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郡直隶州附州县唐虞三代雍春秋白翟战国秦秦上郡九原郡汉凉州刺史部上郡:肤施阳周白土奢延雕阴定阳高奴五原郡五原朔方郡临河西河郡圁阴左冯翊翟道鄜东汉并州刺史部上郡:肤施白土雕阴定陶高奴五原郡五原朔方郡临河西河郡圁阴晋并州郡新兴郡:九原云中金明郡广洛南北朝东夏州上郡:石城因城北魏朔方郡:魏平政和朔方鄜州中部郡:中部石保......
2023-08-24
郝 飚
中国是编修地方志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延安有建置已逾两千多年,但仅有明代弘治时期和清代康熙、嘉庆时期三次府志编修,且存世本寥寥无几。明孝宗在位期间(1488—1506),励精图治,被后世称为“弘治中兴”。盛世修志,延安才首创编修府志。
清代康熙十六年(1677)始纂的《延安府志》,编纂于长期天灾战乱、新朝鼎立不久,康熙亲政除鳌拜、平三藩叛乱之后。当时的延安府,所辖范围包括三州(鄜州、绥德州、葭州)十六县(肤施、安塞、保安、甘泉、安定、宜川、延川、延长、清涧、洛川、中部、宜君、米脂、吴堡、神木、府谷),即今榆林延安全境和铜川市的宜君县。从该部志书的内容可以看出:当时的延安大乱初平,百废待举,朝廷命官为维护延安社会稳定,殚精竭虑,思谋治理,针对时弊所提改革措施切合延安实际,也把一些为民请命的奏疏条议作为重要史料录入其中。地方官员精心司政、抚民务实的举措跃然纸上。在这种务实思想影响下,清朝也迎来了此后经济社会一度繁荣的康乾盛世。这部志书较为全面翔实地记述了当时延安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情、民俗等诸方面的状况,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读史使人明智,鉴往以知未来。几千年来,延安这块地方的治理一直影响着国家的国运。千百年来,陕北稳定了,才有治理国家的好环境。陕北战争频发,统一的王朝便边境难宁,不是匈奴扰边,就是宋夏对峙。明朝中后期,陕北持续旱荒,朝廷轻视民瘼,救济不力,不能救民于水火,其统治最终被陕北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所推翻。清末民初,生态环境和吏治的恶化,使陕北更加民不聊生。民国年间,共产党组织在陕北诞生壮大,其救国救民的主张得到人民的拥护,开辟了陕北革命根据地,为中央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此后,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领导了拯救了中华民族危亡的斗争,最终建立了新中国。延安的神奇,早就被外国人所发现。英国传教士斯密斯1917年在英国出版英文著作《官员与传教士在中国:延安府艰难传教十二年》(中译本名《辛亥革命前后的延安》)中说:“在数千百年的斗争中,延安府都被卷入其中。从某种真实的意义上讲,延安府的历史就是中国历史的缩影,这样说一点都不过分。我们可以确切地讲,对延安府的了解就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了解整个中国。”了解了这些历史之后,我们深感改革开放以来,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扶贫战略、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对于治理国家、振兴国家的重大意义。这些战略的实施,对于延安的发展也是重要的机遇。党和人民赋予我们主政延安的责任,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前景广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增强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其重点任务之一,就是“实施国家古籍保护工程,加强中华文化典籍整理编纂出版工作”。整理出版古代地方志,是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功在存史、资政、教化,有利于更多的人学习历史,鉴往开来。樊高林、曹树蓬两位同志在点校出版弘治《延安府志》后,用五年多时间,又点校完成了康熙《延安府志》,为我们学习了解延安历史提供了重要的文献依据,为我市古籍保护做出了贡献。相信随着这部典籍的出版,对于传承延安文脉,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增强延安优秀传统文化软实力,必将产生重要影响。使革命圣地延安与历史文化名城的光荣地位相得益彰,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生态延安、文化延安、幸福延安发挥积极作用。
愿延安各界仁人志士,在挖掘、研究延安厚重、宝贵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中,知难而进,不断探索,齐心协力,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工程多出成果,做出新的贡献。
此为序。
(郝飚,原延安市第三届人大常委会主任)
有关康熙《延安府志》校点本的文章
总部郡直隶州附州县唐虞三代雍春秋白翟战国秦秦上郡九原郡汉凉州刺史部上郡:肤施阳周白土奢延雕阴定阳高奴五原郡五原朔方郡临河西河郡圁阴左冯翊翟道鄜东汉并州刺史部上郡:肤施白土雕阴定陶高奴五原郡五原朔方郡临河西河郡圁阴晋并州郡新兴郡:九原云中金明郡广洛南北朝东夏州上郡:石城因城北魏朔方郡:魏平政和朔方鄜州中部郡:中部石保......
2023-08-24
然志全秦者其纲,而志一郡者其目也。岁乙卯,延安再劳王师,甫经戡定,政涉渊求济之日。庙祀修烝尝,陵墓俎豆登秩祀,于是,志崇报。以至仙释之志其人,艺文之志其名,与夫胜景台榭之志其处。此志之必详于目者,类皆统于纲之要中。时康熙十九年岁在庚申律中仲吕之吉知延安府事东瓯天植西堂甫题[1]檄:音sù,朴樕意为小树。麦秀为《麦秀歌》,意同《黍离》,此处均形容延安当时的荒凉景象。......
2023-08-24
若泰之《括地志》,仅据载之于小司马索隐,而全书已亡矣。明年,十五国通志告成,彬彬称盛治矣。志修于前守西堂陈公,迄今二十余年,兴废不一,人事代谢。己卯,余初视事,夺于公务,未遑焉。俸赀不多,且无赎锾之佐,以艰于费,故其他尚未举行。时康熙四十有三年岁次甲申春正月中浣之吉中宪大夫知延安府事,今特简山西分守冀宁,督理粮屯驿传道布政使司副使吴存礼撰[1]应劭:东汉人,著有《封禅记》。......
2023-08-24
总裁巡抚陕西等处地方赞理军务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五级杭爱巡抚陕西等处地方赞理军务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鄂恺巡抚甘肃宁夏平庆临巩等处地方赞理军务兼理茶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巴锡提调陕西西延凤汉兴等处承宣布政司布政使加四级麻尔图(字狄九,满洲人)陕西西延凤汉兴等处提刑按察使司叶穆济监修镇守延绥等处地方挂印总兵官都督同知加二级高孟鉴定分守西安粮储兼理西延凤汉四府兴安一州副使加三级教化新......
2023-08-24
中宪大夫知延安府事,古谭牛天宿次越甫撰:郡之有志,犹国之有史。史总其合,志载其分。况乎,昔型藉以昭宣,今人视为观法。郡而无志,犹瞽者之无相,怅怅乎,其何之哉。叱驭入境,睹其峰岩嶙峋,川原浩荡,佳水名山,不减山阴道上。未一载,而巡察使者有通志之修檄,下延郡。乃应者半,违者亦半。补残缺,订伪谬,先录旧闻,后续新编。况生于斯地,而志斯地之事,如数家珍,弗爽毫发者乎。[2]延安北魏时为金明郡。[3]即志乘,志书。......
2023-08-24
清康熙本《儋州志》共三卷,知州韩祐等撰。一是几乎全抄万历本《儋州志》,万历本分天、地、人三集,而此志也据此分成三卷,实是对应前志之例。明万历儋州修志后,已无别的州志再见诸记载。据此可以认为,这本州志是儋州历来所有志书中,成就较差的一种。此次据以校点整理的底本系《故宫珍本丛刊》影印本。幸得日本所藏万历本《儋州志》为据,互相考订,始基本完备。......
2023-09-27
延安属于陕,以秦为分野。《晋·天文志》云:自东井十六度至柳八度为鹑首于辰,在未为秦之分野。必曰某星应某郡,似固矣。或以山河之界限分者,或以受封之年月分者,或以日星之躔次分者,更难执以为定论也。或谓星之与土,以精气相联,属而不系乎。后班孟坚[4]取以纂志,恒祖之以考辨,方隅星野所自昉欤。......
2023-08-24
中外交通史必读之书《岛夷志略》是元代中外海上交通地理名著。原名《岛夷志》,明代作《岛夷志》,清代改名《岛夷志略》。"《瀛涯胜览》虽叙事更为详细,但涉及的只有20个国家,远不如《岛夷志略》之广。《岛夷志略》自明至今,一直为我国公、私藏书家所珍藏。《岛夷志略》自元以来,为中外研究海上交通的学者所重视,校注的人很多。沈氏认为不妥,在他本人著作《海日楼书目》中改为《岛夷志略笺》,孙德谦帮助校订。......
2023-12-03
相关推荐