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贺兰山东麓及其以东地区,发现了灵武水洞沟、青铜峡鸽子山2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和贺兰口、暖泉、金山林场、庙山湖、长流水、孟家湾、四眼井、小湖等10多处石器时代遗址。水洞沟因此成为我国最早发现并进行系统发掘和研究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
2023-12-02
1.岩画是人类早期的文化遗存
岩画是原始人类用不同方法制作在自然岩石上的史前艺术,是人类早期的文化遗存。国外学者一般泛称岩画为“岩石艺术”(Rock Art),也有称为“岩刻”(Petroglyphs或Rock Carving)或“岩画”(Rock Printing)的。
岩画的载体是岩石,制作在山体、崖壁上的岩画,可称为“崖壁画”;制作在山洞里的岩画,可称为“洞穴画”;制作在沙漠、荒漠草原上的不可移动的石脊、石梁、巨石,或可移动的漂石、卵石、石块上的岩画,可称为“岩石画”。这些“崖壁画”、“洞穴画”、“岩石画”,尽管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但都离不开岩石,故统称为“岩画”。
岩画的表现形式取决于它的制作方法。一种是用石器或金属工具刻画、磨刻或敲凿岩石表层来构成图像,我们把这种岩画称之为“岩刻”;一种是用取之于自然界的矿物颜料涂绘在石面上来表现形象,我们将其称之为“崖画”。在我国北方地区,如宁夏贺兰山岩画、内蒙古阴山岩画、新疆阿尔泰山岩画、甘肃黑山岩画等,主要是“岩刻”岩画;而在我国南方地区,如广西左江花山岩画、云南沧源岩画,则多以“崖画”形式表现形象,体现了我国南北地区岩画在制作技术上的差异性和表现形式上的多样性。(www.chuimin.cn)
研究数据显示,世界最早的岩画出现于非洲、欧洲和亚洲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它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已存在了三四万年。国际岩画委员会前主席E.阿纳蒂(Emmanuel Anati)说:“岩画这种艺术,体现了人类抽象、综合和想象的才能,它描绘出人类经济的和社会的活动、观点、信仰和实践,对认识人类的精神生活和文化样式,提供了无比丰富的资料。”(1)岩画作为文字产生之前人类早期活动的遗迹,揭示了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的劳动样式、经济生活、精神追求和美学倾向,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史前人类试图反映世界、解释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手段,是人类为生存而斗争的最早的图画记录。
【注释】
(1)E.阿纳蒂著,陈兆复译:《世界岩画研究概况——一份送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1984)。见陈兆复、邢琏《外国岩画发现史》附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93页。
有关贺兰山岩画百题的文章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贺兰山东麓及其以东地区,发现了灵武水洞沟、青铜峡鸽子山2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和贺兰口、暖泉、金山林场、庙山湖、长流水、孟家湾、四眼井、小湖等10多处石器时代遗址。水洞沟因此成为我国最早发现并进行系统发掘和研究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
2023-12-02
1980年,铜岭钢铁厂工人在夏畈合连山一石灰岩山洞口,发现一批古动物化石,为旧石器时代瑞昌古人类存在的史实提供了一定的佐证。因为这批剑齿象牙、恐龙骨、羚羊骨等动物化石,正是那个时期瑞昌周边地区常见的动物类型,上述各遗址中几乎都可见到。根据出土遗物判断,属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2023-09-25
亚洲的人脚印岩画似乎分布更广,数量更多。贺兰山岩画中的脚印,是男根的象征,是男性崇拜在岩画中的生动反映。在一块暗喻女性生殖器的▽形石块上,凿刻两只表示男性器的脚印,毫无疑问是象征男女交合的“履迹”,是生殖崇拜在岩画形象及其载体上的生动反映,表现了史前人类对生命的探索和神圣追求。......
2023-12-02
有数据显示,贺兰山是中国发现植物岩画最多的区域。在贺兰山岩画中,植物岩画有树木、花草、果实、谷物等。为世界所瞩目的贺兰山人面像岩画,是指原始人类对心目中的神灵鬼怪、图腾动物以及各种崇拜对象赋予人面形象而制作的岩画。从某种意义上讲,贺兰山岩画是一个庞大的符号系统。......
2023-12-02
2004年4月,贺兰山贺兰口岩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正式启动。根据对贺兰山贺兰口岩画的研究分析,贺兰口岩画符合该规则的第一、第二、第三条标准。另外,贺兰山贺兰口岩画还符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所必须的以下几条原则。......
2023-12-02
贺兰口的这些古老民俗,是自然神灵崇拜、生殖崇拜的遗存,其中又有原始丰产巫术的痕迹,为我们研究贺兰口发现的自然崇拜、生殖崇拜、神灵崇拜、图腾崇拜等类型的岩画提供了有传承关系的民俗文化数据。......
2023-12-02
贺兰山是我国荒漠、半荒漠交汇地带上的一座绿岛,植物种类繁多。贺兰山野生动物也很丰富。在贺兰山东麓及各山口内外分布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及以自然景观为主的风景名胜区。2006年1月,“贺兰山—西夏王陵风景名胜区”被国家建设部公布列入“中国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成为中国首批列入“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的13个单位之一。......
2023-12-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