李四的推理尽管内容不同,但有一共同之处,即它们的前提只有一个,这种推理称为直接推理。这里所讲的直接推理是通过改变前提主谓项或联项而得出结论的,所以也叫做判断变形直接推理。悲剧大师的一生却以悲剧告终,这场悲剧是由于这只飞鹰的一个“推理”造成的。......
2023-12-04
◇逻辑就是教人如何思考的一门工具性的学问很多人都喜欢《福尔摩斯探案集》等电影和推理小说。这些影片、小说之所以引人入胜,不仅仅因为它们情节惊险曲折,悬念迭起,更重要的是人们为其中细致的观察、缜密的推理所折服。《福尔摩斯探案集》一开始有这样一个情节:当华生医生第一次见到福尔摩斯时,福尔摩斯一开口就说:“我看得出,你到过阿富汗。”华生医生很惊异,后来他对福尔摩斯说:“没问题,一定有人告诉过你。”......
2023-12-04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四方面的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全面教育”“全面和谐发展”这些常见诸报刊的提法,全是对素质教育“全面性”特点的论述。同“应试教育”相比,素质教育的“全面性”特点表现得特别突出。弄清了这一点之后,我们才能借鉴各地实施素质教育的......
2023-08-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