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属于教育评价范畴,70年来评价体系的内容、形式、结构等也在发生变化,表现为招考标准、考试次数、志愿填报形式与录取方式等的变化。但这一评价体系也有不合理的一面,最终形成了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
2025-09-30
七月,由稚嫩的肩膀扛起——又到一年高考时[1]
第一篇 听一听高三人的故事
临考的日子……
每年的7月,高考似乎已经成了抛不开的主题。今年的7月,本周刊创刊后首次与高考相逢,我们自然地想走近高考,走近那些高三人。有这样一位高中生,她的名字叫王晶,是新疆实验中学高三的学生。在临近高考的日子里,她用日记记录了自己的心境。
5月22日 星期二 晴
“二模”前一天。
马不停蹄地忙了一个月,终于等到“二模”了。我居然有些幸灾乐祸,在家长的督促下,在老师的带领下,在众多人士的关注下,我们与试卷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激烈战斗,所幸的是将以我们的胜利而告终。留下的是疲惫、憔悴,甚至有九死一生的感觉。
尽管杨柳边、课桌旁、灯影下,苦读的身影随处可见,但是我清楚,时间真的不多了,哪怕一刻也不能让它轻易溜走。
6月15日 星期五 阴
班里有人拿到了复旦的推荐表,学校给了我一张上海交大的,我没要。于是,议论四起。
“傻!”
“穷牛气!”
“虚伪,想要就要嘛!”
只可惜,我喜欢那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其实,选择一条什么样的路,此时,我真的根本说不清楚。
爸爸来了!自从上高中以来,爸爸妈妈从没有来过学校。然而这个时候,如同千千万万个家长一样,他还是来了!
爸爸,如果你不来,我会像每一天一样静静地看书,默默地学习。可是你来了,我陡然在心里涌起一阵感动。你走了,我却难以平静下来。你斑斑的白发在风中向我诉说着对我的希望,你沉重的脚步留下了对我的鼓励。我时常希望自己就是那高飞的凤凰,但事实上,我只是擦着枝头低飞的小鸟。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想用稚嫩的肩膀分担一份厚重的责任,如今,我却发现,我只做了一点点。我多么想对您说:“爸爸,您的女儿不会让您失望!”
第二篇 大一学生如此看待
冲刺岁月……
意外地收到一封邮件,意外地被字里行间的高考经历所吸引,于是,开始联络这个把文章的标题定为“高考‘制胜心经’”的女孩子。她叫刘萌萌,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0级法学一班的学生,高中就读于石家庄一所重点中学。我们一起来看看,去年的这个时候她是怎么走过来的。
Cryinthenight
六月,天气闷热,高考倒计时进入最后30天!
最后的30天,该是奋力冲刺的时候了,可我偏偏和大多数人一样,被诸多的考试失败、单词健忘的阴云笼罩着,烦躁、不安、郁闷甚至想放弃,这样的心境如何面对高考?
有位同学“偏执”的做法启发了我,他也是一到考试就紧张得睡不着觉。于是,在“二模”考试前的一天,他坐上了疾驰的列车北上赴京,半夜又坐车赶回来,整整一夜,他都在“奔驰”,一路奔波给了他一颗奔腾的心。第二天早上“二模”考试,他发挥正常。(https://www.chuimin.cn)
就这样,我也找到了我的排解方式——Cryinthenight,一次哭个痛快!于是,在高考前的一个月里,我几乎每天夜晚放学路上都会痛哭流涕。我要让眼泪带走我所有的郁闷与哀伤,留下平和的心去迎接明天的挑战!
爸爸的一剂心药
7月6日晚,我激动得难以入眠,在床上“烙饼”。父亲见状,便拿来微量的安眠药让我服用,我很快进入了梦乡。
考完试,父亲告诉我,那一点安眠药根本不足以入眠,那只不过是一种心理的暗示。你会以为安眠药在起作用,很容易就进入梦乡了。
的确,高考前“精神高度兴奋容易导致失眠,是一种心理上的障碍”,心病还得心药医,我很感谢老爸的一剂心药。
拍拍肩,握握手,足矣!
“高考是在考孩子,也是在考家长。”这句话一点也没错。考生家长虽不能左右考生的一切,却可以影响考生的考试心情。
我的体会,考试前,家长应尽量少谈论高考事宜,对考生成绩应持无所谓的态度(即使是装出来的),这些会给考生带来相对轻松的氛围。
另外,家长将考生送至考场是很重要的。因为在进考场前,有很长一段时间是众多人守候在考场外,容易让人紧张与不安。有家长陪同考生前往,除了确保考生的安全外,还可以让考生在等候时有依靠,有温暖。家长只要和孩子微笑着握握手,拍拍肩,说句“加油”,足矣!
当考生考完一门,家长对此门考试最好绝口不提,可以针对考生的反应做简单的安慰与鼓励,让考生感到今天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保持一颗平常心。
到达考试地点,见到了同学,所需要的只是轻松的话题,彼此的微笑,相互的鼓励。
第三篇 品一品专业人士对高考的认识
换一种观念看孩子
俞国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心理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多年从事发展心理学研究,尤其致力于学习不良儿童的心理发展研究和儿童青少年智力与个性、社会性发展研究。
应该承认,无论高考怎么改革,它都将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但是,作为家长,怎么看高考,怎么对待要参加高考的孩子,怎么衡量孩子是否成才,怎么在自己和孩子之间架起一座可以很好地沟通的桥梁,都是需要静下来想一想的问题。
看着身边的孩子,家长们往往习惯了用年龄的群体标准来评价个体。比如,我们常常听到有家长对孩子说:“你看谁谁家的孩子今年考上了北大,谁谁家的孩子又得了数学竞赛大奖。”孩子具有不同的智力或非智力因素,处于不同的成长环境中,因此,具备不同的发展模式。家长看孩子,应该更多地从这个孩子而不是其他孩子的角度出发,善于发现这个孩子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的成长。
同时,评价孩子成才的标准不应该简单地建立在衡量其知识积累多少的基础上,因为真正使孩子今后能够很好地生存下去的资本是能力,而不是知识本身。所以,要把评价孩子是否成才的标准建立在衡量其是否会检索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使更多的家长重视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孩子拥有健康的心态和不断提高的能力去适应社会的进步。
另外一方面,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子观也应该有所转变。把成年人的愿望强加给孩子,将自己未曾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甚至以一切为孩子为由按照自己的意愿限制孩子,这些都属于狭隘的亲子观,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的。
从孩子降生的那天起,家长就应该认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需要得到充分的理解。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的兴趣,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而不是依据自己的心理定势来决定对孩子的认识。
如果目前多数家长的成才观和亲子观不改变,高考对孩子的压力根本不可能减少。
【注释】
[1]载于《中国教育报》,2025年7月4日,记者段旻雯。有删节。
相关文章
高考属于教育评价范畴,70年来评价体系的内容、形式、结构等也在发生变化,表现为招考标准、考试次数、志愿填报形式与录取方式等的变化。但这一评价体系也有不合理的一面,最终形成了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
2025-09-30
所以,异地高考问题产生的深层背景,是各地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尤其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但强化资源均衡、加大扶持弱势地区各级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规模与质量、改变目前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高度集中的局面以及改革高考制度等,才是解决异地高考和高等教育机会地域失衡的治本之策。......
2025-09-30
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有一位医生,素以医术高明著称,在他事业达到巅峰时,他发现自己得了咽喉癌——那正是他最了解的一种病,也是他多年致力研究的方向。日子一天天过去,他怀着感恩的心,期待着每一个全新的希望。若是能每天给自己一个小小希望,生活定将充满无限活力,然后,你将会忙得没有时间去想东想西,去悲春叹秋了。小约翰看了两遍,那句话就像一团火,点燃了心中的希望。......
2025-09-30
环顾四周,多少匆忙的行人,眉间带着一丝希望掺杂着绝望在奔走。朋友,舒一舒眉,去寻找自己的希望!让我告诉你另一个故事:在沙漠中他与商队失去联系,绝望的他拔出手枪,朝天发射,希望得到救助,一发,两发……让我们再分析一下那些弱者们的病因吧,由于绝望的日益增大,将他们心口存有的一丝希望压得翻不过身来,那么在绝望的支配下,他们绝望地做出了绝望的决定,于是他们走向了绝望。......
2025-09-29
孙膑少年时便下定决心学习兵法,准备做出一番大事业。庞涓与孙膑同窗学兵法,他对孙膑的才能十分忌妒,但表面上却装作和孙膑很要好,相约以后一旦得志,彼此互不相忘。当孙膑知道是庞涓陷害自己后,就想方设法摆脱庞涓手下的监视,暗地里潜心研究兵书战策,准备有朝一日逃离虎口。罗曼·罗兰说得好:“每个人心中都应有两盏灯光,一盏是希望的灯光;一盏是勇气的灯光。有了这两盏灯光,我们就不怕海上的黑暗和风涛的险恶了。”......
2025-09-30
在中国的教育领域,没有什么话题能像考试一样引起各界如此广泛而深切的关注,尤其是决定着学子们能否进入高等学校以及进入怎样的高等学校的高考,更是中国社会生活中每年一出的“重头戏”,老百姓对高考期间出现的诸如“交通管制、警车专送、公交挪站、飞机改线”等现象早已司空见惯,并自觉配合,高考改革因此成为社会焦点。......
2025-09-30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作为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价值与意义,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努力站在教育与时代发展的前沿,以学科教学为基点,锐意改革,促进发展,勇担责任,不辱使命,让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和所任教的学科更好地承担起时代和教育发展所赋予的育人使命。......
2025-09-29
——马云在马云19岁那年,他信心十足地再次走进高考的考场。这次高考,他的数学考了19分。然而,马云对此却毫不甘心,连续两次高考的失利,反而让他越挫越勇。有一次,在抢座位的“争斗”中,马云意外遇到了五个大个子“死党”。20岁那年,马云准备参加第三次高考。考数学的那天早上,马云一直在背10个最基本的数学公式。......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