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1月20日,在母亲寿辰之际,陶行知专门写信向母亲表示祝贺,并表达自己从事乡村教育的理想与决心。陶行知在这封家书里运用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向母亲详细地诉说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情况,表达了自己对母亲寿辰的祝贺以及对家中亲人的牵挂。另外,陶行知在信中还汇报了自己在这一年中的打算,即立志办好乡村教育,好使母亲免于牵挂。......
2023-12-03
晓光:
最近听说马肖生寄了一张证明书给你。他擅自作主,没有经我看过,我不放心。故即于当晚电你将该件寄回,以便审核有无错误,深信你已经遵电照办。现恐你急需文件证明,特由我亲自写了一张,附于信内寄你,你可根据这样证明,找尚达弟[1]力保。我们必须坚持“宁为真白丁,不作假秀才”之主张进行。倘使这样真实的证明不合用,宁可自己出钱,不拿薪水,帮助国家工作,同时从尚达弟及各位学术专家学习。万一竟因证明不合传统,而连这样的工作学习亦被取消,那末,你还是回到重庆。这里有金大[2]电机工程,也许可去,或与陈景唐兄商量,考成都金大。总之,“追求真理做真人”,不可丝毫妥协。万一金大也不能进,我愿筹集专款,帮助你建立实验室,决不向虚伪的社会学习与妥协。你记得这七个字,终身受用无穷,望你必须努力朝这方面修养,方是真学问。育才有戏剧、绘画两组驻渝见习,进步甚快。
行知
一九四一年一月二十五日
陶行知(1891-1946)。陶晓光是陶行知的次子。1940年,他随无线电专家倪尚达到成都一家无线电修造厂工作、学习。但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正式学历,就算到厂里也安排不上好工种,所以陶晓光就想得到一张“晓庄师范毕业”的证明,便瞒着父亲,给育才学校副校长马肖生写信。马副校长看在陶行知的情面上,为他开了一张假证明书。远在重庆的陶行知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立即打电话向儿子要回了假证明,并且给儿子写了这封信,连带着一张真实的证明材料寄了回去,对儿子的这种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
[1] 尚达弟:指倪尚达,当时在陶晓光工作的成都无线电厂任厂长。(www.chuimin.cn)
[2] 金大:指抗战期间迁往成都的金陵大学。当时陈景唐(即陈裕光)任校长。
这封信于字里行间显现了一位教育家的睿智,谆谆劝导中流露出父亲的深沉爱意。当得知儿子开具假证明书时,陶行知立刻予以纠正,并指出了正确的道路。他告诫儿子:“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他甚至提出:“宁可自己出钱,不拿薪水,帮助国家工作。”当然,有时候讲真话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陶行知对此也是为儿子做过打算的。如果儿子不能继续留在成都学习、工作的话,他建议儿子回到重庆。但是无论干什么,都不能忘了“追求真理做真人”,他勉励儿子“决不向虚伪的社会学习与妥协”,努力掌握真学问。对儿子的学习和工作,陶行知做出了明确的教育引导,体现了他弃虚务实、诚实做人的高尚道德品格。
陶晓光在父亲的教诲下幡然悔悟,他遵照父亲的叮嘱退回假文凭,从小事做起,在“社会大学”里探真求实,最后成为一名虽无文凭,但有真才实学、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这是一件颇为引人沉思的实例。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学习、掌握文化知识程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是看文凭的,文凭也是单位用人时必须考核的一个条件。作为年轻人,填报自己的学历时应该实事求是,不应该弄虚作假。即使没有文凭,也可以选择从事一些自己能够胜任的工作,只要我们苦学、肯干,就一定能为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然而有些人却偏偏不好好学习,只知道投机取巧,千方百计弄假文凭。另外由于对子女的溺爱,有些为人父母者,也推波助澜,资助他们买假文凭。这样的行为,不仅欺骗了社会,最终也害了自己。反观陶行知的做法,听一听他的告诫,对于今天的读者,是很有益处的。
有关中华名人家书的文章
1927年1月20日,在母亲寿辰之际,陶行知专门写信向母亲表示祝贺,并表达自己从事乡村教育的理想与决心。陶行知在这封家书里运用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向母亲详细地诉说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情况,表达了自己对母亲寿辰的祝贺以及对家中亲人的牵挂。另外,陶行知在信中还汇报了自己在这一年中的打算,即立志办好乡村教育,好使母亲免于牵挂。......
2023-12-03
萧纲,即南朝梁简文帝,梁代文学家,字世缵。这是他写给儿子萧大心的一封信,特别值得重视的是,他在信中讲到了关于做人与作文的不同要领:“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在这封信中,萧纲给儿子讲了学习的重要性。在信中谈到这一思想时,萧纲认为,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骄纵自己,要经过思考后再行动。萧纲的这个理论,强调了文学的独立性,即文不必如其人,这对人们来说是一种全新的理论。......
2023-12-03
作为“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赵树理被称为小说的“铁笔”、“圣手”。1957年,赵树理再次回到山西农村,但由于担心在外地工作的女儿赵广建的工作和思想问题,特别是女儿“看不起劳动人民”的思想让赵树理觉得应该进行批评与教育,所以写下这封信。这封赵树理给女儿的信,乍一看劝诫批评多于爱女之情,然而赵树理在劝诫女儿的过程中,把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劳动观表现出来,仔细品味,这也是一种爱,一种父亲对女儿寄予厚望的爱。......
2023-12-03
左宗棠少有大志,常以“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自诩。史学界则认为,他是自唐太宗以后对国家领土贡献最大的人物。左宗棠不仅在政治上颇多建树,在文学修养方面也是一代大家。在这封写给女婿陶少云的信中,他主要讨论了学习中的立志与留心问题。左宗棠在这封信中提出了“学业才识,不日进,则日退。须随时随事,留心著力为要”的观点,可谓真知卓识。......
2023-12-03
诸弟每日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须带在身边,予除此三事外,他课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将终身行之。故予从前限功课教诸弟,近来写信寄弟,从不另开课程,但教诸弟有恒而已。同治年间,曾国藩被封为一等毅勇侯,又授世袭罔替,并在死后赐谥号文正,故后人称曾文正公。因此后人评价这部家书完全可以体现曾国藩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曾国藩被誉为“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2023-12-03
1927年10月,鲁迅先生与许广平同到上海,开始共同生活。5月30日,鲁迅给许广平写了这封信,他信中介绍了自己在北京的生活情况,并表达了对妻子的惦念。“小莲蓬”的来源则是在两人分别后,鲁迅在一封寄给妻子的信中,附有一张画有枇杷和一张画有莲蓬的两张信纸。鲁迅由原来通信时的“广平兄”改称“小莲蓬而小刺猬”,从他对许广平的称呼改变来看,他们的感情日见亲密、浓厚。......
2023-12-03
在这段时间,傅雷与儿子尽量利用时间,深入系统地探讨了音乐艺术规律和艺术家的修养等问题。傅雷在傅聪离家后的第二天,怀着眷恋的心情写下这封信。儿子的成长令傅雷感到骄傲和欣慰。傅雷不仅将儿子看成一名艺术家,更把他当作自己的人生知己。信中傅雷对儿子谆谆告诫的话语蕴意深刻,表达流畅,使那些原本严肃的话题,显得自然而天真,也使得这封家书满怀欣喜,激情洋溢,充满了浓郁的家庭亲情。......
2023-12-03
蔡锷对袁世凯此举极为不满,为捍卫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蔡锷以去天津看病为借口逃出北京,自日本转道昆明。在毕节驻扎期间,蔡锷写下了这封与妻子潘蕙英的信。[1]次:旧时写给妻子的信,台头下常用“妆次”,以示亲密。在这封家书中,蔡锷首先将当时的战争形势向妻子作了介绍,同时也谈及未来的作战计划,此时的蔡锷信心满满,从心底流露出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作为驰骋沙场的老将,他认为自己指挥的军队“必能操胜算”。......
2023-12-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