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企业战略性绩效评价系统研究-全文总结

企业战略性绩效评价系统研究-全文总结

【摘要】:第8章总结与展望8.1全文总结本课题是一个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课题,通过集成经济学与管理学理论,对面向顾客、基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战略性绩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研究。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本课题是一个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课题,通过集成经济学与管理学理论,对面向顾客、基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战略绩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研究。总的说来,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之处可以归纳为:

(1)系统分析了战略管理发展中以产业结构分析为基础的竞争战略观、以资源与知识为基础的竞争优势观以及以顾客价值为基础的价值创新战略观三种战略思维模式,提出了三种战略思维的融合模式;具体解析了费雪的价值评估模型、MM定理、实体现金流量折现方程,重点推导了经济利润模型,提出了绩效指标选择的“价值相关分析法”;建立了激励相容模型和委托—代理下绩效评价的博弈分析模型,剖析了绩效评价系统的存在逻辑以及绩效评价在激励报酬契约设计中的作用,提出绩效评价应遵循激励相容机制,从激励与约束两个方面进行制衡,以降低代理成本和减少信息不对称。对利益相关者进行了界定与分类,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综合模型,探讨了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归纳分析了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三种企业绩效评价方法;应用权变理论对绩效评价系统的权变变量进行了分析,由此得出企业绩效评价系统的设计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的结论。在以上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战略性绩效评价系统的支撑理论模型。

(2)分析了信息时代给企业所带来的五方面的挑战与预示,揭示了企业面对新竞争环境所具有的适应性战略、快速灵活地实施、持续创新、大规模定制和适应性文化等五个潜在竞争优势;从信息化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机制的角度对企业管理的变革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企业信息化形成的独特竞争优势即知识优势正成为企业竞争的优先级优势的管理思想,同时对工业时代与信息时代的企业管理模式进行了概括性比较研究;讨论了传统绩效评价的局限性,探讨了不确定性复杂动态竞争环境下注重战略管理、动态实时过程反映、非财务指标、知识与智力资本以及利益相关者要求的战略性绩效评价系统的核心内容。

(3)探讨了绩效以及绩效评价系统基于价值创造的过程管理的本质内涵;通过建立企业综合战略管理模型和管理控制过程模型,剖析了战略管理、管理控制系统与绩效评价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绩效评价系统在战略管理中的作用,进而从动态战略管理背景下的交互式管理控制的角度,揭示了战略性绩效评价系统的战略实施核心机制;对企业战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了战略性绩效评价系统的作用机制;构建了面向顾客需求、基于企业价值最大化和战略管理的战略性绩效评价系统模型(BSC-SPMS),并通过建立由顾客要求、企业价值和风险约束形成的“价值三足鼎”模型、基于战略诊断及制定的“三角战略分析”模型、由战略所驱动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不断学习与反馈的战略管理循环、诊断式与交互式控制并存的战略管理控制系统、基于业绩的报酬系统对BSC-SPMS的构成机理进行了剖析,并进而从七个方面讨论了其特点。

(4)构建了关键成功要素战略控制法与平衡计分卡的整合模型,揭示了BSC-SPMS模型对不确定环境的交互战略控制机制,实现了战略制定与战略实施和控制的有机结合,设计了企业、部门和员工关键绩效指标分解步骤;提出了修正的杜邦财务分析模型,对EVA绩效评价的来源进行了经济学解析,推导论证了EVA是衡量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最佳标准,提出了应用EVA提高企业价值的三种途径;分别构建了基于顾客价值创新、核心业务流程以及学习与创新的非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之间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论证;实现了财务性与非财务性、过程与结果、内部与外部、短期与长期绩效评价的有机结合。

(5)应用权变理论,从企业战略、组织结构、生命周期和行业特性等四个方面对绩效评价指标权重分配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分配原则;针对传统财务绩效综合评价的缺陷,运用灰色局势决策原理建立了财务综合绩效灰色评价模型,并对实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在第五章设计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建立了综合绩效评价的层次分析模型,提出了基于熵值法的综合评价方法。(www.chuimin.cn)

(6)从人力资本投资下的剩余分享和委托—代理的关系出发,讨论了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的激励报酬问题;探讨了激励机制的目的、激励报酬契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及影响因素;在分析研究传统奖金计划和股票期权激励制度不足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EVA的管理人员综合激励报酬模型,提出了非财务绩效系数,引入了相对业绩评价因子,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三个变形公式,进一步构建了引入延期的激励模型。同时,研究了EVA红利银行,将奖金计酬与奖金支付分开,以形成管理者的“所有者”思维,并对该模式在我国的应用提出了对策建议。

8.2 研究展望

本文对战略性绩效评价系统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但由于时间和能力的局限,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存在不足之处。从管理理论发展的角度看,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将来还有待深入研究之处有:

(1)随着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决定作用日益明显。本文虽然也在绩效评价体系中将知识和能力等知识资本评价纳入其中,但在如何量化以及运用智力资本评价揭示价值创造过程方面尚待进一步研究。

(2)当我们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时,往往要求企业能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国外对企业评价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多地集中到企业社会绩效评价领域。因此,如何借鉴国外企业的社会绩效评价模式,并以此为基础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社会绩效评价系统,这将是今后企业绩效评价系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3)将所建立的战略性绩效评价系统运用计算机模型化,使评价系统操作程序化以易于使用,便于分析,及时反馈,并选择企业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尝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企业战略性绩效分析与评价专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