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岩画的大量发现,始自20世纪50年代。1985年,汪宁生先生的《云南沧源崖画的发现与研究》在文物出版社出版,成为中国第一部岩画研究专著。......
2025-09-30
19.可移动岩画的不可移动性
岩画存在于不可移动的山壁上和可移动的石块上,尤其在我国沙漠或洪积扇荒漠草原上,往往有很多在石面比较平整的石头上刻磨出的岩画。比如在岩画密集的贺兰山贺兰口保护区,在面积9.27平方公里的山前洪积扇荒漠草原上,就分布有大小岩画石1594块(图39)。这些岩画石分布在积石滩中,有的仅有20~30厘米,很容易被搬动取走。在有些岩画点上,有关部门为了使这些可移动的岩画石不被人们当作一般石块运走,将其集中入库管理。我们认为,这种做法不足取。因为岩画一旦离开它产生的地点,就会失去一定的研究价值。
图39 贺兰山山前洪积扇及可移动的岩画石
一、岩画是特定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产物。产生岩画的地方,往往是古代游牧民族相对驻牧生息的地方。岩画的产生地,必须具备3个环境条件。一是水草丰美,适宜于人类狩猎放牧;二是有易于制作岩画的山体或连片的岩石;三是有地势较为开阔、适宜人居的空间,便于在岩画相对密集的地方从事祭祀或巫术活动。如果为了保护岩画,将这些岩画石搬入库房集中存放,那么,通过这些岩画石考察史前人类的生活环境、制作岩画所依据的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以及在这一特定的自然环境中考察人类最早的民俗宗教活动将会变得非常困难。(https://www.chuimin.cn)
二、在人迹罕至的荒漠草原上所发现的岩画石,往往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在分布形态上又表现出呈带状分布、片状分布或线状分布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在每处岩画相对集中的地方,每块岩画石上所表现出来的内容、风格或磨刻方法,总是和这片区域中分布着的其他岩画石上表现的内容、风格、磨刻方法有可参照的地方,呈现出小区域的一致性。我们甚至还发现,一块岩画石,与其相邻的几块或很多块岩画石在表意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似乎在分布上透露出制作先后或者是思维发展方面的某些轨迹;似乎在运用很多块岩画石上磨刻的形象或符号,共同说明或表达一种思想、一种意识或者一个主题、一个内容。因此,随意搬动岩画石,哪怕是在一个呈片状分布的岩画群落中,随意互相移动岩画石所在的位置,都有可能改变整个岩画群落所表现出的相对独立的文化内涵,破坏其原始的完整性。
三、有很多岩画石,尤其是呈带状分布的岩画石,其动物图案、符号都有一定的指向性。比如一个箭头的方向、几块或者很多块岩画石上羊只行走的方向等,似乎指示着放牧的方向、草场的方向、水源的方向或游牧迁徙的方向等。在同一群落中有不同指向的岩画石,似乎又指示着交感巫术的传递方向、因果过渡方向或者其他更复杂的思维方向。移动其中一块岩画石,就有可能改变其包含很多内容的指向意义,从而使研究者得出相反的结论,犯南辕北辙的方向性错误。
随意搬动可移动的岩画石,或者为了“保护”的需要,将可移动的岩画石尽数搬移到一个地点或库房集中存放,得到的只是岩画石上的图形或者符号,失去的将是更多的文化信息。因此,无论其存在的原始位置如何受到自然或人为破坏的威胁,或者其丢失的可能性有多大,都不要轻易采取搬动或异地保护的措施。正确的方法是加强管护,严格禁止游客、尤其是拉运石头的车辆进入岩画石分布区域。万不得已需要采取异地保护措施的体量较小的岩画石,必须首先详细记录其所在的确切位置,与周围岩画石的距离、关系,岩石上岩画形象或符号指示的方向等,然后再进行搬运。必要时,应该在岩画石的原生地点树立编号标志,便于今后综合研究时,能够全面地了解其群落分布特点和整体文化内涵。
相关文章
中国当代岩画的大量发现,始自20世纪50年代。1985年,汪宁生先生的《云南沧源崖画的发现与研究》在文物出版社出版,成为中国第一部岩画研究专著。......
2025-09-30
当然,由于田野调查者、岩画研究工作者主观上的原因,也会导致形象判断错讹,使图形辨认失误。比如,在调查记录一幅岩画时,由于观察不细,忽视了一些较为模糊的刻槽、线段,从而造成记录不准、图形失真,以致不易辨认。图32双牛抵狼图33牛羊图对岩画图形记录有误、辨认失察而导致的错误命名,还有一些实例。......
2025-09-30
我国著名岩画研究专家盖山林先生用很大篇幅,在《世界岩画的文化阐释》一书中论述了岩画的功能。图19瑞典鲍古斯列那太阳舟岩画此外,岩画的功能还有氏族符号、祈祷、狩猎魔术、占星术、成人仪式和生殖仪式、幻影以及对神人传达信息、指示标记、表达姿态语言、对图腾的描绘、原始记事符号等。......
2025-09-30
从此,中国岩画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岩画群落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学术成就和在国际岩画学界的威望,使我国岩画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迅速提高,陈兆复教授也成为中国岩画走向世界的一面旗帜。转引自E.阿纳蒂为陈兆复著《中国岩画发现史》所作的序,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页。......
2025-09-30
在高约50米、长约221米的石壁上,分布有1300多个赭红色的大小人物图像,是左江流域岩画中人物图像最多、场面最大的岩画点(图13)。驰名中外的贺兰山贺兰口岩画居于岩画长廊的中心,共记录岩画2318组、5679幅,占贺兰县岩画总数的28.75%。植物岩画在全世界都非常罕见,贺兰山是中国发现植物岩画最多的区域。在贺兰县贺兰山岩画中,植物岩画有树木、花草、果实、谷物等类型。......
2025-09-30
《水经注》记录的岩画,涉及我国11个省区17个市县的20个岩画点。陶乐红崖子山上不曾发现有岩画,但在宁夏境内的贺兰山北端以及过黄河至内蒙古海渤湾地区的贺兰山余脉都发现有大量岩画。......
2025-09-30
研究数据显示,世界最早的岩画出现于非洲、欧洲和亚洲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它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已存在了三四万年。E.阿纳蒂著,陈兆复译:《世界岩画研究概况——一份送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
2025-09-30
我国绝大部分岩画都分布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或古代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图7中国岩画分布图从岩画分布地区及岩画作品的内容和风格考察,我国岩画可归纳为北方、西南、东南三大系统。有的学者则将其划分为北方、南方两大系统。......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