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陕西省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研究成果

陕西省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研究成果

【摘要】:陕西省半导体照明产业“十二五”发展研究一、LED产业概述(一)概述LED采用电场发光,改变了白炽灯把电能转化成热能的发光原理,其发光效率可达80%—90%,所释放热量却大大低于其他照明系统。

陕西省半导体照明产业“十二五”发展研究

一、LED产业概述

(一)概述

LED采用电场发光,改变了白炽灯把电能转化成热能的发光原理,其发光效率可达80%—90%,所释放热量却大大低于其他照明系统。目前,LED已经显示出了寿命超长、色彩丰富、稳定安全、节能环保效率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加之亮度高、无干扰、方向性好,被广泛应用于指示灯、显示屏、背光源汽车电子、城市亮化和照明等众多领域,成为21世纪节能、环保的主要技术。

LED产业链分为上、中、下游,其中上游外延片和芯片生产技术含量最高,投资大发展最慢;中游封装及下游集成应用技术含量较低,投资强度低、发展最快。产业链分布呈现出中上游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下游企业众多的金字塔形态。

(二)国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自2000年以来,全球LED产业市场规模年均增长率超过20%,2010年LED(芯片、光源)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亿美元,2015年LED产业规模可达1000亿美元。目前,芯片研发水平已达到160LM/W,产业化水平达110LM/W。LED产品应用结构发生巨大改变,LCD背光、汽车、普通照明是未来潜力最大的三个应用领域,2010年,LCD背光应用将占到30%,成为LED第一大应用领域。

在全球LED产业领域,美、日、欧的五大厂商代表了目前的最高水平,垄断着高端产品市场及关键设备MOCVD。目前,LED专利与标准成为全球竞争的焦点,产业化技术的核心专利被国际巨头垄断并交叉授权,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标准和检测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的又一战场。

(三)国内发展现状及趋势

自2003年启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以来,北京、上海、西安等十一个地方政府先后成立了半导体照明工程领导小组,2009年,工信部又联合科技部等六部委出台产业指导意见,LED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近几年,国产芯片的性能得到较大提升,在显示屏、信号灯、户外照明、中小尺寸背光灯方面进入高端应用领域,芯片封装后光效达到80—100LM/W,白光LED封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尤其在硅衬底上生长GaN,芯片封装后光效达到78LM/W,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成为第三个在半导体发光材料方面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2009年底,我国LED企业约3000余家,外延片、芯片生产企业超过40家,封装企业约有1000家,应用产品生产企业2000家。根据《2010—2015年中国LED照明市场研究咨询报告》,2009年我国芯片产值较2008年增长25%,达到23亿元;LED封装产值为204亿元,增长10%;半导体照明应用增长30%以上,达到600亿元,LED产业总规模共计827亿元。预计2010年将超过1000亿元,2015年将达到5000亿。

目前,中国LED产业已经形成珠三角、长三角、福建江西地区、北方地区四大聚集区,从市场培育、政府规划、产业布局、技术规范、人才聚集等方面,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环境。中国巨大的应用市场促使跨国公司纷纷加速在中国的布局。日亚将在中国建立芯片厂并加大对低端市场的开发力度、台湾晶元光电独资建设外延芯片厂,飞利浦和欧司朗已明确表示进驻中国LED产业,并计划进行核心技术合作。

二、陕西省发展现状和基础

(一)发展优势和特点

1.产业体系比较完整

经过几年的发展,陕西现有LED企业及科研院所60余家,其中70%以上集中在西安地区。据陕西省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省内企业拥有各类专利近400余项,从业人员近8000人,基本形成了涵盖外延片、芯片、封装、应用和生产装备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在产业规模迅速增长的同时,中高端产品份额逐步增加。特别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2002年自主研制出国内首台2英寸单片GaN基生长MOCVD设备,随后又成功研制出2英寸3片GaN基生长MOCVD设备,目前,在MOCVD设备和外延片生长方面拥有多项技术专利,其技术综合水平处于全国第一。

2.产业环境日趋完善

2008年10月,陕西省成立了半导体照明企业联盟。2009年,陕西省出台《太阳能和半导体照明产业振兴规划》,重点发展LED芯片、封装、应用产品三大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了一系列重点项目,支持LED芯片、封装及路灯隧道灯、室内照明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定型产品,扩大生产规模,使陕西省大功率LED及应用产品研发处于全国领先地位。2010年1月,西安市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并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的西安市国家半导体照明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为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落实了地方领导机构和政策保障。2011年,宝鸡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十城万盏”试点城市。2010年3月,陕西省出台了《陕西省道路照明用LED灯》地方标准,省内重点企业正在参与大功率LED产品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

3.产业集群趋势凸显

目前,陕西省已经形成了以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西安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渭南光电园为核心的产业聚集区,省内95%以上的LED企业集中于上述区域,产业向集群化发展的趋势明显。

4.产学研结合逐步加强

陕西省是国家的科研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拥有众多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国防科研机构,初步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实现科技成果项目对接和建立联合研发机构的目标。产学研合作推进了LED企业运用高新技术进行技术改造的步伐,开拓了LED产品的市场空间,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成为提升本地LED产业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存在的问题

1.行业缺少龙头企业

陕西省LED产业起步虽然较早,拥有60余家相关企业,但与国内重点发展区域相比,陕西省产业链整体规模较小,没有形成较强的产业优势和产品优势,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缺乏知名产品品牌,企业在研发力量、资金实力、生产规模等方面均有待提升。

2.人才、资金引进难度较大

LED技术处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地带,现有人才培养机制导致综合性人才不足。LED产业是人才密集型产业,特别是上游外延和芯片制造环节,需要高端专业技术人才,人才紧缺成为产业发展、技术创新的严重制约因素。

(三)机遇与挑战

从长远发展看,世界照明工业正在转型,许多国家提出淘汰白炽灯、推广节能灯计划,将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作为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进程加快,半导体照明作为高效节能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国家相继出台多项产业政策,大力支持LED产业发展,西安被列为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陕西制定了LED产业发展规划,加大了支持措施,这对全省LED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产业发展前景趋好。

近几年,全球LED产业进入并购、重组的阶段,国内LED市场迅速膨胀,外资企业纷纷在国内投资设厂,我国LED产业的实力迅速增强,陕西作为国内技术研发与科研院所的聚集地,成为众多国内厂商的重点关注对象。这为我们扩大招商引资、推动项目建设、促进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同时,国内外围绕LED 产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三、指导思想、战略定位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为指导,围绕关天经济区建设的总体规划,以西安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完善产业链,推进产业升级,发展循环经济,增强陕西省LED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二)发展原则

统筹规划、分类指导。从LED产业链各环节特点入手,统筹发展,各个推进,引导、规范、促进陕西省LED产业发展。(www.chuimin.cn)

突出重点、集群发展。打造国家级LED产业基地,遵循产业聚集发展规律,定准陕西省在国内产业分工位置;以资金引导为基础,掌握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核心设备配套能力差的制约瓶颈,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和完善的产业服务体系。

开放提升、促进创新。抓住国际LED产业转移调整和国家优先发展LED的历史机遇,坚持政府引导、自主创新、市场推进和技术引进并举,主动承接国内外的LED产业转移,在大范围、广领域、高层次上参与国际LED产业合作竞争。

(三)战略定位

以西安“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为核心,充分发挥陕西LED产业在技术研发、人力资源、装备制造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力争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OCVD设备研发、制造等领域重点突破,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同时,加强与产业发达地区的协作,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产业格局,完善产业链,促进产业聚集,逐步提升全省LED产业在国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经过5—10年时间,使全省发展成为集研发、生产、应用、服务为一体的国家LED产业重要基地,进入LED产业强省前列。

四、发展方向与重点

(一)提升产业技术

1.前沿技术

外延芯片:6英寸衬底GaN外延材料生长技术,同质GaN基LED外延生长技术,紫外光LED研究等;封装与应用:特殊应用领域的LED创新应用研究,可靠性评测及失效机理研究,光度学、色度学等基础理论研究;设备与衬底材料:MOCVD外延设备国产化,6英寸激光炉研究,基于蓝宝石、硅基板的GaN、AlN厚膜衬底技术研究等。

2.共性和关键技术

外延芯片:芯片级系统集成技术及其模块化研究,新型衬底制备及外延片生长关键技术,4英寸衬底GaN外延技术产业化研究,GaN、InGaAIP外延芯片产业化提升技术,提高芯片出光效率的材料及工艺技术;封装与应用:功率型LED封装设备的研发以及产业化关键技术,新型、高效白光LED关键技术研发,功率型LED封装材料的研发以及产业化关键技术,LED封装及模块新结构、新工艺研发等;设备与衬底材料:衬底激光剥离技术(LLO)及设备研发,MOCVD制造系列技术等。

3.应用推广技术

外延芯片:GaN外延片及芯片产业化项目;封装与应用:大功率LED封装规模化项目,SMD LED封装产业化项目,大功率自动封装设备产业化项目,LED室内照明光源产业化项目,大功率LED路灯产业化项目,LED液晶背光源模组产业化项目,LED汽车灯具产业化项目等;设备与衬底材料:4英寸以上蓝宝石激光炉,功率型LED自动封装设备,封装测试关键设备等。

(二)培育龙头企业

外延片和芯片领域:以西安中为光电和西安华新联合科技为龙头,实现规模化生产,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封装领域:以西安智海、渭南永泰为依托,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促进技术成果产业化。

应用产品领域:以西安南亚、西安博深和西安斯达为依托,推进矿用灯的规模生产;以西安鼎元神光、西安立明和烽火照明为依托,推进LED路灯、泛光灯和隧道灯的规模生产;以771所为依托,大力开展AC LED的研发和产业化;以陕西彩虹、西安青松科技为依托,大力推进背光源产品、LED显示应用与产业化。以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阎良航空产业、陕汽集团和陕重汽集团为依托,鼓励企业积极开展农业、航空、汽车等特种照明产品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大功率LED电源管理芯片领域:以西安英洛华和西安景程为依托,开展电源管理芯片的研发。

衬底材料与设备研发领域: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西安神光慧能为依托,加快MOCVD设备的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以西安理工晶科为依托,加快激光炉的研发及产业化,建立蓝宝石衬底生产基地。

配套产业领域:重点支持771所和西安奥能电气大功率LED电源的产业化。

五、保障措施与政策

(一)实施建设半导体照明示范工程

以关天经济区建设为契机,着重在省内路灯和公共照明在建工程、规划工程方面,积极推进LED应用产业发展;推动LED路灯、公共照明、农业和特种照明的应用产业化;以电子产品应用带动显示照明,积极引导、推广、应用LED产品。

通过政府分阶段采购或补助,鼓励本地LED制造企业参与本地LED 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带动市场需求。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参与工程建设的半导体照明企业,按照不高于经核定的LED照明灯具总价值的10%给予工程补贴。

(二)实施“5分钱流明工程”

针对LED照明技术、成果转化关键问题,以政策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为核心,加大关键技术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支持力度,使封装光源每流明成本降低到5分钱。

针对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企业规模化发展,以产业化关键共性技术的实现和系统集成创新为目标,围绕“5分钱流明工程”,选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有效提升陕西省LED产业的技术产品水平和创新能力,并在省内进行规模化生产的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在项目立项、资金投入、审批及建设、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倾斜,按其固定资产投入和年度销售收入比例进行补助,并按相关规定进行退税,鼓励企业投资并扩大规模。

(三)建立LED公共服务体系

着眼于发展LED产业的长远需求,利用科技发展资金、产业发展资金、社会资金、企业资金,规划搭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和公共技术研发平台,为产业的整体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省LED产业促进中心:以集中建设和资源整合的方式,构筑人才培养、投融资、信息服务、产业咨询四大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专业服务。人才培养平台,以西安教育资源为基础,培养高端芯片、测试、技术工程师及操作人才,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投融资平台,通过政策性的资金引导,吸引社会资金和风险投资,设立“LED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信息服务平台,组织企业参与行业交流,提升地方产业的国际知名度,构建产品展示交易和LED 电子商务体系;产业咨询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政策、项目申报、专家咨询、招商引资等服务,协助政府部门做好产业规划和实施。

省LED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采用多方参与、开放共享模式,统筹陕西LED产业资源,建立MOCVD技术研究、外延片和芯片关键技术研究、封装工艺研究、产品检测技术研究、电源技术研究、LED产业配套技术研究六个技术研究实验室。联合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科技大学、771所、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大力促进行业科技合作与交流,推动技术储备和技术扩散,稳步提升陕西省LED前沿技术的研发能力。

课题组组长:任钧恩

课题组成员:何晓宁 丁尔兵 雷纯 周建妮

      高博 陈永胜 黄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