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陶行知给儿子的家书-中华名人家书

陶行知给儿子的家书-中华名人家书

【摘要】:陶晓光是陶行知的次子。远在重庆的陶行知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立即打电话向儿子要回了假证明,并且给儿子写了这封信,连带着一张真实的证明材料寄了回去,对儿子的这种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当得知儿子开具假证明书时,陶行知立刻予以纠正,并指出了正确的道路。陶行知对此也是为儿子做过打算的。对儿子的学习和工作,陶行知做出了明确的教育引导,体现了他弃虚务实、诚实做人的高尚道德品格。

晓光:

最近听说马肖生寄了一张证明书给你。他擅自作主,没有经我看过,我不放心。故即于当晚电你将该件寄回,以便审核有无错误,深信你已经遵电照办。现恐你急需文件证明,特由我亲自写了一张,附于信内寄你,你可根据这样证明,找尚达弟[1]力保。我们必须坚持“宁为真白丁,不作假秀才”之主张进行。倘使这样真实的证明不合用,宁可自己出钱,不拿薪水,帮助国家工作,同时从尚达弟及各位学术专家学习。万一竟因证明不合传统,而连这样的工作学习亦被取消,那末,你还是回到重庆。这里有金大[2]电机工程,也许可去,或与陈景唐兄商量,考成都金大。总之,“追求真理做真人”,不可丝毫妥协。万一金大也不能进,我愿筹集专款,帮助你建立实验室,决不向虚伪的社会学习与妥协。你记得这七个字,终身受用无穷,望你必须努力朝这方面修养,方是真学问。育才有戏剧、绘画两组驻渝见习,进步甚快。

行知

一九四一年一月二十五日

陶行知(1891-1946)。陶晓光是陶行知的次子。1940年,他随无线电专家倪尚达到成都一家无线电修造厂工作、学习。但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正式学历,就算到厂里也安排不上好工种,所以陶晓光就想得到一张“晓庄师范毕业”的证明,便瞒着父亲,给育才学校副校长马肖生写信。马副校长看在陶行知的情面上,为他开了一张假证明书。远在重庆的陶行知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立即打电话向儿子要回了假证明,并且给儿子写了这封信,连带着一张真实的证明材料寄了回去,对儿子的这种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

[1] 尚达弟:指倪尚达,当时在陶晓光工作的成都无线电厂任厂长。(www.chuimin.cn)

[2] 金大:指抗战期间迁往成都的金陵大学。当时陈景唐(即陈裕光)任校长。

这封信于字里行间显现了一位教育家的睿智,谆谆劝导中流露出父亲的深沉爱意。当得知儿子开具假证明书时,陶行知立刻予以纠正,并指出了正确的道路。他告诫儿子:“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他甚至提出:“宁可自己出钱,不拿薪水,帮助国家工作。”当然,有时候讲真话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陶行知对此也是为儿子做过打算的。如果儿子不能继续留在成都学习、工作的话,他建议儿子回到重庆。但是无论干什么,都不能忘了“追求真理做真人”,他勉励儿子“决不向虚伪的社会学习与妥协”,努力掌握真学问。对儿子的学习和工作,陶行知做出了明确的教育引导,体现了他弃虚务实、诚实做人的高尚道德品格

陶晓光在父亲的教诲下幡然悔悟,他遵照父亲的叮嘱退回假文凭,从小事做起,在“社会大学”里探真求实,最后成为一名虽无文凭,但有真才实学、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这是一件颇为引人沉思的实例。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学习、掌握文化知识程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是看文凭的,文凭也是单位用人时必须考核的一个条件。作为年轻人,填报自己的学历时应该实事求是,不应该弄虚作假。即使没有文凭,也可以选择从事一些自己能够胜任的工作,只要我们苦学、肯干,就一定能为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然而有些人却偏偏不好好学习,只知道投机取巧,千方百计弄假文凭。另外由于对子女的溺爱,有些为人父母者,也推波助澜,资助他们买假文凭。这样的行为,不仅欺骗了社会,最终也害了自己。反观陶行知的做法,听一听他的告诫,对于今天的读者,是很有益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