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求人有妙招,解决两眼一抹黑

求人有妙招,解决两眼一抹黑

【摘要】:两眼一抹黑,求人有妙招求人办事最怕的就是一个情字,最难的也是一个情字,交情、感情、人情……对于一些关系困难户来说,求人必须学会先求情。的确,两眼一抹黑,即使你把姿态放得再低,也很难办成几件事。所以,不论求人,还是求事,一定要有关系才行。恰巧主人有一秆老式秤,他见刘二挺憨厚,于是主动答应借给他。从刘二与陌生人打交道的技巧不难看出,求陌生人,起初一定要给双方都留有余地,不要一上来就直奔主题。

两眼一抹黑,求人有妙招

求人办事最怕的就是一个情字,最难的也是一个情字,交情、感情、人情……如果你的人生中缺少了这个字,可以说举步维艰。经常见到有些人在遇到急事求人时,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也许只有这个时候,他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这个情字的价值。

可是现实中,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着良好的社会关系。对于一些关系困难户来说,求人必须学会先求情。小赵初到某地,人生地不熟,自己又缺少一技之长,为了能尽快找点活干,先站稳脚跟,经常会像乞丐一样沿街“乞讨”,希望好心的老板能够收留他,为他提供一份薪水微薄的工作。但每次都会怀着希望去敲门,转而又会失望地离开。渐渐地,他开始明白,一个人没有正常的社会关系,再缺少点能耐,求人比登天还难。

的确,两眼一抹黑,即使你把姿态放得再低,也很难办成几件事。所以,不论求人,还是求事,一定要有关系才行。如果实在没有什么关系可用,也不要低三下四,摆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求人家给你一杯羹。这样的话,即使人家给你,你还能吃得下去吗?

当然,你也不要与自己较劲:“求人还不如求己。”说实话,要是谁都能通过这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话,谁还会去求别人呢?

凡事都要慢慢来,当别人还不了解你、不认识你的时候,不要抱怨别人太无情,而要学会改变自己求人办事的方法。

投石问路

向河中投块石子,先探明水的深浅再前进,才能让自己找到过河的正确道路。当你面对陌生的人与事时,不要不知深浅,逢人便推销自己,或是急于博得人们对你的信任。王先生被派到外地扩展快餐连锁经营业务,这可是一项一般人做不了的工作,现在到处都是搞业务推销的,想获取对方的信任,并与你建立合作关系很难。

要不怎么说,王先生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呢。一次,他在餐厅就餐时,旁边有几个人正在闲聊,这几个人之所以能引起他的注意,不但因为对方的话题让他感兴趣,而且还有说话的口音。不久,王先生在起身时,假装不注意把打火机碰到对方脚下,然后起身去捡,这时,对方也很有礼貌地为他挪开。这样一来,王先生有了与对方搭话的机会,在向对方致谢后,他特意又稍带了一句:“你们是山西人,还是内蒙古人?”

对方的几个人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是山西人。”

王先生立刻客气地说:“我也是山西人啊。”

一来二去,王先生与他们聊了起来。一会儿,王先生又问对方:“刚才,你们不是说要打算开一家食品店吗?我倒建议你们主打咱们山西特色的。”

“是啊,你和我们想到一块儿了。”

你一言,我一语,很快王先生就递上了自己的名片,并答应带他们到公司参观。后来,王先生几乎用同样的方式结识了许多新客户。

投石问路,看似是一种老套的求人方法,如果运用得当的话,无疑是最实用的方法——进可攻,退可守。

借事生题

如不方便一开始就向人张口,怕对方不满足自己的要求,而给自己带来难堪,那么,就要学会巧妙地从某事引发一番议论,然后加以引导,便能顺利进入话题。刘二做小本生意多年,经常与陌生的人打交道,不论遇到谁,都能与对方搭上话。一次,他在卖西瓜时把秤砣给丢了,眼看着赚钱的买卖做不成,刘二哪能不着急,但是一时半会儿找一杆秤还真挺难。所以,刘二就打起了附近一家小卖部的主意。于是他径直走了过去,掏出两元钱买了一包烟,边抽边与主人聊了起来:“你这儿生意咋样?”

“不怎么样,我看你卖西瓜挺赚钱。”

“还凑合吧,不过今天肯定是赔钱了。”(https://www.chuimin.cn)

“这话怎么讲?”

“这不,不知哪个小子把我的秤砣给偷走了,这不是坏我的买卖吗?”

“买卖重要,还是秤砣重要,赶快去买一个吧,年轻人。”

听主人这么一说,刘二便答道:“不过今天没时间了,还是想法借一秆吧。”

恰巧主人有一秆老式秤,他见刘二挺憨厚,于是主动答应借给他。刘二装作很惊喜的样子,表示先借用半天,并答应答谢一个大西瓜。

从刘二与陌生人打交道的技巧不难看出,求陌生人,起初一定要给双方都留有余地,不要一上来就直奔主题。通常,在对方不知道具体情况的时候,即使能帮助你,也会暂时选择拒绝。以刘二为例,如果他推开门就张口借秤,对方很可能会以“无秤”为由拒绝他,毕竟,这对对方来说,是一件非常容易做到的事;反过来,刘二即使知道对方有意说谎,也没有什么办法。

换位思考

在提出自己的要求时,一定要照顾到对方的心理,如果只是强调自己,而忽略了对方的感受,那么,对方就很难接纳你。所以,求人时一定要做一些必要的换位思考,这样才会尽可能做到两全其美。

有一座工厂宿舍楼,一楼住着老工人,二楼住着年轻人。一天深夜,一些年轻人喝酒猜拳,大吵大闹,到了凌晨两点还不罢休,吵得楼下老工人睡不着。

于是,一位老工人气愤地走上楼去,大声斥责道:“你们真是太不像话了!”

但这些年轻人根本听不进去,反而喊叫得更凶了。

过了一会儿,又一位老工人来到楼上,笑着对他们说:“小伙子们,你们白天工作累了一天,深夜又喝这么多酒,对身体一点也没有好处,还是早点休息吧。”

这回,听了老工人的话,年轻人很快就静了下来。

年轻人之所以没有听第一位老工人的劝告,关键在于,他太过强调自己,而忽略了年轻人的面子。而第二位老工人所说的话,让年轻人觉得有理,并且很难再拒绝。

触及良心

通常,以“只有你才能”这样的口气可以使原本的拒绝变为默许。美国心理学家马卡德,将良心视为“隐身的说服者”。也就是说,在求人办事时,如果你能触及他的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地方,对方就很难拒绝你。

新闻记者为了成功采访一个人,往往会三番五次尝试接近对方。在刚开始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接受他们,为此,记者们经常会不厌其烦地解释,并让对方从内心深处感到“自己对对方来说真的很重要”。经过这么几个来回,对方也就会转变态度。

综上所述,当你缺少门路,而又不得不求助陌生人时,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先变“生”为“熟”。求陌生人办事,必须要在缩短距离上下工夫。力求在短时间内更多地了解对方,与对方在感情上融洽起来。有句话:“道不同,不足与谋。”只有志同道合,才能谈得拢。万事开头难,只要对方能接纳你,那么事情就成功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